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3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0]
河南省新乡许昌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河南省新乡许昌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别答在答题卡(I卷)和答卷(Ⅱ卷)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è)意 心广体胖(pán)     皈(guī)侬 焚膏继晷(guǐ)
B.百豉(zhǐ)     栉(zhì)风沐雨 木讷(nè)     少不更(gēng)事
C.庇(bì)佑     越俎代庖(bāo)     校(jiào)正     呱呱(gū)坠地
D.眼睑(jiǎn)     未雨绸缪(miú)     宽宥(yòu)     耄耋(dié)之年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十一黄金周期间,许昌花博园、新乡八里沟等旅游景点的活动精彩纷呈,可渭是河南省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B.这个乡村中学位置偏僻,生活条件较差,校长苦心孤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算留住了几位想调走的老教师。
C.我经常旅游,见过许多美丽风光,但从没见过像丽江古城这么富有诗意的地方,真是不可名状。
D.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品味喜怒哀怨;话语无色,却能给人姹紫嫣红的风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院士专家校园行”的院士专家拟定了近日走进郑州、开封等地的60所院校,为大、中学生举办科普讲座或座谈活动,届时将为广大青年学子带来“科普盛宴”。 
B.省财政厅紧急下拨专款386万元,支持困难地区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免费医疗救治工作,以确保因资金问题影响对患者的及时救治。
C.近年来,我国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钟嵘在对历代作家的艺术特点进行品评的同时,还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    以及当时诗坛所存在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 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
② 我们重视开发中华传统文化资源
③ 2004年雅典奥运会就向世界展示了希腊文化,引起传播热潮
④ 奥运会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会
⑤ 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神韵
⑥ 特别重视介绍了中华文化中的杰出人物和体现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A.①④②⑥⑤③ B.③②①④⑥⑤ C.④③①②⑥⑤ D.②①⑤⑥④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看不见的“人体辉光”
在古今中外的许多宗教绘画中,人们为了显示神佛的超凡、伟大、佛法无边,往往在绘画中的人物头上画上光环。其实,撇开宗教上的象征意义不谈,即使是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他们身上同样也有一道光环,只不过不为人的肉眼所见罢了。 


浏览完整试题早在1911年,英国一名叫华尔德•基尔纳正透过双花青素染料刷过的玻璃屏,观察病人的治疗情况。突然,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了——裸体病人的体表出现了一圈15毫米厚的光晕。它色彩瑰丽,忽隐忽现,宛如飘渺的云雾,又像凝聚的气体,使人感到神秘莫测。这就是人体辉光。
1939年,原苏联科学家基里安模仿当年理疗室的环境,在高频高压电场中,成功地将人体辉光拍摄成了照片。于是,这一有趣的发现得到了全世界众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美国等相继使用先进高科技仪器对“人体辉光”进行研究,试图把“人体辉光”之谜公之于众。“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采用了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于检测微弱光的光电子倍增管和显像装置,成功地实现了对“人体辉光”的图像显示,并把这种辉光称为“人体生物光”。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在研究“人体辉光”的照片中发现,照片中的光晕明亮闪光处,恰恰与中国古代针灸图上标出的针灸穴位相吻合,而每一个人又都有一种独特的辉光样式。
另外,美国科学家研究指出,辉光在人体内疾病产生前,会呈现出一种模糊图像,好像受到云雾干扰的“日冕”;而人体癌细胞生长时则会出现一种片云状的辉光。苏联研究人员曾对酗酒者进行“人体辉光”追踪拍摄,他们发现饮酒者在刚刚开始端杯时,环绕在手指尖的辉光清晰、明亮;喝醉酒之后,指尖光晕会变成苍白色,同时光圈无力并且向内收缩闪烁着,变得黯淡异常。他们对吸烟者也做了类似的试验:那些一天只吸几支烟的人,其辉光基本上保持正常状态;而当吸烟量逐步增大时,“人体辉光”便会呈现出跳动和不调和的光圈;如果是位吸烟上瘾的人,辉光就会脱离与指尖的接触而偏离中心。 
实验表明,人体辉光的颜色和形状会根据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和心理活动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通常,青壮年的光晕比老人和婴儿明亮,身体健壮者比体弱者明亮,运动员比一般人明亮。同一个人各部位的亮度也不一样,手和脚的光晕亮度较大,胳膊、腿和躯干的亮度小一些。
人体辉光是在特殊的外界环境中发出的,这是一种被动发光。人体会不会主动发光呢?回答是肯定的。不过,这是一种超微弱冷光。据测定,它的能量微乎其微,即一个人发出的超微弱冷光,相当于200千米外一只1瓦特灯泡向四周散射的光芒。对此,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用特殊的仪器才能进行观测。因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发出的这一神奇光芒,一直茫然不知。
实际上,每个人自呱呱坠地至离开人世间,始终都在发射这种超微弱冷光。它会随人的年龄增长、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饥饿、睡眠等生理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正常人身体两侧的超微弱冷光是对称的,疾病会使两侧的冷光失去平衡。因而,观测和研究这种冷光成了人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一种重要手段。
科学家认为,人体辉光研究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作用。因为某些疾病在初露端倪时,辉光照片中就会显示出一种仿佛受云雾干扰的模糊“日冕”图像;癌细胞生长时,则会出现云片状的辉光。也有人提出,人体辉光研究将在侦破案件时大显身手,因为一个人试图行凶作案时,指尖便会发出红色旋光;而预感到将受到侵犯的人,身上马上会出现蓝白色的光晕。倘若犯人企图说谎,辉光照片中便会出现闪耀跳动的各种色彩的光点。 
另外,“人体辉光”会随着大脑活动的变化而发出程度不同的光辉,所以有人据此想把它应用到犯罪学上,譬如在对犯人进行审问时可以发现其是否企图说谎等。但是,截至目前,“人体辉光”的成因还是个谜。有人认为,这是人体的密码文字;有些科学家则认为,“人体辉光”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别现象,好像是空气一样的复合物;还有人说这是一种由水气和人体盐分跟高电场相互反应的结果。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人体辉光”确实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为之探索。
摘自《发明与创新》
5.下列关于“人体辉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辉光是指人的体表所发出肉眼看不见的能量极微小的超微弱冷光——人体生    物光.
B.人体辉光虽然在普通环境中看不见,但它伴随人的生命自始至终地存在着,并且用特殊装置可以为它拍照并进行图像显示
C.人体辉光中的光晕闪光亮点与人体针灸图上的穴位相吻合,而每个人的辉光样式又都是与众不同,甚至一个人身体的不同部位辉光亮度也不同。
D.人体辉光是在特殊的外界环境中的一种被动发光,所以只有在高频高压电场中.它
才能发射出来,科学家才能成功地将它拍成照片。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体辉光的颜色和形状不仅和年龄和体质密切相关,而且会随着人的生理状况、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B.研究表明:吸烟上瘾的人和醉酒的人指尖辉光的光晕分别表现为变成苍白色、脱离指尖而偏离中心。
C.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医生可能通过人体辉光的形状变化来判断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对癌症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
D.一个人试图行凶作案时指尖便会发出红光,企图说谎时辉光照片会显示跳动的各色光点,因此人体辉光研究将会在侦破案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的许多宗教绘画中的人物头上往往画有光环,艺术源自生活,由此可知,人类对人体辉光的认知由来已久。
B.一般来说,身体两侧的辉光光晕对称,辉光光晕清晰、有力,且辉光较明亮的人,
身体比较健壮。
C.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医生可以通过人体辉光的形状变化来判断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对癌症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
D.虽然目前人体辉光的成因还是个谜,但它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辉光的研究定会造福人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梁军围晋太原,令军中曰:“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有骁将陈章者,号陈野义,常乘白马被硃甲以自异,欲必生致之。因戒其部兵曰:“见白马硃甲者,当佯走以避之。”两军皆阵,德威微服杂卒伍中。陈章出挑战,兵始交,德威部下见白马硃甲者,因退走,章果奋槊急追之,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中章堕马,遂生擒之。 


