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82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
  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
                                  福建石狮三中    李岩生
一、基础知识(前7题,每题2分,第8题6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B.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
C.涧肃(jiàn) 夕日欲颓(tuí) 一舸(kě)  D.素湍(duān) 藻荇(xìng) 罗绮(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念)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4.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粤时俱备。
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8.课文填空。(每小题1分)
(1)《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5)见余,大喜曰:\___________________!拉余同饮。
(6)《答谢中书书》中直接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二、古诗赏析(10分)
  读下边两首诗,完成9--13题。
《游山西村》是:                                                                                                   
《使至塞上》                                                                                                       


浏览完整试题 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10、《游山西村》全诗按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首联写村人待客情意深厚,颔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写诗人乡村生活恋恋不舍的感情。从而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使全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
11.《游山西村》中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饱含哲理,脍炙人口,你能结合生活实际,阐释这两句诗中的哲理吗?(2分)
答                                                   
12、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3、《使至塞上》一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的风格?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说说甲乙两文的最后一句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5.甲文文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__________。(2分)
16.甲文采用的是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将乙文按叙事、写景、抒情三个内容划分层次。(用|在横线上的序号标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分)
17、翻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分)
译:                                                   
18.扩写乙文中的第④句话。(50字以上)(2分)
   答                                                                                                                              (二)
  [甲]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 皆披发文身 (        )  (2) 而旗尾略不沾湿(       )
  (3) 余拿一小船 (        ) (4)雾凇沆砀(         )
20.《观潮》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甲文的两段分别从哪方面来写
 观潮?(2分)
21、甲文的描写细致精彩,与之相对,乙文中描绘西湖雪景采用了______手法,这种写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甲文第二段写人物众多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独往湖心亭看雪而故意略去其他人物不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让人想起了柳宗元写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翻译句子。(2分)
(1)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译: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                                             
                 (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展开余下试题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
25、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2分)
26、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2分)
27、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该段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分)
2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分)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2)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__ 
30、翻译句子。(1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                                          
                  (四)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31、文段②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一是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分)
32.仔细揣摩文段③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节的本义是竹节,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虚心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2分)
②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2分)
答:                                            
33、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4分)
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①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1分)②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的,这个词语是(   ) (A.纯朴坚韧B.桀傲不群C.高雅绝俗D.默默无闻)(1分)
③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2分)
具有竹子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兰花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题目:启迪 
 生活中,老师、朋友的几句良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自然界中的某一景致……都会感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切地感悟生活,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
 2.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 2、D 3、A 4、D 5、C 6、B 7、D8、(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但使愿无违。(4)仍怜故乡水。(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实是欲界之仙都。
9、暗、明; 出、入。
10、美丽的的农村山水风光(或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农村古朴的风俗。
11、答: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12、答:抑郁、凄凉等。
13、要能举出例句,理由能言之成理。
14、答:甲文表现了作者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乙文表露了作者赏月的欣喜和贬谪的悲凉等复杂感受。
15、给谢中书的回信;山川之美。
16、总-分-总;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7、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18、 要求意思基本对,且要发挥一定的联想。
19、(1)画着文采(2)一点点(3)撑、划 (4)白气弥漫的样子
20、从写弄潮儿的英姿和观众的人数之多来写。
21、白描;简炼概括而又传神写意。
22、从侧面衬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反映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4、(1)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
(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6、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27、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28、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29、(1)逆流而上(2)有时
30、译: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1、中国人爱竹
32、(1)气节(节操);中间是空的(中空);
(2)地位低下时、功成名就前就有气节,地位很高时、功成名就后仍然虚心。33、(1)挺拔刚正、宁折不弯。(2)C (3)竹子品格:如苏武  北海牧羊,宁死不屈;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兰花品格:如陶渊明  隐居田园,不媚世俗;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9.61.225.98)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