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其他类型
阅读:2568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其他类型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6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
A
一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那年的初冬。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s8,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稀拉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的静m@和苍凉。
③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相信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地活着的蚂蚱了。
④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和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速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的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色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⑥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⑦我点着一枝烟,眺望远景。
⑧“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⑨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知去向。我急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跑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问或无奈地跳一下。因此我未走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遇难者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
⑩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像这如此孱弱和身受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这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到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这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和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撼。
浏览完整试题
我慢慢地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了!它太厉害了!”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
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满目萧s8( ) 静m@( )
(2)第②段属于________描写,这段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
(3)第⑧段中,儿子曾急切地叫道:“跑了!跑了!”而第 段中,儿子又连忙喊:“别,别,别动它了!它太厉害了!”这一“叫”一“喊”的原因是什么?儿子对蚂蚱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变化?________
二
寂寞女儿心
①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②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分至少跟我们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③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④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荣辱不惊啊。”
⑤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⑥走到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骏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⑦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只好无奈地接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⑧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看雨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⑨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⑩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60分,照样勃然大怒。
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个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呢?
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在雨中奔跑。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事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⑦自然段中“借题发挥”一词。
(3)第⑩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你,也许是你身边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思考,想与老师、家长倾诉倾诉,沟通沟通。那就请你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句话。(不超过30字)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示例,在原文中,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批注。
三
一个朋友在路上(节选)
苏童
新年前夕我又收到了力钧寄来的贺年片。贺年片寄自陕北一个偏僻的小县,上面绘着早已过时的动物和花卉图案,边角已经在邮路上磨损得又皱又破,而且沾有些许莫名的灰黄色的污渍。这样的贺年片每年都从力钧手上寄出,邮戳上的地址每年都在变化,北京、昆明、海口、伊犁、哈尔滨,现在却是一个从未听说的旅行者足迹罕至的安塞县,它说明我的好朋友力钧还在路上,在路上,这是力钧在数年前为自己订立的生活方式。
我注意到贺年片上那句格言的风格较去年发生了些许变化:“变向!”只有简短响亮的一个词组,令人沉思却又不得其中之味。我联想到去年力钧赠我的格言——人类思考,上帝发笑——当时也使我感受到一种非凡的哲理的光辉。后来我曾把这句格言写在贺年片上转寄给别的同窗好友,再后来我就发现那句话原来出自一个声名鹊起的东欧流亡作家之口,那人叫昆德拉。
我查了桌上的汉语词典,词典里居然没有“变向”这个词条。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无意的遗漏,还是出于编撰者的孤陋寡闻。
我也不知道力钧赠我这个词组(似乎是物理学名词?)包含着什么劝诫意义。但我知道作为力钧的朋友,必将受到他这种特殊的友情的滋润。
变向是什么?管它是什么呢,用另外一些朋友的话来说,对于力钧你不必那么认真,就像你不必去探究他跑到陕北的安塞县去干什么一样。
中国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力钧的朋友,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回忆起与力钧最初的交往,至今令我感慨。那时候我们在北方的一所大学同窗共读,但平素很少看见他的人影,只是经常在哲学或政治经济学课堂上看见他突然举手站起来,向授课的教师提出一些深刻的质疑。他的声音带有明显的江浙口音,尖细而充满激情,每逢这时前排的女孩们都回过头来,用充满柔情的目光崇拜地望着他。力钧的头发是乱而蓬松的,力钧不苟言笑的仪态和锐利善辩的谈锋使人联想到康德、萨特这样的名人的青年时代。
力钧经常买书,也因此经常向别人借钱,借了钱往往无力偿还。所以力钧在大学里的形象是毁誉参半的,那些索债不得的人骂他是个骗子,而没有这种际遇的人仍然崇拜着力钧,终于有一次我也被力钧借去了二十元钱,他说书店里只有一本《存在与虚无》了,迟一步就会被别人买走了,于是我就觉得没有理由拒绝。但那些有前车之鉴的人的警告果然被印证,我手头极为拮据,却无法向力钧索取那二十元钱。更加令我气愤的是,有一次我发现力钧居然在校外的一家小餐馆独斟独饮。
展开余下试题
那天我愤愤地坐在力钧对面,看着他微闭双目呷饮二锅头白酒。那本《存在与虚无》就放在酒瓶和油炸花生之间,我伸手去抢书的时候听见力钧发出一声鄙夷的冷笑。
你想拿就拿去吧。他说,不过你读不懂它,世俗之人无法领略其中的真谛,你会一无所获的。
可是你得把钱还给我。我放还了书,恼恨自己在力钧面前为什么总是显得虚弱而委琐。
不要跟我谈钱,这个字最让我厌恶。力钧皱着眉头说,他把酒瓶推到我一侧,我请你喝酒,他说,别去想钱的事,别去想围墙里的学校和校规,想喝酒的时候就尽情地去喝,这样你的心里就会充实了。
奇怪的是我竟然就此驯服了,我第一次喝了白酒,在酒意朦胧中听见力钧对我说,冲破围墙到外面去,去看真实的世界,去找寻你的自我。我像一个虔诚的教徒经受了力钧的洗礼,也就此成了力钧最为忠实的朋友。
(1)“用另外一些朋友的话来说,对于力钧你不必那么认真,就像你不必去探究他跑到陕北的安塞县去干什么一样。”这里的“另外一些朋友”是不是力钧的朋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知道作为力钧的朋友,必将受到他这种特殊的友情的滋润”,为什么说“我”和力钧的友谊是“特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和力钧交往,经历了怎样一个感情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看待力钧借了我的钱不还,自己却在小餐馆里独斟独饮这件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全文,你对力钧有了怎样的了解?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一个美丽的故事
张玉庭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真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送给你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字数在5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孩的作文“只能写三五行”,为什么却说他“写得美丽如花”?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词“极其”“极”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妈妈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子中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先天有缺陷的小男孩作文里的“两个愿望”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鲁迅的故事(一则)
一九二六年,鲁迅先生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去教书。厦门大学的校长林文庆是一个英国籍的中国人,思想封建,又崇拜外国人,颇有点奴才气味。他表面上对鲁迅先生很客气,请鲁迅先生兼做研究工作,决定增加大学里国学院的经费,要好好地振作一番,实际目的则是提倡复古运动,发扬封建思想。后来看到国学院认真地在整理祖国文化遗产,和他的想法大不相同,就推说校董会要削减国学院的经费,企图取消原来的研究计划。
于是林文庆就召集了一个谈话会,宣布削减经费。当时和国学院有关的教授都在座,大家心里反对,可是一看到这位道貌岸然,沉着脸的英国绅士模样的校长,都有点支吾其词,远兜圆圈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林文庆却听得不耐烦起来,他用手在桌子上敲了一下,提高喉咙说:“这是校董会的意见,校董出钱办学校,有钱的才有发言权!”
