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39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9]
沈阳市200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十二)
沈阳市200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模 拟 试 卷(十二)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思想会发酵,心里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切记:豁达、豁达再豁达。我的决窍是:从生命入手,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一个人如果连死亡都不怕,还怕什么?小时候,我的喉咙卡了一根鱼刺,一个月不出来,我直觉自己要死了。就在某日清晨,一个老人摔倒在学校旁的马路上,竟被一泡马尿呛死了。我忽然觉得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奇怪的是我也忽然无惧了。同学间有意见算什么?批评又算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酵”字的读音: 。(1分)
(2)选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1分)
(3)按照音序查字法,“豁”字应查 。(1分)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病的一项( )(2分)
A.稻田里没有鸟害,如果不扎“稻草从”,不喷洒农药,鸟雀也不会上门。
B.为了防止学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不发生意外,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C.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到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
D.晚饭后,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茶杯里的雾气袅袅升起。
3.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
B.毕淑敏,当代作家、医生,代表作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C.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语、署名和日期几部分。
D.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柳永和李清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4.仿照前面两句话,续写句子。(2分)
青春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 。
5.走近名著。(4分)
他穿着由天桥买来的新衣,红着脸,戴着三角多钱一顶的缎小帽。他仿佛忘了自己,而傻乎乎地看着一切,听着一切,连自己好似也不认识了。他由一个煤铺迁入裱糊得雪白的新房,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前的事正如煤厂里,一堆堆都是黑的;现在茫然的进到新房,白得闪眼,贴着几个血红的喜字。他觉到一种嘲弄,一种白的、渺茫的闷气。他不认识自己了。
①选文中的“他”指的是祥子,他是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里的主人公。(2分)
②根据这段文字,请你说说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分)
6.诗文填空。(9分)
(1)单车欲问边, 。
(2) ,江春入旧年。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浏览完整试题
(4)河伯欣然自喜, 。
(5)烟笼寒水月笼沙, 。
(6)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人生哲理的两句话是:
, 。
(7)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的千古名句是:
, 。
7.对《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这首诗大约出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凸现两人情深意厚。“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景语亦情语。
C.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运用双关。同时丰富而曲折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D.曲折深婉,构思精巧,感情激昂,是本诗的特色,也是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8.综合探究。(4分)
年初,《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的语文差错:①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②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③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④“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⑤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⑥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⑦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⑧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⑨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⑩孟子的“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为此,学校准备组织一次纯洁语言文字的“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一个纠错小组的负责人:
(1)根据上述文字,试分析归纳出几种主要的错误现象,以便小组成员到社会上分类收集一些佐证资料。(2分)
(2)联系上文并结合平时的积累,试探究出这些差错形成的主要原因;再请你就此向有关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提一条建议。(2分)
原因:
建议:
得 分 评卷人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5题。(11分)
【甲】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吾恂恂而起: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1.上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1分)
【丙】
京房①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②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③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汉朝顿丘人。 ②幽厉:周幽王和周厉王,都是亡国之君。③稽首:叩头行礼。
1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1分)
亡 国 之 君 各 贤 其 臣 岂 知 不 忠 而 任 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何以: (2) 贤: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5.请你再写出两个古达善于向君王进谏的大臣的名字。 (2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6-21题。(17分)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竿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竿。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展开余下试题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
16. 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出来(写出两件事即可)。(4分)
17. 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呆呆地看着
18.文中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 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2分)
20.品味文中结尾划线的两句话,父亲和“我”的话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1.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
得 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22-26题。(12分)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状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
“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芹,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会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永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06.12,有删改)
2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23.根据文章的内容,仿照小标题(二)的内容补充完整。(不超过8个字)(2分)
24.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3分)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26. “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得 分 评卷人
上一篇:
沈阳市200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十一)
下一篇:
沈阳市200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十三)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沈阳市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