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0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6]
众望高中高三语文周练试题(四)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汤匙/钥匙 劳模/字模 亲属/属文 粘稠/粘连
B.牲畜/畜产 街头巷尾/巷道 相反/相貌 剥削/剥皮
C.包括/挺括 什么/什锦 没有/淹没 勒紧/勒索
D.朴实/朴素 纤维/纤尘不染 甲壳/地壳 饮水/冷饮
1.答案:A.匙:chí 汤匙/shi 钥匙mó劳模/mú字模shǔ 亲属/zhǔ属文nián 粘稠/zhān 粘连
B.chù 牲畜/xù 畜产巷:xiàng街头巷尾/hàng巷道相xiāng相反/xiàng相貌bō 剥削 / bāo 剥皮
C.kuò包括/guā挺括shén 什么 / shí 什锦méi没有/mò淹没lēi 勒紧 / lè 勒索
D.pǔ 朴实、朴素 xiān 纤维、纤尘不染 qiào甲壳、地壳 yǐn 饮水、冷饮、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布署 蜂拥 荟萃 无所是从 味同嚼蜡
B.元宵 座落 瞭望 再接再厉 凶相毕露
C.峻工 寒喧 表帅 按步就班 循规蹈矩
D.成分 纪实 精简 年青力壮 眼花缭乱
2. A(A “布署”应写作 “部署”,“无所是从”应写作“无所适从”。B“座落”应写作“坐落”。C“峻工应写作“竣工”,“寒喧”应写作“寒暄”,“表帅”应该写作“表率”,“按步就班”应写作“按部就班”。D“年青力壮”应写作“年轻力壮”)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的王莲,叶片直径最大达4米,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
B.他们两个人因为工作原因偶尔接触过几次,平时少有来往,关系很一般,可以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C.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照本宣科,不能随意改造。
D.法国哲学家福柯对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加以否定后,经他修改,1962年再版的这本书几乎今是昨非。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班长总是想着其他同学的困难,并能够随时随地地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同学,他的确是同学们学习的好的表率。
B、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生命啊!
C、他明智而远见的发言,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人们都说他确实是个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好干部。
D、在中外经典作品中摘选精彩的描写、抒情、对话等段落,并将故事梗概作为线索,以简明的叙述连接其精彩段落,让学生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欣赏精彩片段。
5、D【分析】A“表率”的前面是不能加上“好的”,因为“表率”指的就是“好的”。B累赘多余。应删去“这些革命战士”。C用词不当。应改“而”为“有”。
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浏览完整试题
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很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5. D(A项“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项括号内“分量”后的句号去掉;C项引号内句号移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寺庙漫谈
“白日游山,夜晚看庙”说的是传统的游历内容,同时也道出了寺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寺庙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寺庙是我国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最初“寺庙”并不是指宗教活动场所,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庙,是指祭祀祖先的祖庙。如今寺庙成为了佛道儒教乃至原始宗教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既然是供奉神明的地方,自然要突出与市井所不同的那份清幽,这就体现在了寺庙的建筑格局上。
寺庙的建筑格局因宗教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佛寺的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我国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因而我国的清真寺也有很多。最初建造的伊斯兰教寺庙完全是阿拉伯式的建筑,以后逐渐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伊斯兰教的特点。道教是在我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根据文献记载,道观远在唐代就有了,但真正的大规模地修建道观是从元代开始的。它的建筑布局也体现着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由北至南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除了这种大型的道教宫观外,还有很多民间寺庙,多供奉着道教神仙,当然也有些供奉的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多神供奉一庙这在中国的寺庙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寺庙的结构布局也是大同小异。
中国这种建筑结构与同样是宗教建筑的西方教堂相差甚远,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在于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而西方的教堂则在市井随处可见,建筑学家指出,欧洲的教堂建筑多是高大拱型穹顶、繁复的尖塔及彩绘玻璃窗,无不体现着宗教寓意。四面皆壁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而中国的寺庙则恰恰相反,由于采用了“舍宅为寺”院落式布局,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中国古老的勘舆思想更影响了寺庙的选址,选在景色秀丽,古木参天,云蒸霞蔚的风景名山建寺庙,为的是突出寺庙的脱俗,却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此外,中国的园林式建筑格局也影响了寺庙的结构布局。广植苍松翠柏、奇花异木,突出了寺庙的清雅不俗,气韵生动。寺庙与园林,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摘自《百科知识》2007/06下半月刊刘扬,文章有删节)
6.下列对“寺庙”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寺庙不仅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B.最初“寺庙”并不是指宗教活动场所,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和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称为寺。
C.汉代以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宗教建筑的专称。
D.现在的寺庙成为了佛教、道教乃至原始宗教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
7.下列不能作为“寺庙的建筑格局因宗教的不同而略有不同”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佛寺的建筑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B.如今的伊斯兰教寺庙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伊斯兰教的特点。
C.道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着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由被至南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
D.民间寺庙多供奉着道教神仙,也有些供奉的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寺庙一般建在群山之中,含蓄蕴藉,和谐宁静。
