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3]
田东高中2009届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九
  田东高中2009届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九
选编者:黄华韵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①。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②,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主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论范增》)
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案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荥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赐骸骨归卒伍         愿:希望
  B. 人臣之分也     分:职责
  C.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矫:假托
  D. 独恨其不早耳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曷为以此去哉?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浏览完整试题 C. 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D.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之举,只是时机过晚,应在项羽杀上将宋义之时就离他而去。
B. 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于前,陈平施计在后,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在陈平之智,而在项羽之疑。
C. 在义帝被杀这个问题上,苏轼与洪迈的见解不同,苏轼认为责任不在他,洪迈则认为范增难辞其咎。
D. 洪迈认为范增不是人杰,而是一个重利轻义的浅薄之人,他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轼在《范增论》中的观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②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耶,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问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①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             迕:触犯
   B.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           第:但
   C.邈巷战不克                           克:能够
   D.乃拘于燕山府                         拘:关押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                  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展开余下试题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
                                                                     
                                                                       
(2)“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 “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查遽起,捉其臂曰   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   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感谢  D.稔知关河厄塞形势   熟悉
10.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
A.吴生海内奇士              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        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2)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
                                                                     
                                                                      
1 2 3 5 6 7 9 10 11

班别              姓名                 学号          
参考答案九
1.D遗憾    
2.D之:均取独(以:介,“在”;介,“因为”。于:“在”;“从”。而:表修饰关系;表因果关系“因而”) 
3.D洪迈并未从根本上否定苏轼在《范增论》中的观点,而是认为苏轼对范增离开项羽这件事的论述虽然很深刻,但是还不够充分。


展开余下试题4.①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②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虽然如此,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苏轼《范增论》)
    世人认为范增是人中豪杰,我认为这不对。考察他的生平(注:夷,助调。《孟子•尽心下》:“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即此),大概可说是战国时纵横家的余脉,只见利益而不知维护正义。当初劝项氏拥立怀王,及至项羽夺取怀王的领地,把怀王迁至郴地,不久又杀死他,范增不能凭君臣大义,以死相争。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进入关中的以此地为王。既然沛公先平定关中;就应当按照约定办事;范增却劝项羽杀死他,分封时又把他迁徙到蜀、汉之地。项羽伐赵,杀死上将军宋义,范增身为末将,却坐视不管。项羽坑杀秦的降卒,杀死已投降的秦王子婴,烧毁秦的宫室,范增都亲眼看见了。不曾听说他有一句反对的话。终至荥阳大战之时,自己遭到反间之计,这以后才发怒离去。唉,错误啊!东坡公评论此事很是正确;只是还没有说尽啊。                  (洪迈《容斋随笔•范增非人杰》)
5.C(战胜)
6.A(③表现以国事为重,⑤⑥表现大义凛然)
7.B(不放弃和谈的同时以军事作后盾)
8.看参考译文。
 
 
9.A(遽:迅速,急速)
10.B(A第一句表现查继佐慧眼识人。C第二句指吴六奇向王师汇报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田东高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