展开余下试题天祐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将兵七万人击赵。赵王王熔乞师于晋,晋遣德威先屯赵州。晋兵少,而景仁所将皆梁精兵。德威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乃退军鄗邑。景仁怒,悉其军以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鄗南。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之胜地!”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其来必不暇赍粮糗,纵其能赍亦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俱饥,因其将退而击之胜。”诸将亦皆以为然。至未申时,梁阵动,不可复整,乃皆走,遂大败。
十五年,德威将燕兵三万人,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庄宗问战于德威,德威对曰:“梁人家国系此一举。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庄宗曰:“吾军河上,终日俟敌,今见敌不击,复何为乎?”遽督军而出。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兵已接,庄宗率银枪军驰入梁阵,梁军小败,犯晋辎重,辎重见梁硃旗,皆惊走入德威军,德威军乱,梁军乘之,德威父子皆战死。庄宗与诸将相持而哭曰:“吾不听老将之言,而使其父子至此!”庄宗即位,赠德威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五 唐臣传第十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必生致之 致:捉拿
B.迫贼莒门,非吾用长之地也. 迫:临近
C.悉其军以出 悉:全部
D.吾军河上 军:部队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德威 “为人能而多智”的是
① 欲必生致之
② 见白马殊甲者,当佯走以避之
③ 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
④ 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
⑤ 粱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
⑥ 吾以深人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德威望见远方的烟尘就能知道敌人的数量,为人足智多谋。周德威也非常勇敢,
在梁军和晋军交战中,他挥起铁槌击中梁军骁勇大将陈章,活捉了他。
B.梁王派王景仁率领七万军队攻打晋国时,率领的都是梁国的精锐部队,而晋国军队少。于是周德威避其锋芒,扬己之长。后退到鄗邑与之周旋,最终获得大胜。
C.庄宗亲率大军,逼近汴州时,他向周德威询问作战策略,虽然周德威进言只有用计取胜,难以凭力硬夺,但是庄宗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导致汴州一战失利。
D.周德威统帅军队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其征战多年不断胜利的战绩证明了他的大智大勇。文末记叙周德威最终战死疆场,也可谓是彰显其大智大勇的挽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戒其部兵曰:“见白马殊甲者,当佯走以避之。”
                                                                           
(2)梁军轻出而远来,其来必不暇赍粮糗
                                                                           
(3)梁军小败,犯晋辎重,辎重见粱殊旗,皆惊走入德威军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分)
(1)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夜泊泰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料得年年肠断处,                 ,                。(苏轼《江城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做14—17题。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的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在菜园中提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间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展开余下试题②成年以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对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这时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的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
③然而去年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没有忘记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的身影——虽然说它那么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依然像往年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和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完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它果然是一只虫子!我不知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图上爬行,它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开。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的挣扎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近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了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了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到了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听到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去,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史诗。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明亮。在单调的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14.(1)文章第四段看似闲笔,实则对表现主题大有深意,简析此段在行文上有何作用。(4分)
                                                                           
(2)简析第七段划线句“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的深刻    含义?(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一下作者对虫子的情感变化。(3分)
                                                                           
16.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只虫子“惊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新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