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19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9]
梅州中学09届高三语文中段考试卷
  梅州中学09届高三语文中段考试卷
2008.11.10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驾驭/与会   栅栏/删除    参加/参差不齐
B.复辟/媲美    嫔妃/濒危   毒蛇/虚与委蛇
C. 古刹/诧异    绚烂/殉职   曾祖/曾经沧海
D.信笺/翩跹    伫立/贮存   呼吁/长吁短叹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格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开始后,当年8月起,部分市民___领到身份证。
②法国记者蒲皓琳认为,胡锦涛报告提出的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在发展___上的一个创新,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巨大贡献。
③一部《复兴之路》引发无数观众的深切___,更唤起了无数观众关于民族复兴的无尽思考和探讨。
A.首先  理念  关注     B.率先  观念  关注
C.率先  理念  关心     D.首先  观念  关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D. 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京城闤闠之区,窃盗极多,踪迹诡秘,未易根缉。赵尚书尹临安日,有贼每于人家作窃,必以粉书“我来也”三字于门壁,虽缉捕甚严,久而不获。“我来也”之名,传京邑。不曰捉贼,但云捉“我来也”。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谓此即“我来也”。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且无赃物可证,未能竟此狱。其人在禁,忽密谓守卒曰:“我固常为贼,却不是‘我来也’,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于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卒思塔上乃人迹往来之冲,意其相侮。贼曰:“勿疑,但往,此方作少缘事,点塔灯一夕,盘旋经夜,便可得矣。”卒从其计得金,大喜。次早入狱,密以酒肉与贼。越数日,又谓卒曰:“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卒曰:“彼处人闹,何以取?”贼曰:“令汝家人以箩贮衣裳,桥下洗濯,潜掇瓮入箩,覆以衣,舁归可也。”卒从其言,所得愈丰。次日,复劳以酒食。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浏览完整试题一夜至二更,贼低语谓卒曰:“我欲略出,四更尽即来,决不累汝。”卒曰:“不可!”贼曰:“我固不累汝,设或我不复来,汝失囚必至配罪,而我所遗,尽可为生。苟不见从,却恐悔吝有甚于此。”卒无奈,遂纵之去。卒坐以伺,正忧恼间,闻檐瓦声,已跃而下,卒喜,复桎梏之。甫旦,启狱户,闻某门张府有词云:“昨夜三更,被盗失物,其贼于府上写‘我来也’三字。”尹抚案曰:“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狱卒回,妻曰:“半夜后闻叩门,恐是汝归,亟起开门,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遂藏之。”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
(选自宋代沈淑《谐史》)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赵尚书尹临安日               尹:做府尹
B.亟送狱鞫勘,乃略不承服       略:一点点
C.而我所遗,尽可为生           遗:遗失
D.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   合:应该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②闻檐瓦声,已跃而下
B.①所属解一贼至                 
②卒从其言,所得愈丰
C.①彼处人闹,何以取?   
②密以酒肉与贼
D.①京城闤闠之区  
②可复取之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我来也”行贿行为的一句是(   )
A. 我有白金若干,藏于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
B. 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
C. 我欲略出,四更尽即来,决不累汝。
D. 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来也”对狱卒两次行贿,是为自己下面的行动作铺垫。遗憾的是,狱卒对其用心并不了解,被贼人利用了。
B.临安府尹直到最后也没有弄清犯人就是“我来也”,足见“我来也”的心思缜密和机智。
C.狱卒是个胆小怕事之人,他之所以放犯人外出,是怕犯人的同党或犯人出狱之后报复自己。
D.入狱之人其实就是“我来也”。他先以金引诱狱卒,然后外出作案,造成真“我来也”仍然逍遥法外的假象。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卒思塔上乃人迹往来之冲,意其相侮。(3分
②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⑵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⑶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女子小人疑议探析
卞  权
读书贵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疑者,觉悟之机也。”若有疑不质,就成了书本奴隶,一旦留下误解与妄解,难免产生一谬留千载的憾事。拜读白子超先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文后(原文载《新民晚报》),拟对该文所引的六种解译作一补充,权作第七种解译,能否判为正解,不才未敢遑论,谨移樽就教于子超先生。
