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99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9]
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幼稚(zhì) 鲲鹏(kūn) 吞噬(shì) 媲美(bì)
B.挑衅(xìn) 迷惘(wǎng) 滑稽(jī) 苔藓(tái)
C.雾霭(aǐ) 迁徙(xǐ) 蹼鹬(yù) 颈雉(zhì)
D.惩罚(chéng) 秤砣(tuó) 哂笑(shěn) 诺言(nuò)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3、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及不可耐 难以置信 误入奇途 精巧绝纶
振耳欲聋 心安理得 异口同声 不容置疑
4、选词填空(2)
①在 (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
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 )地歌唱着……
A.温暖;高兴 B.和煦;欢娱 C.灿烂;愉快
②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 ),但我 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A.鱼目混珠 B.道听途说 C.一知半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C.《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E.《喂一一出来》以真实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6、修改下列病句:(2分)
①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②夏天的森林公园,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7、默写填空(8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② ,铜雀春深锁二乔。
浏览完整试题
③(酬乐天扬州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被后人赋予新意,其中表现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千古名句是 , 。
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集中表现苏东坡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的句子 , ,此事古难全。
⑤其必曰“ , ”乎。
二、阅读(40分)
(一)撒哈拉的变迁(12分)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在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勇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者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脚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8、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9、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分)
( )一一( )一( )一(沙漠)
10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分)
11、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启示。(4分)
原因:
启示:
(二)藏羚羊跪拜(16分)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展开余下试题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
12整体感知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根据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4.第④段中写到藏羚羊“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里“两行长泪”也“流了出来”,其原因是什么呢?(2分)
15.第⑨段中写老猎人在掩埋藏羚羊的同时,为什么也埋掉了他的杈子枪?(2分)
16.读了本文,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3分)
17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故事写一个合理的结尾。(4分)
(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8.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2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佁然不动( ) (2)悄怆幽邃( )
2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
①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
②表现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21.作者在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用了一连串的准确动词,请依次列举出来。(2分)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其中有何深意?(2分)
23.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2分)
三、作文:40分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生命幽池的粼粼波光,盈盈水色;是心灵高空的灿烂阳光,悠悠白云。微笑地面对困难,是从容的表现;微笑地面对荣誉,是淡薄的表现;微笑地面对挫折,是勇敢的表现……微笑,让每个日子都亮丽。
请以“面对 ,我们微笑”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媲”音为“pi”)
2、C
3、错别字:及 奇 振 纶
改正:急 歧 震 伦
4、 B B
5、 E
6、 ①在 “为奥运服务”后加“的愿望 ②把“地方”改成“季节”
7、
①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8、D
9.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 希树草原 干矿草原
10、这句话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11.撒哈拉成为沙漠的原因是:(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撒哈拉犬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活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12.一个老猎人枪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或:藏羚羊为保护孩子向老猎人下跪但仍被枪杀)
13.承上启下(或过渡);他在猎杀藏羚羊时心软、手松、闭眼,但还是开了枪,他把猎获的皮卖的钱一部分供自己消费,更多的是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14.乞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
15.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的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从此不再猎杀无辜的生命。
16.应该认识到,野生动物也是自然中的一员,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人类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权利,与它们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7提示: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18.唐 柳宗元
19.(1)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 (2)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
20.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1. 隔 闻 伐 取 见
22.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而遥远。
23.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61.53.229.70)
上一篇: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下一篇:
鲁教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