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24  
标签:鲁人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4]
2008年9月济南市历城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2008年9月济南市历城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能答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应yìng    应届    应承    得心应手    应试教育  
B.折zhé     折腾    折本    斗折蛇行    损兵折将  
C.差chā     差别    差额    鬼使神差    差强人意  
D.兴xīng    兴奋    兴替    夙兴夜寐    兴利除弊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蝉联    绿菌场    娇健    独占鳌头    敷衍塞责
B.联结    抠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耳提面命
C.融资    股份制    宣泄    委曲求全    春意盎然
D.渎职    冠名权    坚韧    磬竹难书    各行其是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史记》中甘罗和淳于髡等人,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凭借自己对现实矛盾的把握,表现出一种    世道人心的锐利。
  (2)文莱旅游发展局总监赛贾玛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局将组团巡访各国,    宣传2008文莱观光年。
  (3)不同的基金,其    的模式是不同的,因此,投资者购买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以降低投资风险。
  (4)王立群教授为了能在“百家讲坛”讲好汉武帝,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A.洞悉    大事    运作    披阅    B.洞悉    大肆    运作    批阅  
C.洞察    大肆    运行    批阅    D.洞察    大事    运行    披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日前,有媒体公开对一则广告中出现的别字提出了批评,想不到广告的设计者竟振振有词地辩解说:“我是搞设计的,看事情的角度自然和你们不同。”  


浏览完整试题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类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
  c.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干部对群众的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可能发生的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将会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储量锐减。
  B.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c.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l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D.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为实现和谐的追求,中国文化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和”,一是“中”。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辨。“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样区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就是说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综合不同意见,防止偏于一端、专横独断,否则,则“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则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和”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重要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
    “和”不是“同”,“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宋代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有向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必定有和它相对的事物和现象,两者免不了有矛盾、有斗争,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求“和”。张载看到了宇宙世界、人间社会都是有矛盾的,但在矛盾的解决上他主张“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对立和斗争不应以一方消灭另一方作为最终的结局,而应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文化合人生智慧充分体现这句“仇必和而解”之中,以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另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求和,不是让矛盾冲突扩大。只有“和”才有生机和活力,这种对待矛盾的朴素的辨证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和谐人生的理想是大有裨益的。
    (选自《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6.下列对“和而不同”中“和”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别人有益的思想,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
  B.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c.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
  D.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在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中礼仪的重要作用。  
B.史伯认为西周王朝统治者由于“去和儿取同”,专横独断,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  
c.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普遍和谐的基本特质。
  D.“仇必和而解”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现象,最后一定能找到求得和解的办法。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彻“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问题。  
B.“和而不同”的主张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C.利用包括“和而不同”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维护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国家统一的重要原因。
D.在人际关系领域采取“求同存异”的做法是符合“和而不同”思想的,“求同”与  “不同”并不矛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建炎间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间,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太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展开余下试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营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日“毕将军来也”。遂遁。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再遇谋知之,曰:“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举火,敌惊扰奔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严格限定(日期)  
B.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    旋:不久,很快
  C.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        次:驻扎
  D.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      间:秘密地,暗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毕再遇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④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  埃莫睹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⑥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将毕再遇,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战场上更是果敢骁勇,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B.在攻打泗州时,毕再遇巧用计谋,“声西击东”,收到奇效,先拿下泗州东城,西城则不战而克。
  c.毕再遇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攻打徐州,如果死在灵壁南门,会被郭倪认为是不按预定线路行军,违背军令。
  D.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毕再遇火烧敌人的粮车,断其给养,这一计策很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夜袭鸟巢。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3分)
(2)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3分)
(3)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2)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3)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
               ,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五、(12分)
1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英国金融管理局18日宣布对卖空金融股的行为实施临时禁令,以防止金融市场陷于进一步的动荡。美国证卷交易委员会对公开交易的股票“裸卖空”的禁令也从当天开始实施。
    与此同时,美国纽约州开始对涉嫌非法卖空行为展开调查,怀疑华尔街金融机构股价大跌与一些卖空投机者的违法勾当有关。
17.下面是一则短信,内容有些混乱,语句不够连贯,请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之文意畅通,结构一致,音韵和谐。(不得增减字数)(4分)
    大事难事,逆境顺境,看涵养,看胸襟;是成是败,看坚持,是喜是怒,看智慧;有舍有得,看担当。愿你拥有一切,成就精彩人生
18.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5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步欢乐生命的乐章。
六、(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展开余下试题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解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叉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檗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盘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来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退色……
    (节选自作家出版社《中华散文精粹》)
19.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表明生命需要注释?(4分)
20.联系文章题目,说说作者第三段引用诗句的用意是什么?(4分)
21.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
22.对作者“生命不需注释”的观点,你如何看?请写一段话,谈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事业、学习、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它常常与人们相依相伴。    
请以“与自信一起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应届,B折腾 折本,C鬼使神差)
2.C(A娇一矫,B惠一慧,D磬一罄)
3.A(1)洞悉,很清楚地知道;洞察,观察得很清楚。(零大事,大力从事;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3)运行,周而复始地运转(多指星球、车船等);运作,(组织、机构等)进行工作,开展工作。(4)批阅,披览,阅览;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4.B(B中“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遭遇到更大的困难,可换为“雪上加霜”。)
5.C(A不合逻辑,因果倒置;B结构混乱,应改为“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足够重视”或“安全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足够的重视”;D项缺中心词,“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后应加“方向”一词。)
二、(9分,每小题3分)
6.B(从原文尤其是第四段看,“和而不同”的“和”主要是思想、观念层面的概念,其内涵可以从文章对孔子原话的阐释得知,而B项则是从“仁”的角度解释“和”的)
7.D(A项错在把“礼”和“礼仪”混为一谈;B项,错在原文认为“去和而取同”是西周的最大弊端,而“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并非史伯的观点。C项,错在扩大了“和”的外延,孔子主要是从人际关系角度提出“和而不同”主张的。)
8.c(封建统治者的确是利用儒家学说来维护其统治的,但是“和而不同”思想不在其内,因为“和而不同”思想与思想专制格格不入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间:从小路。)
10.c(A两个“以”都是介词,用。B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C前一个“乃”是副词,才,就;后一个“乃”是副词,竟然。D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11.B(①说明再遇入仕的方式和超人的武艺;③说明再遇不计名利,一心为国。)
12.C(毕再遇的意思是宁肯死在抗金的战场上,也不死在逃跑的路上。)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10分)  
(1)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城。(3分)
  (2)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伤自己的锐气!(3分)
  (3)夜间能照见虚实情况,白天看不见烟尘,他们已经败逃不敢追赶,军队就可以安全行进,没有危险。(4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是兖州人。他父亲毕进,在建炎年间跟随岳飞守卫皇家陵园,转战长江、淮河之间,一步步地升到武义大夫。再遏以恩庇补官,隶属侍卫马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的简称
标签:鲁人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9月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