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8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6]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上)高三期中试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三年级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奇数 旖旎 犄角 掎角之势 倚马可待
B.玷污   粘贴   铁砧   拈轻怕重   沾沾自喜
C.跻身   侪辈   调剂   济济一堂   风光霁月
D.拜谒   烟霭   褐色   响遏行云   残碑断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学力    船仓    出奇致胜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幅射    装潢    知人论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歉收    谙熟    一如既往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D.刻划    寒暄    悬梁刺股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
B.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人物反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D.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轰炸,真是祸起萧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北京奥运会上,菲尔普斯表现神勇,摘取了八个冠军,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闲说印规
何为印规?即钤印盖章时定位的工具,也叫印矩,是官府和书法家们必备的东西。说印规,先要说说印。
    印是由官印而逐步发展到平民的。从战国时苏秦佩六国相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唐人罗隐有诗云:“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印一旦进入民间,只是名字的图章,按在纸上作为证明。然而,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欹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这样的钤印盖章就要使用印规了。
    印规始于何时已不可考,自清代民国以降已成盛行之物。据载,清代的皇宫中专有为皇帝盖宝玺的人。像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    
    印规初时很简单,目前专门的金石宇画店铺中有售,依然是楠木或红木制作的“T”字形印规,长不过10厘米,厚一般在5毫米左右。但印规一进入文人之手,就由工具系列上升为文玩。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是很有鉴赏力的收藏家。他生前藏有名篆刻家顿力夫为他刻的五枚印章,印章装在一“卍”字纹锦盒中,内中有一直角抹边的印规,硬木质地上面刻有铭文,从印盒、印料到印规是一套原装之物,设计工巧,很珍贵的。


浏览完整试题文人用的文玩之物喜欢专擅,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个人的诗句刻在上面,自得其赏。曾有人收藏有大书法家赵之谦题字的一个印规,印规为一长方形楠木锯下一直角,像菜刀形状,上刻“勾股弦,求余边”。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古代立竿测太阳高度时,日影为勾,竹竿为股。赵之谦巧妙地将此用在印规上,天趣跃然纸上。
印规又称印矩,规是画圆的工具,而矩是画直角正方长方形的尺子,按说叫印矩更为贴切,然一般多称之为印规,究其因由,或许因为有的印规是由圆而切割出一直角所制。前翻览《天衡印话》,上有一石质直角印规,末端处还刻有一方小印,颇雅致。另有两方铜质圆形印规,是将扁圆铜平分四份,割去其四分之一,留下一直角,井在铜面上刻字。想来此形称之为印规合宜。
    笔者前曾请津门刻铜高手王少杰专制一铜印规,上镌“月明河晓,澄雪皎波”等字,横读竖读倒读跳读均可成诵。作印规用,铜质体重,钤印不易挪动,甚佳;用之作镇纸,亦是如此;将它立起,其缺口处又可用笔架,为此在内侧刻上“在此歇笔”,自得其乐也。
5.下列对“印规”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印规是一种能使钤印盖章合乎要求的定位工具,从战国时苏秦佩六国相印时开始,印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B.皇帝的诰命、圣旨、墨宝都要钤印,盖印人总是用印规找准位置,印章紧贴其内侧盖下,以保证不会歪斜。
  C.印规最初很简单,只是一般盖章时用的工具,后来经文人使用,逐渐增添了文化内涵,具有了鉴赏功能。
  D.作者认为,之所以叫印规,是因为有的印规是由圆而切割出一直角所制。《天衡印话》上的三个印规可以作为佐证。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印规是权力、权威的象征。大官随身佩印规,升堂办案要摆上印和印规,文书上要端端正正盖上印。
  B.在过去,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钤印盖章常用印规来规范,但有些文人使用的印规却更讲究,更雅致。
  C.印规一般是木质“T”字形的,并没有什么装饰。后来在发展过程中,质地、形状都有变化,有的会刻上铭文。
  D.作者铜印规上的字,也可读作“晓河明月,波皎雪澄”,还可读作“晓波月明,河皎澄雪”,饶有趣味。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虽然今天的公章大多数是圆形的,但是在古代官府的印章却—,律是方方正正的,一点都随意不得。
  B.印规经过文人的使用与制作,其用途更加广泛,有的不再单一用来辅助盖章,还可用来计算测量,作镇纸,作笔架。
  C.印规虽是旧时代的产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但依然有其实用价值,而且作为艺术品和文物,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D.李白应召人长安时给妻子的留别诗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可见李白有追求权力的欲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展开余下试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5分)
