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63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潮阳第一中学2007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四
  潮阳第一中学2007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四)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共33分)
一、名句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陆游•《书愤》)
(3)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荀子《劝学》)
(4)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古典诗歌阅读(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 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3分)
 (2)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答:                                                                           
                                                                    。(3分)
三、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3—8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①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浏览完整试题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初,则及临淄侯植②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③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忌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太祖:曹操。    ②临淄侯植:临淄侯曹植。  ③槎桎(chá zhi):拦截野兽的围栏。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茂才           举:推举,推荐
    B. 则绥定下辩诸氐       缓定:安抚平定
    C. 皆发服悲哭           发服:穿上丧服
D. 则谓为见问           见:指代自己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得其牛羊,以养贫老。     然以此忌惮
B.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    其岁大丰收 
C.与民分粮而食        而闻有哭者
D.有干犯者辄戮        由是归附者日多。
5. 以下旬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①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
②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③亲自教民耕种
④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⑤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⑥然以此忌惮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④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他都恪
尽职守,所到之处都传诵他的威名。
B. 苏则是个体恤百姓的好官。他曾和老百姓分粮而食,共度难关,还亲自教导百姓
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
C.苏则与曹植听说魏氏废汉自立,都着丧服悲器。文帝不闻则罢,闻听此事后,责问
苏则,苏则须髯悉张,怒不可遏,经侍中傅巽劝阻,才没有发作。 
D. 苏则随文帝行围打猎,围栏被人撞倒,到手的鹿逃跑了,文帝大怒要杀督吏,被
苏则劝止。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3分)
                                                                           
(2)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3分)
                                                                          
                                                                           
8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3分)
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必考题
四、阅读下面文章并完成9-12题(18分)
巴金走了。这位深深自责几十年忏悔几十年的世纪老人,终得大解脱。 
  正如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他的逝去,也同样超越一般的生死,成为一场蕴涵丰富的公共事件———从人们纷纷的缅怀语辞中不难看出,此时的巴金,如同一块无所不包、人人可挤的思想海绵,诸多人借巴金争相阐述“社会责任”、“文学良知”、“忏悔勇气”等概念;更有许多人在借着肯定巴金的机会,表达自己对“讲真话”这一文学良心的忠诚追随,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 
巴金得到了无上的赞誉。在一个忏悔了几十年,对自己始终不愿意宽恕的老人灵前,这样众口一词,令人微微感觉到一种郁闷———这样的赞颂,难道真是巴金老人愿意听到的吗?所谓“盖棺论定”,对巴金这样的智者、勇者来说,我想,倘其在天有灵,他愿意听到的肯定是更为中肯的评价,而不是有溢美之嫌的谀词。当然,在以“逝者为大”、“为逝者讳”的社会传统中,这样的赞颂是符合常情的。但具体到巴金老人身上,却未免是对其度量和智慧的小觑。
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决不是为了表演而忏悔的。对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所需要的也不仅是赞颂。忏悔不只是为了告慰自己的心灵,更希望更多人及至整个社会共同的反思———不是以中庸姿态作“适可而止”的安慰,更不需太多赞颂。对忏悔行为的过度赞颂,势必将忏悔轻佻化、戏剧化、庸俗化,冲淡忏悔中所包含的那些真诚。 
  我们必须注意这么一种滥俗的倾向:就是将赞颂巴金,当作一种“表态”,当作一种标榜。赞颂巴金与否,不是、也不该是区分所谓“文学良心”的试纸。赞颂别人的忏悔,决不能等同于自身的忏悔。 


展开余下试题  文学的良心和勇气,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标高。真正的文学家,最应该的姿态只能是批判、揭示和自省。巴金是中国那段特殊动荡时期文人生活的典型标本之一。勇敢地对巴金一生的悲喜剧进行反省,其实也是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从巴金老人后半生的心路历程看,这样做非但没有丝毫对巴老的不敬,甚至还是对其的大敬。 
  所以,自觉是以文学为使命者,都应该以巴老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比如,在当前这个商业文化泛滥的时代,自己是否坚守住了文学的贞操?是否如巴金一样务求“蘸着心血写作”?对世人世事,是否抱着一种大悲悯的态度观察,像巴金一样“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勇作“人类苦难的歌人”? 
  这样的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才是对巴金老人最好的缅怀
9、下列不属于“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的一项是:(  )(3分)
A.勇敢的对巴金的一生进行反省。
B.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反省。
C.以巴金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
D.不要赞颂巴金,以为那样是对他的大不敬。
10、对“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金活着,不只是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更代表着社会的责任、文学良知和忏悔的勇气。
B.无论逝去还是活着,都是一场蕴含丰富的公共事件。
C.包含许多人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
D.他代表着一种批判,揭示和自省的姿态。
11、、根据文意,什么是“真诚的忏悔”?(4分)
                                                                         
12、、巴金逝世后,得到了不少人无上的赞誉,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试整合文中信息加以概括并明确文章主旨。(8分)
                                                                       
                                                                     
(二)  选考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15分)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①缺憾,有长度吗?
    ②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雷似的犁一遍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丧失关照的地方勘查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③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如果秤锤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调和。平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点点而已。
④一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用来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在夜晚,漫步于原野花径,皓月悬空,云丝飘拂,离得很远,很美丽,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宫,遂发现它不过是清寂寒虚止境而已;日间的太阳更远,更美丽,但是,除了夸父逐日,没有谁渴望舍命造访,好让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作灰烬。极致,有时更接近于虚无缥缈,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在艺术方面,缺憾便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也可以引诱科学家废寝忘食迷茫不醒。人类有可能借助科技在星际间旅行,却一定难以利用科技来描述和纠正感觉上存在的似有若无的长度。这是缺憾萦怀不化的魅力所在。
⑤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撼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眼就越稳固。历史上,孔子不为诸侯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有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巨著,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预示阳生之必然性。怎见得?南朝的昊均《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此即滴水映汪洋之态,星火具燎原之势。一种感叹,一种豪气,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选自2006年《散文》第一期,有删改)
13.请说明 “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在文中的含意。(2分)
                                                                           
14.作者是如何认识“缺憾”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15.文章第⑤段列举孔子、孙膑、司马迁等人物有何作用?(3分)
                                                                           


展开余下试题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从生活琐事谈起,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缺憾的长度”,并说明缺憾虽短,却影响很大,发人深思。
B.“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艺术上的缺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C.文章第④段中谈到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为了克服存在的缺憾而废寝忘食迷茫不醒,作者对这一做法是否定的。
D.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吴均的诗,进一步说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使文章立意显豁,深化了主题。
E.缺憾本无所谓长短,作者却赋予它以长度,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作者对缺憾的认识和感悟。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识见  识趣  识文断字  博闻强识 
B、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 
C、堵塞 充塞  敷衍塞责  险关要塞
D、模糊 模型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必然引导物质文明建设偏离建设和谐社会的方向。
B、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我们要主动择取哪些健康的,驱除那些病态的,这样才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他从来不愿说起自己的身世,有时有人问起来,他也讳莫如深。
D、该做的事他样样都做,该管的事他件件都管,可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啊!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悠长的岁月,教会了勤劳的
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
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
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美国宇航局引以为豪的“勇气”号火星车21日清晨突然发生故障,之后连续30小时
不再向地面传回任何有效信息,所有参与此项目的科学家全都各就各位昼夜不停地寻
找解决故障的对策。
20、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21.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请适当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排比句。(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改变个别词语)(4分)
黄河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水珠如钢花四溅一样激起,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它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潮阳第一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