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9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4]
杭七中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以课本为主要考核内容,强调落实课本知识,夯实基础。
杭七中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 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按捺(nà)   干瘪(biě)   魂牵梦萦(yíng)
B.翘首(qiáo) 戕害(qiāng) 妄自菲薄(fěi)
C.静谧(bì)   低徊(huái)  方兴未艾(yì)
D.喧嚣(xiāo) 诳语(kuáng) 饿殍(piǎo)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在“两代人的矛盾”中,有一部分是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
B.对于“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的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C.任何阻拦和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D.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璧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碰撞着的狼。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3分)
①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   
许多时光。
②读书决不是要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    
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
③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     的了。
A.消费     麻木      震惊
B.消磨     麻木      震撼
C.消费     麻痹      震惊
D.消磨     麻痹      震撼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C、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不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D、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女儿厌烦的“严父”怪癖。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


浏览完整试题准能完成。”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题目,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B、《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他曾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C、《想北平》的作者老舍,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骆驼祥子》、《家》等。
D、《江南的冬景》的作者是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沉沦》等。
二、 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2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又
B.金就砺则利                       金:黄金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验
D.知明而行无过                     知:智慧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问者彰。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下列对文言文语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不可以已”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指学习很重要不能停止;二指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能停止。
B.作者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C.第二段连用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作用:学习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先设一喻,引出道理,再用一喻进一步论证。
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前者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分)
13、《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简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10分)
前   方
曹文轩
   (1)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3)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4)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5)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6)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7)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8)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展开余下试题(9)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10)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1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12)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4、根据文意,请你概括出人类离家远行的三个原因。(3分)
(1)        ;  (2)        ;  (3)        。
15、从第(7)段看,前方是指□□(每格一字)。(1分)
16、第(9)段的“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一句中,“家”实质上指的是        ;“路”实质上指的是        。(2分)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充满了对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
B.构成这篇散文最大的艺术魅力,是作者对人类心灵漂泊和流浪感的关怀与悲悯。
C.“他们正在路上”指人生就是一次从生到死的旅行,谁都摆脱不了死亡的宿命。
D.第(11)段大量引用古代诗歌中的思乡名句,表现了“人在路上”的愁苦和伤感。
E.开头和结尾都用了问句,表达出对人类精神渴望归依却又无所归依的理解与感喟。
四、默写(10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羡长江之无穷。
(2)诵明月之诗,                       。
(3)故不积跬步,                       ;
     不积小流,                         。
(4)师者,                             。
(5)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
(6)寄蜉蝣于天地,                     。
(7)层林尽染,                         。
(8)            ,            ,谁主沉浮?
五、语言运用(4分)
19、在下列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任选其中两句完成)
(1)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
                   。
(2)联合国安理会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不应           ,介入其他机构处理的事情,特别应尊重联合国大会的权威。
(3)为迎接奥运,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说普通话已              ,令来津的游客刮目相看。
(4)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诠释得               。
六、作文(4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这样解释英语单词Family(家庭),说它是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首字母组成。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亲情永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2.D(D峭壁 )
3.D. 
4. B (A 缺主语,将“在人类”改为“人类在”。C 否定词用错,将“不能不”改为“不能”。D “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
5.B 
6.C
7.B 
8. C  
9. A
10. D(道理隐含在比喻中)
11.(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12. 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却依旧逢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分)
13、 不同。《台城》中的“空”意为“白白地”、“徒劳地”,是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2分)《鹿柴》中的“空”意为“空旷”,表现出大山宁静幽深的境界。(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台城》以凄婉缠绵的笔调,以霏霏江雨、萋萋江草、长堤烟柳和几声寂寞的鸟啼,织成了一幅凄迷的图画,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鹿柴》则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以空山人语、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透露出一种宁谧幽静的气氛。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因此,两首诗的意境也大不相同。“鸟空啼”的“空”,衬托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以乐景衬哀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则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宁静幽深的境界。  
14. (1)外界的诱惑  (2)出自无奈  (3)理想的召唤(对前方的幻想)(意思对即可)(写对一空给1分)
15、理想(目标、追求等)(1分)
16、精神家园(心灵栖息地、心灵归宿) 人生之路(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写对一空给1分)
17、C   E (C曲解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E 作者在结尾的发问才有此含义)(答对一项给2分)
18.略
19、(1)功亏一篑(2)越俎代疱 (3)蔚然成风(4)淋漓尽致
20、略 (122.224.202.253)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杭七中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