  译文: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2分)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分)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   
            ,                        。(2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湖泊
王小妮
带着一根擀面杖,德国的朋友坐两小时火车来和我们共同包一顿饺子。如果他不来,我们就得一律用细酒瓶擀面,吃过了中国饭喝过了中国酒,朋友说。这附近有一个熊湖,很值得一看。随后的一星期,找熊湖成了大事情。树林茂密,又不会问路,我们捉迷藏一样乱走。几次遇到一个跑步的德国小伙子,后背像扎武装带满满地扎了一排,远看像一排手榴弹。我们经常见他,细看时背后捆扎的竟是饮用水。
别人的湖啊,你在哪儿?秋天了,橡树、核桃树、栗子料的果子劈劈啪啪又砸头又硌脚,路上采了我所见过的最大蘑菇,直径有30厘米。举着蘑菇见到了湖。哪里有熊,只有野鸭子在红黄绿各色树叶的粼粼倒影里。湖边有一个小酒吧,两层接,有人端坐在高处看水,有人坐在水边晒太阳,我估计那一天有30人在熊湖边,一丝人声都没有。
离熊湖几公里远有大停车场,车辆到那里为止,不能再接近湖。除林间偶尔有原木的秋千木椅外,没有什么设施。从公路到熊湖边,至少步行一小时的沙石路。林间几家原住户,外墙高处挂着鹿角猎枪松技,湖区不供游人留宿。
这以后的又一年秋天,我们早回了国回到东北,去看长白山脉的一串火山湖。夜里听到当地人讲各种熊瞎子的故事,熊瞎子掰苞米,熊瞎子偷蜂蜜,熊瞎子和老虎打架……在阵阵笑声中,那又笨拙又憨实的家伙,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让我想起了熊湖。在中国的东北部更应该有熊湖,一百年前这一带还完全蛮荒。德国的纬度和中国东北盖不多,在德国中部平原上,能闻到中国北方旷野中浓烈的草香。特别在秋天,湖水山色完全相似,只是居住的人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10月的东北,过了旅游季节,立刻萧瑟,紧临火山湖修建的宾馆正要锁门过冬,松林间拉根电线,洗衣机整日整夜突突的响,脏水冲着飞旋的落叶直接流进湖里。
有个清凉的早上,想到一个人的两句诗:德意志啊德意志,得到了意志,丧失了激情。
和德国人比,中国的激情实在太高涨了。这几年旅游业兴起,每逢旺季,或举家出行,或单位公款出游,大小车辆涌向这里,成功地挤满湖边。东北宾馆里的人说,来这儿的客人多数是彻夜打麻将,有时候下湖一会儿,主要是打鱼。谁看湖?拔凉拔凉的水有什么好看?
中国东北最有名的湖是松花湖,10月中旬去,水边的简陋木屋全上了锁。说服老板开一间最豪华的,但是一打开房门,看到的竟是满天花板黑压压的爬满快冻僵的瓢虫,有电视机,没卫生间。在德国刚好相反,可以没电视机,干净的卫生间是必须的。德国的家庭旅馆还会送过来一份果盘,或者一束鲜插野花。在松花湖过的那一夜,老板送过来一只超长手电筒,专门叮嘱我们,出门就可以方便。不要走远,惹得狗叫。
别人的东西不要羡慕,因为你自己也会有。我的长辈这么告诉我。但是,我怎么告诉我的孩子?
14.文中描绘的熊潮周围环境有何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在德国中部平原上,能闻到中国北方旷野中浓烈的草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意志啊德意志,得到了意志,丧失了激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解释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在下面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分别填入4个备选句子,使其语意连贯、完整,将正确的排序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    )(    )(    )(    )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
没有神,也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巴金《随想录•序言》
①但是我不要再做梦。
②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
③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
④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
19.阅读下面两则新闻,回答后面问题。(5分)
[《文新传媒》4.29]4月28日4时38分,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济南铁路局管内胶济下行线王村至周村东间一个拐弯处,因超速行驶,机后9至17位车辆脱轨,并侵入上行线。4时41分,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车运行至胶济上行线290公里850米处,与侵入限界的T195次列车第15、16位间发生冲突,造成5034次列车机车及机后1至5位车辆脱轨。事故导致71人死亡,416人受伤。
[人民网4.29]昨天,广铁集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线路维护专家说,列车脱线要么是轨道问题要么是列车问题。具体而言,铁路线路的质量不好可致脱轨。若要通过时速250公里的列车,轨道的水平误差不能超过正负2毫米。另外,铁路线路上有障碍物也会迫使列车骤然偏离轨道。再就是列车本身的问题,诸如车轮、车轴出现故障,也会导致此类事故。
T195次列车脱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广铁集团专家在谈话中有没有准确地说明T195次列车脱轨的主要原因?请作简要说明。
20.依据画线句,在下面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6分)
首吞沧海,尾衔大漠;重重叠叠道道关山,绵绵延延茫茫烟海。_____,_______;逶迤古今,铸华夏史册。长城本身就是一部历史,承载着多少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实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