许多人都不做声,噤住了。
鲁迅先生看到校长公然侮辱教授,心里大怒,立刻从衣袋里摸出一枚银角子,啪的一声放在桌上,站起来说:“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驳斥了校长的意见。
林文庆先是给吓住了,又自知理亏,辩不过鲁迅先生,只得收回原议,答应维持国学院的预算。
(1)第一段中加粗的“推”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有钱的才有发言权”和“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两句中“有钱”的概念是否相同?鲁迅为什么这么说?
(3)简要概括林文庆是个怎样的人。
(4)这则故事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性格?
六
①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是在给孩子办留学签证的时候。
②当时正值澳大利亚的暑假,以曾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让孩子先有一份感性的了解和预习,我给一位老友打电话,向他借一套他在澳大利亚读高中的儿子上学期用过的课本,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却落空了。电话那头说,澳大利亚的课本是不属于学生自己的。按当地的法规,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即使某些内容过时了,也只能多几张修订的“活页”,而“活页”也要届届相传。朋友的儿子上学期用的就是不知用了多少届的课本,且早就按规定在放假前交还学校了……
③记得当时通完电话,就不由得深深感慨:人家真是“环保”,真是富而节俭,且措施得力啊。
④一年之后,孩子也从澳大利亚回国度假了。无意间,在他的书桌上,我亲眼见到了他带回来预习的一本厚厚的下学期的物理课本。冬天的阳光从窗口斜照在它的身上————蓝色的封面,A4的纸型,精美、考究的全彩色印刷,三百余页的厚重……都仿佛在鲜活的光束里有着生命,令人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尊重感。
展开余下试题
⑤随手翻翻,更令人诧异:除了蓝色封面上有着某些沧桑旧迹之外,整个课本的内页竟几乎是崭新的————这怎么可能呢?那些一届又一届使用的,不都是身心活跃、好动好玩的中学生?那儿的上课不是“自由”“随意”得更像一个集市吗?其教学的要求、学生的用功和成绩的竞争,不是也与中国如出一辙吗?如此的过程,怎么能不损坏课本,学习与爱惜二者兼得呢?是什么使他们能够保持、又怎样保持簇新的呢?这可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翻阅啊,哪怕只是有一次的疏忽……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确凿地存在着,就像是在刻意地证实一些我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必然”,其实远非必然似的。
⑥于是我不由得怀着疑惑,不时观察预习功课的孩子了————他也变了。在国内养成的那些理所当然、大大咧咧、对课本命运绝不在乎的学习动作,这时成了保持手的干净,然后再轻轻地、小心翻动书页的“自然”过程,就像所有的人对自己珍贵的物品都呵护有加一样————原来有些事不是做不到的啊,只是你如何意识又如何实践罢了!而多年的积习,也不是不能改变的————仅仅一年,一个孩子十几年的“习惯成自然”,不就成了另一种“自然”了吗?
⑦作用还不仅如此,文学与曾经从事教育的职业性思考还告诉我————课本的“公用”和“世袭”,其实还有更为丰富的含金储藏。它给予人的教益,就像一个古老的仪式在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样,既凝聚又辐射,生生不息。
⑧比方说吧,它能借此从小培养对法规的尊重与自觉;它本身是诚信而美好的校园文明;它能成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它能使人珍惜自我,也珍惜自己的工作和别人的劳动,进而珍惜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它还能在身心活跃、好玩好动的天性里,同时训练人生的理性,即天性是不该也不能“越位”去做诸如损坏课本之类的错事的……
⑨细节的力量有时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点点滴滴,但正是它们积蓄了生活和历史。
(1)文章的作者因什么而对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感慨万千呢?
(2)第⑥自然段“疑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出答案,用横线划出来。
(3)第⑦自然段中“凝聚”与“辐射”是什么意思?
凝聚:
辐射:
七
一窠①八哥的谜
牛汉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②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孩子我最会爬墙上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下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音。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移居到不为人知的地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河那个方向飞走了,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地趴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③把抱成团儿的蜂小心地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的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得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地飞到了远方?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真的,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选自《向着太阳歌唱》,有删改)
注:①窠(k5):鸟兽昆虫的窝。②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往下送。③笊篱(zh4ol0):一种工具。
(1)“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________
(2)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________
(3)第一段对小八哥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谈谈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①整个城墙显得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________
②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________
(5)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y8________,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sh8n________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q0________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y#u________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尽管我
上一篇:
2008年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
下一篇:
安溪八中2009届高中毕业班10月份语文质量检测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其他类型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