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7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5]
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渡假  沧桑   暇不掩瑜   按部就班     B. 痉孪  重迭   矫揉造作   蓬筚生辉
C. 哺育  赡养   迫不及待   殒身不恤     D. 纰漏  粗旷   铤而走险   声名雀起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能        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预定质量。
②人类在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不能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③吴先生正在筹办一家股份制公司,一切都已经        ,快开张了。
A. 借故 忽略 就绪   B. 借口 忽视 就绪    C. 借故 忽视 就范       D. 借口  忽略  就范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 某市原市长许运来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来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C.连日来,香港和台湾的传媒根据从特殊渠道获得的台湾“国安局”机密文件,接力式地揭露台湾从事“金钱外交”的黑幕,在各地引起轩然大波。
D.写不出好字就摔笔,画不出好画就泼颜料,炼不出好句子就说环境影响了灵感,这些做法,犹如抱薪救火,不能掩盖自己水平的低下。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转 基 因 食 品
基因改造食品就是利用基因技术改造农作物,以人为的方式将一段特殊的基因(可能是病毒的、动物的或植物的)片段插入原有的作物中,改变其特征,使其具备新的特征。
其优点在于增强作物的抗菌、防虫害能力,提高食物的营养和品质,隆低食物成本。目前较常出现基因被改造的食物有大豆、玉米、番茄和马铃薯等。1994年抗早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开创了转基因食品商业的先河。此后,基因改造食品发展神速。目前,在美国市场上,有4000种食品或多或少地与转基因作物的产品有关。在我国,转基因作物耕作面积已有数百万亩,规模最大的是抗病毒的烟草和抗虫棉,但转基因食品所占的比例很少,只有抗病毒的甜椒和番茄以及延迟成熟的番茄进入市场。
基因改造食品及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世人认可,但基因改造作物被人为插入了一个外来的基因片段,人吃了这种改造的食品,对健康是否会造成危害呢?大家知道,侵染农作物的病毒是由遗传物质和包裹在外面的蛋白质“外衣”组成的。病毒在侵染农作物的时候,会先脱掉这层外衣,然后在农作物细胞里大量复制,对细胞进行改造。现在我们把表达病毒外衣的基因转到植物里,植物细胞里就会出现很多这样的外衣,由于没有包在里面的遗传物质,所以对植物没有毒性,但是它有了抗病毒的特性了。


浏览完整试题 转基因农作物有了抗病毒的特性后,吃了这种带有很多病毒外衣的基因食品,病毒外衣会不会留在体内甚至扩散起来?科研人员以转基因西红柿为例,他们转进的是植物病毒“外衣”的基因,植物的病毒对于动物来说,完全不具备侵染性。我们平常生吃西红柿的时候,会看到在西红柿的表面有时候有小的黄色病斑,实际上在这个病斑里头就含有上亿个植物病毒。我们天天在吃这些病毒,实际上也没有关系。所以,植物病毒的外衣对于人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普通的蛋白质,在我们的消化关系里可以进行消化,进行正常的代谢。当然,我们必须明确,任何时候食品供应都不能100%的安全,只要是食物都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但这种副作用的产生是食物本身的,并不是转基因技术产生的。那么,转基因食品会不会因为转入基因而丧失原有的营养成分呢?实验人员对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番茄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但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成分含量,在转基因番茄中却有一定的提高。
目前,全球有超过四千多万公顷转基因作物,还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它对人体或环境存在安全问题,也未出现一例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但这并不能表明转基因食物不会有副效应了,因为既然我们能用基因技术做出更好的植物,也同样能够做出有毒的植物。这项技术有它危险的一面,目前的研究是安全的,但并不等于未来也是安全的。
5.下列对“转基因食品”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技术,让一个病毒基因侵染原有作物的基因,改变它的部分特征,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B.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技术,让一个动植物基因侵染原有作物的细胞,改变它的全部特征,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C.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技术,将一段特殊的基因片段插入原有作物的基因中,改变它的部分或全部特征,从而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D.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技术,将一段变异的基因片段植入原有作物的细胞中,改变其特征,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6.对某病毒基因改造作物的过程,下列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病毒外衣的基因被转到植物里后,它在植物细胞里大量复制,对细胞进行改造,使植物具备抗病毒的特性。
B.表达病毒细胞的基因被转到植物里后,它在植物细胞里大量复制,对原细胞进行破坏,使植物具备抗病毒的特性。
C.表达病毒遗传物质的基因被转到植物里后,它在植物细胞里形成许多新的蛋白质,增强了植物抗病毒的特性。
D.表达病毒蛋白质的基因被转到植物里后,它在植物细胞里形成很多同样的蛋白质“外衣”,激发了植物抗病毒的特性。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带病毒的遗传物质参与了侵染农作物活动,该作物将具有毒性,用它改造成的转基因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B.目前的研究表明,转基因食物有无副效应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基因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利用基因技术。
C.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基因改造食品技术应该制定安全规范,转基因食品上市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管理。
D.转基因食物以其成本降低、营养好、品质高、经济价值巨大等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将引领食品商业的发展,成为主流。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B.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良乃入,具告沛公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D.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罔不因势象形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的两段文字。(共10分)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1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三题。(8分)
                           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分)
                                                                                 
