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34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科学与艺术》检测题
      12科学与艺术

基础巩固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潜意识qián   咏诵sòng     鉴赏 jiàn      奠定 diàn   婵娟chán juān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兜字共有十一画,延字共有六画。
B.用部首检字法查函字,应查凵部,再查六画。
C.用音序检字法查丸字,其音序字母为W。
D.与字的书写笔顺是:先写竖折弯勾。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一文的中心论点。 
5、谈谈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6、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强化提高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科学与艺术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即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与此相仿,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的颠簸的运动。 
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后来人们把这种骚动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雄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浏览完整试题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 
(选自《中学生阅读》) 
7.由李可染、吴作人的事例,引出如下结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老艺术家懂得了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用古老的中国画表达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 
B.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C.科学和艺术都是为了从纷纭杂陈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D.物理学家请著名画家作画,用具体形象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表述出来,居然表达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真是天下奇闻。 
8.对福楼拜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同门类,各自发展到顶峰,然后回头相互照应,汇聚在一起。 
B.科学和艺术虽属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是相同的,其活动本质和最高使命是相仿佛的。 
C.科学和艺术分别是按照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都能发展到巅峰。 
D.科学和艺术最初是不相融的,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只有发展到终点,结束时,它们才能融为一体。 
9.根据文意理解“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的区别,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者描绘的对象不同,一是菌类孢子不停的运动,一是海洋呈现出的不停运动。孢子运动剧烈,海洋运动只是颠簸。 
B.两种“风景画”运用的思维形式不同,因此,一是抽象思维的结晶,一是形象思维的结晶。 
C.两者所运用的语言有别,一是数字物理概念,一是色彩和线条。 
D.两者所表现的层次结构不同,一是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的壮丽的科学风景画,一是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的雄伟的艺术风景画。 
10.以下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家用中国画表达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B.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C.一个完整的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微观与宏观两幅“风景画”。 
D.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必须既热爱科学,又热爱艺术。
课外延伸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谈谈科学与文艺
有位哲学家说过:晶体由于格式有余而缺乏韵味,烟雾因其过于混地而趣情。
科学,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艺术这种文化的混饨。。但是,20世纪大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与艺术愈来愈统一起来,正像晶体与混饨在凝聚态物理学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样。
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没有,文学艺术家们实际上在做着一种理想的社会实验,实施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他们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事物同构起来,从而通过信息反馈的方法,驱使现实生活向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移动。这种行为模式,同物理学家用橡皮膜上小球的运动模拟电磁场中电子的轨迹,同军事家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模拟战争的场面,同化学家用温度、压力的变化迫使化学反应向着同构方向移动,同工程师用仿生学的技术建造现代化的大楼等等,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文艺活动和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大自然(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有机过程。不同的是,文艺现象偏重于感性,科学现象侧重于理性;文艺现象偏重于表现,科学现象倒重于内涵;文艺现象偏重于形象,科学现象侧重于抽象;文艺现象善于用生活原形说话,科学现象善于用生活逻缉论证;文艺现象常常把平凡的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多变,而科学现象则往往把复杂的故事描述得单调、冰冷、静寂。一句话,文艺现象是非模式化的科学现象,科学现象是模式化的艺术现象。 
报告文学与特写最讲究真实性,因而也最无模式可言,但是,只要进入小说领域,生活便加入作家的思想,开始了文艺的模式化进程。如果说通俗小说仅仅包含了普通生活的逻辑的话,那么,哲理小说则以时代精神,把生活凝固在理想的模式中去。有人说:''叫。说是哲学对文艺的渗透,诗歌是数学对文艺的渗透。这话是有道理的。最自由的诗歌,也要讲究音韵。最格律的诗词,几乎可以用布尔代数写出通项公式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对文艺的入侵,人们简直可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一个小说家的特征文风,就像侦探家用指纹来判断犯人的罪行一样。可见,最无模式的文学艺术,亦开始了自身的进化模式。
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亦在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现代模糊数学的出现,就是典型例子。本来,科学最讲精确性与模式化,但是,最近十几年人们发现,最讲精确的电子计算机,在透过模糊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方面,远远不如一个婴儿。因为婴儿在识别母亲的时候,绝不会因为母亲一夜间脸上长了一个粉刺,而拒绝吃奶。但是,最高级的计算机系统,竟然会把长了粉刺的母亲,判断成不是原来的母亲。原因在于它太精确了,精确到了由于一点微小差异就忽视质的规定性!所以,当代科学技术愈来愈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模糊数学的应用,尤其是模糊识别技术,使得现代科学愈来愈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谁越能凭经验选择隶属函数,谁就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就像一个作家,谁愈具有生活积累,谁就越能把时代精神表现得更加科学一样。
11.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混饨 内涵 模式
A. dūn  hán  mó       B. dūn hán mú
C. chún hān  mó        D. tún hàn  mú
12.第一段的两条横线上,应依次填入哪一组词语才恰当?(    )
A.皆有   风马牛不相及 
B.皆无   格格不入 
C.皆备   异曲同工   
D.无穷   如出一辙
13.也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 文艺中的科学现象          
B.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转化
C.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     


展开余下试题D. 科学与艺术应该统一
14.第二段的内容主要在于说明什么问题?(   )
A.文学艺术家是在做社会实验,实施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
B.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相同。
C.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D.文学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一致,行为模式相同。
15.论点往往是表示判断性的话,论题往往指事交代论述的话题,《谈谈科学与文艺》这个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
16.第四段中入侵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
17.简答题。
(l)本文论点是什么?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
(2)第五段,举婴儿识别母亲和计算机系统判断母亲的例子,主要目的是说明什么问题?
四、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1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貌(  )    直隶(  )    钱铺(  )  王大夫(  )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人人皆晓(      )    
赔小心(       )  
一命呜呼(      )    
未免(        )
20.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21.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22.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23.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24.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12课 参考答案
2、A    3.B. 4、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5、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6、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7、D   8、C   9、D   10、D
11.A   12.B   13.C    14.C   
15.论题  16.表示这个入侵具有特殊含义而不是采用原意。这里是指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以前与之毫不相干的文艺领域。不用进入而用入侵,使较枯燥的议论文语言显得生动。  17.(1)论点:20世纪大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与艺术愈来愈统一起来。科学在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 (2)现代科学需要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 18.xiàng lì pù dài    19.明白  道歉 指死亡 实在不能不说是   20.①把糖买错;②把省份搞错;③记账不分十、千;。④搭火车迟到;⑤请牛医生治病;⑥认为活与死差不多、 21.上题中④⑤   22.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23.批判、告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   24.“何必太认真” (122.6.184.84)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