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20
标签:
鲁人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0]
山东省济宁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反馈练习
山东省济宁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反馈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吮吸(shǔn) 胸脯(pú) 一服药(fù) 同仇敌忾(kài)
B.嗔怒(chēn) 湍急(tuān) 刽子手(kuài) 怙恶不悛(quān)
C.炽热(chì) 铜体(tóng) 压轴戏(zhòu) 良莠不齐(yǒu)
D.毗邻(pí) 砧板(zhān) 涮羊肉(shuàn) 横刀立马(héng)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宣泄 明信片 重峦迭嶂 再接再厉
B.文身 挖墙角 悬梁刺股 计日成功
C.凑和 水蒸汽 犄角之势 平心而论
D.简练 水龙头 一如继往 三缄其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不法原奶经营者通过添加三聚氰胺提高食品中的蛋白质测试含量的失信行为,诱发了整个奶粉行业诚信机制的轰然倒塌。
B.对于刘翔退赛的原因,有些人妄加揣测,大事渲染;其实,我们更应该以一颗平常心事看待这件事情,对刘翔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C.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内灯火阑珊,一片辉煌,人们期盼已久的开幕式即将拉开帷幕。
D.在3月14日发生的拉萨暴力事件中,“藏独”分子打砸抢烧,滥杀无辜,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会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无论是面对百年不遇的大雪灾,还是面对险情不断的汶川大地震,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争分夺秒地拯救被困的同胞,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免遭损失。
B.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那最危急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的良知,用鲜血甚至生命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铸就了伟大的师魂!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恢宏而壮观,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D.虽然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已经33岁了,但她仍然战斗在赛场上,这是因为她不仅挚爱着体育,而且救治儿子的信念在时时激励着她。
5.下列公益广告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
A.草坪:踏入想一想 小草在生长
B.儿童游乐场: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
C.奥运期间的北京街头:坚决反恐反东突反藏独
D.公园: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6.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008年3月17日,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而成。 在为期16天的北京奥运会上,“金镶玉”奖牌成为了一大亮点。
①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②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③奖牌背面镶嵌着龙纹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浏览完整试题
⑤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展翅站立的胜利发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
⑥为了使玉璧和奖牌的颜色合理搭配,金牌镶嵌白玉,银牌镶嵌青白玉,铜牌镶嵌青玉。
A.⑥①⑤③④② B.①⑥②④⑤③
C.⑤③⑥④②① D.①②④⑤③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7.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8.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9.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札之贤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①於鲁,请观周乐。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於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於栾高之难。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②,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十七年,王馀祭卒,弟馀昧立。四年,王馀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馀昧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馀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十三年春,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於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告专诸曰:“不索何获!我真王嗣,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使专诸置匕首於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聘:诸侯之间派使节问候。②上国:先秦时四夷之地称中原诸国为上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札让不可 让:谦让
B.必致国于季札而止 致:治理
展开余下试题
C.以称先王寿梦之意 称:满足,偿还
D.北过徐君 过:拜访
11.下列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欲传以次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为使上国,未献 如姬之为公子死,无所辞
C.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吴欲因楚丧而伐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季札仁义品格的一组是 ( )
①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②王馀昧卒,欲授弟季札
③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 ④使季杨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⑤季子虽至,不吾废也 ⑥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达贤达,吴王寿梦打算让他继位,季札逃走,长子诸樊继位,直到传位馀昧,馀昧去世后,季札依然不继位。
B.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认为如果季子不肯接受王位,自己的父亲应该首先继位,再下来应该是他。
C.由于楚国调兵断绝了吴国军队的退路,吴军陷入困境之中,公子光趁机指使专诸利用宴饮的机会杀死了吴王王僚。
D.季子从晋回来后,来到王僚的墓前,哭着向旧日的君主汇报了出使的经过,继而回到自已原来的职位侍奉新君主。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第Ⅱ卷(共111分)
四、(22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3分)
(2)季子虽至,不吾废也。(3分)
(3)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4分)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仁者不忧, 。(《论语·子罕》)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3)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众里寻他千百度。 ,娜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五、(10分)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17.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李夏给因差几分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短信以安慰:“你的基础不错,我相信,明年此刻,你定会再展辉煌。”
1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本报综合央视、新华社消息 三鹿婴幼儿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重大部署,按照对奶制品进行全面检查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组织开展了对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查。
这次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检验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液态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检验结果如下:
抽检蒙牛产品121批次,110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11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8-0.7毫克。
抽检伊利产品81批次,74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7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7-8.4毫克。
抽检光明产品93批次,87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6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6-8.6毫克。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8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对市场上含三聚氰胺液态奶,立即责令停止销售。
(《齐鲁晚报》2008年9月19日)
19.请要据下面所提供的情景。拟定一则网友留言,参与讨论。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句简明得体,60字左右。(5分)
目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时候了。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武断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诸论……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9分)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来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展开余下试题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20.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5分)
21.第9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3.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思想认识?(6分)
七、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土地供给你营养,认你不断樊向高处时,你得低下头来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人往高处走,高处处有无尽的奇观;水往低处流,低处更多的是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人到了高处才觉得低处的广阔,但是人只有在低处,才可以看到山的高伟。
人生时时都要面对高处与低处。
请以“看高处与看低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内容应在话题范围之内,文题处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参考答案
一、
1.A(B项中的“刽子手”中的“刽”应读guì,C项中“胴体”中的“胴”应读dòng,D项中“砧板”中的“砧”应读zhēn)
2.B(A重峦叠嶂 B挖墙脚 计日程功 C凑合 水蒸气 掎角之势 D一如既往其中,“计日程功”意为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时间就可以成功;“一如既往”中的“既”是“已经”的意思,明了此意便不会写成继了)
3.C(A诱发;①诱导启发,如“人的联想”;②导致发生,多指疾病。用在句中语境中也是可以的。B大事:大力从事,如“大事渲染”;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如“大肆吹嘘”“大肆挥霍”“大肆活动” C阑珊:动词,将尽,衰落,如“春意阑珊”“意兴阑珊”;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 D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4.B(A既然遭遇的是“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和“险情不断的大地震”,那么“何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免遭损失”便不合乎现实;另外最后一句话表述上也有问题,一般说“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使其免遭损失” C从前文看,“给 予了高度评价”的主语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这显然不合情理。 D“她不仅……,而且………”,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但简单地调换关联词的位置,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改为“这不仅是因为她挚爱的体育,(而且)更重要是救治儿子的信念在时时激励着她。”)
5.D(此题综合考查了言语行为中的预设和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A项中的公益广告语来自市人民公园,是劝告人们不要践踏草坪,还是鼓励人们踏入草坪去感受小草的生长呢?B项的公益广告语看似得体,但从“预设”的角度讲,好像在提醒人们这里很危险,须提高警惕,这显然是与儿童游乐场的整体氛围不相吻合。 C项中的公益广告不宜张贴在街头,更何况是奥运期间的北京!)
6.C
二、7.D(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8.D(文章并末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9.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三、10.B(致
上一篇:
2009届东北育才高考补习班二模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日照一中2009届高三阶段测试(语文)
标签:
鲁人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济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