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38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2008学年第一学期余杭中学第一次校本检测月考试卷
2008学年第一学期余杭中学第一次校本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 蔡莉莉 审核人 金蕾
本试卷共页、大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本大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A.浩瀚(hàn) 红缯(zèng) 乳媪(yùn) 槲寄生(hú)
B.笑靥(yàn) 汰渍(zì) 草蓐(rù) 逶迤( wēi)
C.险衅(xìn) 锦囊(náng) 札记(zhá) 龟裂 (jūn)
D.嘶哑(sī) 谂知(niàn) 铁臼(jiù) 白泠泠(b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优渥 希冀 营头微利 浑浑噩噩
B、盘垣 修葺 茕茕独立 举案齐眉
C、拙劣 螫针 桂影班驳 姗姗可爱
D、震撼 胸臆 形影相吊 门衰祚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①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__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②荆江防洪大坝工程事关重大,任何一家施工单位都不能__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质量。
③评委们经过反复斟酌,反复磋商,最后__出58篇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A、遏止 借口 选拔 B、遏止 借故 遴选
C、遏制 借口 遴选 D、遏制 借故 选拔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何必用舞台上的有声有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B.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其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D.国民党反动派即便是在日薄西山之时也没有停止对共产党人的迫害。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A.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之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组提出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终于在当地领导的果敢决策下得以实施。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B.由于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与实践,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的意义正逐步被人们发现和推广。(注意联合式短语,搭配不当)
C.与打电话相比,使用短信可以避免因措词不当带来的尴尬和窘迫,也不必因害怕失态而刻意控制情绪,因而沟通起来更加轻松随意。
浏览完整试题
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应为“正确的认识”,语义不明)
6、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 )
A小年不及大年 B臣是进退,实为狼狈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参考答案】B(A“小年”,寿命短;C“成立”,长大成人;D“非常”,不平常)
7、名句识记。(5分,每句1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
(2)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3)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4).臣生当陨首, 。
(5)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两个事物,仿造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话,使前后语意连贯。(3分)
玫瑰长满了刺,但能散发芳香;小溪活泼欢跳,只能浅流自赏。
, ; , 。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哪棵树上没有疤疮?
示例:荷花生于淤泥,但香远益清;浮萍漂流自在,只能随波逐流。
小草虽然柔弱,但能点缀大地;腊梅临寒开放,只能孤芳自赏。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l2题。(8分,每小题2分)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9.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11.以下概括“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句子中,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句是:( )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展开余下试题
二、
9.【答案】C 【解析】引人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是人生须及时行乐的思想。
10.【答案】D 【解析】“尚武”与“轻儒”是一正一反的对举关系,共同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C项说“对‘轻儒’的否定”是错误的。
11.【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为以偏概全。
12.【答案】C 【解析】文中只是说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不能规范和束缚任侠精神,不能就此推断任侠精神是从这三种意识形态中发展起来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8分)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项脊轩志》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而母立于兹 B.汝姊在吾怀 C.久不见若影 D.大类女郎也
【参考答案】D(A、B、C皆为第二人称代词)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2分)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参考答案】B(A、C、D皆为名词活用作状语,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参考答案】D(A项:前“以”介词,凭;后“以”连词,而;B项前“已”是“后来”的意思,后“已”是“已经”的意思;C项前“于”介词“在”,后“于”介词“和”)
16、翻译下列句子(任选二句) (5分)
(1)某所,而母立于兹(2分)
【参考译文】这(那)地方,就是你母亲曾经在这里(那里)站过的地方
(1、判断句;2、所,n,而,第二人称代词;立于兹,介词短语后置)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参考译文】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1、为,v;2、已,后来;3、凡,一共;4、再,两次)
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废墟的辉煌
刘上洋
①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③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观众。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和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像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
④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⑤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的不成形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没有废墟,就无法印证文明的轨迹,残损和破败正体现了文明的韧性。
⑥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7、第三段中“迷惑不解”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作者的想像和现实形成反差
18、“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从上文看,这“魅力”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
(1)废墟是历史的化石。(2)废墟是文明的见证。(3)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
19、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国的阿房宫等内容,联系全文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展开余下试题
(1)运用对比手法,庆幸罗马废墟的保存,也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废墟的被毁而痛惜。(2)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单纯追求现代辉煌而随意破坏废墟的思考。(3)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罗马废墟保存的意义张本。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C)(E)(4分)
A.本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一句,既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又有现实的震撼力。
B.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我们带进想像中繁华的罗马城,而实际中的罗马城并非如此,作者的情绪随之“低落”下来,待看到更多的废墟后作者的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
C.文中“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一句,暗合文眼,暗示了后文中废墟巨大的历史意义。
D.文章第三段介绍了古罗马斗兽场,作者目的是借斗兽场的废墟控诉万恶的奴隶制度,批判奴隶制度的野蛮和血腥,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E.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辩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增加了文章的力度。
(A项“又有现实的震撼力”错;B项“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错;D项不合文章主旨。)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1~23题。 (9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白蘋:一种水草,花白色。
2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诗人用“望”、“挥手”“ 泪沾巾”等动作写出为友人送行的情景,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B.“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没何处”写出诗人深切关怀着远行的友人,烟水迷茫,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之地。
C.“远”字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视线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一帆”形容友人只身乘船沿江南游的孤寂。
D.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白蘋出神,久久不忍离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参考答案】D 尾联写诗人自己悠然不尽的离愁别绪
22、“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和景?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此句描写诗人伫立江边远望,只见舟去人远,惟有青山如黛,依依向人(或:惟有一带青山,似乎也恋恋不舍地向着远去的友人)。“空向人”烘托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空虚、寂寞、惆怅的心境。
23、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请简要分析。(4分)(此题考查创作技巧,须多积累)
【参考答案】⑴借景抒情,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
⑵虚实结合,譬如“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一联,景随情迁,以眼前的“旅程漫长”和想象中的“春光融融,景色宜人”相对照,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和思念。
⑶以景衬情,用具体的景物“飞鸟”“青山”等表现对友人的忧虑和关注。
【注】(列出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也可。起码要列出2种手法;答对一种手法得1分,能正确分析得3分;答对两种并正确分析得4分)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有三个旅行者同住一店,他们早上出门时,一个人拿了一把伞,一个人拿了一根拐杖,另一个两手空空。晚上归来时,拿伞的浑身湿透,拿拐杖的一身泥污,空手的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
请根据自己对这则文字的理解和想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18.75.105.26)
上一篇:
泰州市胡庄初中初二语文上册双休日作业(8)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8学年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