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2分)
                                                                                 
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⑵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      _____       ___,_______            __。
⑶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庐山    玄武
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当1514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来到庐山,想必心境便那般复杂。他曾在此留下一幅画作,迷茫和阴冷的气息在画卷上弥漫开来。有谁在画卷中感触到了这些?
于我,庐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变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许我该留下一点印记,一点在庐山的气息。庐山并不会因一个人的书写而减石增雾,它只是随着书写的展开,从我的心里一点一点消失。
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随行的人颇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躯堵在眼前东挪西挪;有妇人或者少女,不辞辛劳带着衣服、每到一处景点就兴高采烈地更换。这些令人厌倦,而混迹人群之中,却也自有些污浊的快乐。
夜间乘车上山,腾腾的浓雾罩着山路,车灯只能照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距离,此外一切不见。车窗上很快积了白茫茫的水雾,用手擦开一块探头看,黑漆漆一片——那黑的体积和压力时轻时重逼着眼睛,让人心惊和下意识地躲——水雾继而又漫上窗。
车进山门停下购票时我跳下来,抽了半支烟。好凉,这是九月。风大,雾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那雾有阴杀之气,让人觉得不祥。
这是对庐山最初的印象,和内心情感一般茫然。夜里下榻牯岭镇一宾馆,心中烦闷,出来走动,黑暗步步紧逼,人很快便一点一点退回房间。被褥潮湿,入睡时我想到多年以来我不断失落的一些事物,它们永不回归;想到一些具体的人,已经很久不曾记起他们了。此时他们像那些雾一般,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对庐山最初的认识来自李白的诗句,与水有关的句子自少时起便令我欣喜莫名。然后是宋美龄的别墅,庐山会议,庐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这里待过,一个令我厌恶的人。我其实并未读过他的理学论著,而仅凭直觉便将此人斥于千里之外。他与我无关,对我而言并不存在。
找到庐山更为久远的人的气息,是在第二天。
我到了庐山花径。花径之名源于白诗,白居易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这个自称是太原白公的人让我觉得亲切。他在春末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远处的九江书写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庐山正是秋高时节,这时节白公不在,他在九江。这时节另一个高贵而寂寞的人是常处山间的,他种豆,采菊,修补八九间草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时候的庐山何其清爽,如今已宛若闹市了。


展开余下试题这个人是陶渊明,庐山原来竟是他的家乡。这个渴求淡泊的人不会想到在他身后,庐山变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
陶渊明令我略感到一些安慰,但庐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纪念场所。也好,他原本便是个寂寞的人。
庐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庐山瀑布。但导游说离此尚远,不在游程之内,如今也风范不再,只好作罢。看了两处瀑布,分别是大口瀑布和三叠泉,并无甚可观。水量颇小,像三叠泉落差虽大,却只有细细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下了那么深的山谷去看,心觉不值。
这些已是庐山遥远的、日趋淡薄的气息。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
(选自2005年第9期《散文》,有改动)
14.作者写庐山,为什么要从唐寅在庐山留下的一幅画作写起?(4分)
                                                                                 
                                                                                 
15.怎样理解文中“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这句话?(6分)
                                                                                 
                                                                                 
16.文中两次提到“扑上来、扑上来”,试比较它们的不同。(6分)
                                                                                 
                                                                                 
17.针对文最后一自然段“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说一说作者对庐山的认识。(6分)
         &nb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蒙古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