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5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1]
2008-2009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
角美中学2008-2009学年上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注意:
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所有试题均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怀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现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2. 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
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二、阅读《再别康桥》,完成3-5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轻轻的我走了, 3、对“那河畔上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正如我轻轻的来, 在我的心头荡漾。”一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我轻轻的招手, A.这节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作别西天的云彩。 B.将柳树称为“金柳”,比作“新娘”,是因为夕阳将
其染成金色,艳丽多姿。
浏览完整试题
那河畔上的金柳 C.“艳影”是“金柳”的艳影,并非新娘。
是夕阳中的新娘 D.这节主要是写景,但景中蕴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波光里的艳影, 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在我的心头荡漾。 4、对这首诗形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四行一节,每节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
软泥上的青荇, 中见整齐。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在康河的柔波里, C.“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轻盈的节奏,而且鲜明地涌动这一股热烈的情绪。
D.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
那树荫下的一潭, 感觉。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5、对诗句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揉碎在浮藻间, A.第四节中“那树荫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日,非常清凉。此时的诗人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
此读书的美好情景。
寻梦?撑一支长篙,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
满载一船星辉, 如梦一般。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
曾“撑一支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
但我不能放歌, 放歌”,何等的愉快!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D.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
夏虫也为我沉默, 别,情绪低落下来。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的片段,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且焉置土石
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③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④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C、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D、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8、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
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
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
第Ⅱ卷(共126分)
四、翻译下文中划线句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
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分)
译文:
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7分)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选自《论语.公冶长》)
【注释】 ①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3分)
译文:
2、孔子批评宰予之后,谈了该如何正确地认识一个人,请具体说出孔子的这一认识。(4分)
答:
六、简答题。(5分)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情节,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千里走单骑”等,请从以上情节中选取一个做简要叙述。(100字左右)
七、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8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分)
答:
八、默写(7分)
1、大行不顾细谨,
2、惨象, ,流言,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如今 ,我为鱼肉。
5、 ,鱼翔浅底,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
(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展开余下试题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 第(一)段文字中“这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 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写“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时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3分)
答:
3、 作者引用陶潜的《挽歌》一诗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n
上一篇:
08秋山腰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卷及答案
下一篇:
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2008-2009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