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89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语言规范与创新同步练习
守望文化家园
一、文本梳理
汉语的主要特点 表现 使用价值 审美价值
汉
语
的
经
济
性 音节 现代汉语只有400来个音节,通过音调变化,形成了1300个左右的音节。 语音利用极其简省
汉字 汉字为方块字形,每个汉字都浓缩在方块里,负载的信息量大,节省书写材料。 汉字展示的形态方方正正,具有极强的鉴赏性
构词 1.汉语具有以单音语素为基础的合成构词的优异造词方法。
2.汉语词汇表达外来词比较符合原意。
3.大量的语意浓缩在“四字格”里。
4.把两个构词语素变换一下位置,常常又构成了不同的词。 1.汉语的纯洁性显而易见
2.汉语构词简洁
语法 1.汉语缺乏形态,因而汉语语法以词的次序和虚词为主要的语法区别手段,这决定了汉语句子的干净利落、简洁灵活、不拖泥带水。
2.汉字的表意性使汉语语法富于弹性,造句只要能达意、明确,就可以尽量地省略,而丝毫无妨于语法正确、语句通顺和表达清楚。 汉语的语法非常简洁
汉
语
的
艺
术
性 语音 汉语声调抑扬高下,加之汉语语音中元音占优势,构成了汉语语言的优美。 汉语语音具有音乐美
汉字 汉字在世界文字中成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 汉字具有书法艺术美
词汇 1.叠音词、拟声词、双声叠韵词多。
2.很多形象生动的词是采用修辞方法构造的。
3.汉语的颜色词异常丰富。 汉语词汇具有音乐美、质感美、意境美
语法 1.汉语中有量词,具有形象性的作用。
2.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使文字的描述直接进入情景的介绍。 汉语语法的艺术性使汉语语言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
二、典型考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卷)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浏览完整试题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高考盘点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全国卷Ⅱ)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2008年上海卷)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案:“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8年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安徽卷)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卷Ⅱ)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20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
10.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问题。 (2006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四、好题精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为什么?
答:
答:“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试解说诗中“秋”的运用之妙。
答:既点明送别友人的季节,又暗示天各一方、两地悲凄的心理。
3.阅读下面陆游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诉衷肠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词的上片第一句中“觅”字用得非常传神,请作出简要分析。(30字以内)
答:“觅”的对象是“封侯”,非常传神地表达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热切心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末句的“落”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秋思”随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触人心灵。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从军行
刘叉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析。
答:“上”字明写红旗飘上天山,实写将士登山,展示了戍边将士高昂的士气、如火的豪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答:不但使人看到了杏花满枝,而且想象出蜂围蝶舞、万紫千红的春意盎然的场面。
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展开余下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五、备考资料
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的特点具体可分成如下几种:
⒈ 清新 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⒉ 平淡 又叫质朴。特点是不加雕饰,率真朴素。如:
归园田居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⒊ 绚丽 特点是词藻富丽,情思奇幻。如: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⒋ 明快 特点是语言明朗,一语破的。如: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⒌ 含蓄 又叫蕴藉。特点是意在言外,言此意彼。如: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⒍ 奇崛 特点是用字新异,想象脱俗。如: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讲普通话是我们的骄傲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尊重并善待汉字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千锤百炼铸新词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句子的“守法”与“变法”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小节不可随便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文章长短随君意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简明、连贯、得体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文章不惮千遍改
一、文本梳理
二、典型考题
三、高考盘点
四、好题精练
五、备考资料
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针砭 坚贞 渐臻佳境 暴殄天物 缜密
B.枢纽 贤淑 殊途同归 自出机杼 倏忽
C.稽首 绮丽 杞人忧天 岂有此理 祈祷
D.庸碌 贿赂 戮力同心 崭露头角 绿林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美国作家约翰.罗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迷人多姿一样。”所以_______教师引导得好,学生______会喜欢阅读,_______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_______自发的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读物。
A.只有 才 从而 甚至 B. 只要 就 不但 而且
C.只要 &n
上一篇:
08年高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
下一篇:
新泰一中2008级(高一年级)模块结业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语言规范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