历来,对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三句语录的译解,诚如白文所引的译证,不但把“唯女子……”中的“女子”(古文合成词组)译为“女人”(现代单纯词),而且几乎一律将“女子”译同于“小人”。当代儒学大家南怀瑾先生也说:“有一次一个妇女团体要我去讲中国文化,就有一位提出《论语•阳货》中这两句话来问我,我说我不敢说,我说了你们要上来打我的。她们说不打。我说你们不打,我就赞成孔子的话,这是没有办法来替妇女们辩护的。”(语出南怀瑾《论语别裁》)犹见“只有女子与小人一样难以教养”的译解,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定译”。我查阅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其他多种名家译本,基本上大同小异,“唯女子”两千多年来竟牢牢地与“小人”绑在一起。唯因持此“定译”的多为名家学者,令人持疑而难质……然而,学古不泥古,疑义相与析,又不甘存疑善罢,乃因从古文今译的“信”、“达”、“雅”三个互相依存的标准来衡量这一“定译”,总是感到疑云难消。倡行“克己复礼”的孔子,自然心怀敬母爱妻的仁德,岂能违背伦理道德,一杆子将慈母与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里呢?况且一部《论语》的主要教育对象是莘莘学子,并非是当时的闺中女子。从来论文强调“文品”与“人品”的融通辨析,倘若孤立地就文译文,断章释义,乃至望文生义,表面上看也似忠于原文,如顾及全文整段,就会发现牵强附会,使人难以信服。
存疑数十年,终于在去年春天从人民日报出版社的《论语新解》中寻到了解疑答案,我欣喜不已。原来,疑问的症结出在用后代通用的单纯词“女子”(名词+词缀),去套用孔子(春秋时代)文言实词的合成词组“女子”(代词+名词)。《论语》中所涉的“女”字,在词义和语法功能上有多种分工,其中有18个“女”的音义训诂无一例外都同于“汝”(rǔ),都是人称代词,译为“你”或“你们”;而“子”是古文名词,译为“学生或弟子”。系因《阳货》篇中的“女子”并非现代文中的单纯词,而是由两个单音实词构成的词组。


展开余下试题辨别了古今词语在虚、实、音、义,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演变的误差,《论语•阳货》篇载的原文即可作如下解译:
“只有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是难以教养的,教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而自满),教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因不懂而怨天尤人)。” 
上文新译并非主观猜测,系按古文今译的规范诠释的。古文中“女”作“汝”通用已屡见不鲜,“子”作学子、弟子解译,诚为正解。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拿现代文中的‘女子’,套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文言文中的‘女子’,失之偏颇”(金池:《论语新译》)。“有时真理只要跨进一小步,就会成为荒谬”。循此,倘若这一最新解译能予认同的话,传统翻译无疑是让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两千多年,怎不令人浩叹千古!
译文之道千变万化,唯此,朱自清先生对古文翻译曾有提示:“任何词句和语汇都是可以分析的。”文场学林多诤谏,毕竟随人说短长者多,深思独疑者少,稍有疏忽很容易闹出“以今淆古”的笑话,甚至滑入谬误,尤在古文翻译与古文教学中,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选自2008年1月2日《中华读书报》)
1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都将《论语•阳货》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
B.作者认为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不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道德行为规范。
C.将“女子”翻译成“女人”,符合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古文翻译“任何词句和语汇都是可以分析的”的观点。
D.用后代通用的单纯词“女子”,去套用孔子时代文言实词的合成词组“女子”,就是所谓的“以今淆古”。
E.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因此文言翻译要注意古今的差异。
F.其他著作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论语新解》的解释也只是一家之言。
13.不属于作者对《论语•阳货》中“女子”的翻译存疑数十年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翻译有断章释义、望文生义之嫌。
B.传统翻译没有注意到《论语》的教育对象。
C.传统翻译割裂了“文品”与“人品”的关系。
D.传统翻译用后代的单纯词套用古代的合成词。
14.将“女子”翻译成“女人”,本来只是一个词语的翻译问题,为什么作者却说这“让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两千多年”?请用原文回答。(4分)
答:                                                                            
                                                                                
15.人们习惯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女子”翻译为“女人”,本文认为形成这种思维定势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5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展开余下试题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16. 文章用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有何作用?(4分)
17. 文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18. 作者以“萝卜花”为题有何用意?(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 杉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帐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便把人带人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
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莫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
19.“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4分)
2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5分)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梅州中学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