B.西方的教堂则建立在市井之间,无不体现着宗教寓意。
C.中国寺庙的实旨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
D.西方教堂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
9.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教是在我国本土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所以它在我国出现得也最早。
B.西方教堂四面皆璧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是天堂的象征。
C.中国古老的堪舆思想决定了中国的寺庙建在景色秀丽、古木参天、云蒸霞蔚的风景名山中。
D.在中国的佛寺中,也可能供奉着道教神明太上老君。
6. A(B混淆时间,“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成为寺”是在汉代,不是在秦代。C偷换概念,是“佛教”,而不是“宗教”。D遗漏消息,还应加上“儒教”)
7. D(答非所问,该项不是写寺庙的建筑格局)
8. B(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西方的教堂则在市井处随处可见”,并不能说它们都建立在市井之中)
9. A(无中生有,道教出现得最早在文中无依据)
(一)、文言文阅读( 18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展开余下试题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都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遗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囚等皆感恩贷 贷:宽恕 B.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狱:监狱
C.叙勋必须刻削 叙:奖励 D.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竟:终于
答案:B 狱:案件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 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答案:C ①指唐临体察民情;②是皇帝希望唐临公正执法的话;⑤是唐临概述萧龄之案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同到狱中。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答案:D “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应该是皇帝看到群臣议论定罪量刑的奏告而发怒,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他们出去(耕种),县令不允许。(会、白、出各1分)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人残、失罪、务各1分)
(3)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译文:因为萧龄之受委任治理边疆大州郡,贪赃罪行恶劣,追究事情根源得到事证,死有余辜。(以、受大藩、原情取事各1分)
14.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
(1)唐代诗人白居易是 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的作家 被认为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2)古代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愁”的情绪,例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介绍屈原写作《离骚》的情况时就说,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13.(1)新乐府 列夫。托尔斯泰
(2)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与尔同销万古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5、阅读下面韩愈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 雪
韩愈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新年都未有芳华,
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月初惊见草芽。
最是一年春好处, 白雪却嫌春色晚,
绝胜烟柳满皇都。 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两首诗都是写早春景色,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一句诗分别
是 和 。(2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2分) 二月初惊见草芽。(2分)
(2)、两首诗都写早春景色,构思上有接近之处,但表现手法却不相同,请你就表现手法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前一首将远近的草色作了对比,将草与柳作了对比,以表现早春景物的特征(2分)后一首诗先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写得富于波澜;后用拟人手法,一个“嫌”字,一个“穿”字,把春雪写得有灵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2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景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楼大厦构成的从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流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土地了。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但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事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去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明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重新被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的,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的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的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的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选自《青年文摘》2007年6月下)
16.文中描绘的“城市里的树”具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归纳。(4分)
17.作者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会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的含意?(5分)
19.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5分)
16.①城市里的树远离山林和旷野,看不见土地。②城市里树的树干和树根被水泥、柏油、砖块等组成的坚固的路面隔开,得不到雨水的滋润,落叶无法归根。③城市里的树只能以类的名义而存在;并且无法自由生长,处处受制于人。④城市里的树经常得承受污染,承受疼痛,蒙受这样那有的灾难、浩劫,一生过得伤痕累累。⑤城市里的树尽管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以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暖、诗情、生动和美。
17.看到树就想到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想到善良而正直的人和树的不幸遭遇;想到那些恰似城市里的树一样进城的农民工,他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
上一篇:
语文中考模拟题三(总分150分)
下一篇: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众望高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