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1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学段质量检测题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学段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23题(两大部分)。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滑稽/稽首    翘望/翘首以待    抢劫/呼天抢地
B.埋没/埋怨    薄饼/日薄西山    月晕/晕头转向
C.蕴藉/狼藉    模具/装模作样    靡费/所向披靡   
D.创伤/创造    提防/提心吊胆    垂涎/涎皮赖脸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是梁上君子。 
B.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C.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下的观点
D.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个曾经濒临破产的公司,如今不仅向国家交纳了500多万元税金,而且已经还清了银行的贷款。 
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群众满意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C.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知识和人才方面。
D.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4. 下面3个句子是从语段横线处抽出的,根据语境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① 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
② 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③ 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闯关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闯关东”的历史,是悲怆而有力量的。


浏览完整试题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牟岱介绍说,“闯关东”是向东北移民阶段性的代名词,并不是移民史的全部。历史上,东北大地曾出现过五次较大的移民潮:清初移民、清末御俄、关内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张士尊教授介绍说,1644年,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东北大部分人口迁往京畿地区,这次大移民史称“从龙入关”。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为此,清廷要求各地官署劝农开垦。1653年(顺治十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1688年(康熙七年),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人口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于是废止了招垦令,推行封禁政策。尽管如此,却不能完全禁阻关内民众进入东北。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以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河北、河南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长城走辽西,涌向仍在沉睡的东北沃野。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故称之为“闯关东”,以后一直被世人所沿用。
由于俄国殖民主义者入侵,清朝所辖东北地区陷入边疆危机。迫使清廷改变封禁政策,鼓励移民实边放垦,以充实、巩固边疆。由是,移民规模越来越大。
清朝末年,经过近300年的移民活动,东北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上的东北大体可以分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东北渔猎经济区,随着移民的迁入,各个经济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且逐渐向北延伸,直至扩展到延边地区。东北由历史上的农产品输入区变为农产品输出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交通运输的发达,促进了东北经济的繁荣以及城市的兴起。
“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牟岱谈到东北移民文化时这样说,移民潮的涌入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而且创造了东北文化的灵魂——东北特有的“创业文化”。辽宁文化作为东北文化的一部分,就具有“创业文化”的优良特征。比如: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秩序。牟岱还把“闯关东精神”概括为敢于同艰苦磨难进行抗争的拼搏精神,敢于同人生命运进行抗争的进取精神,扶贫济困、宽厚待人、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
5.下列说法中对“闯关东”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闯关东”是对向东北移民的全部历史过程的概括,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清初移民、清末御俄、关内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B.之所以称作“闯关东”,是因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农民向东北移民的活动是迫于生计、不顾旗人利益,不顾清廷的封禁政策而私自进行的。
C.“闯关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这段历史悲怆有力,也促进了东北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D.“闯关东”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清初“从龙入关”的人,他们到东北后巩固、充实了边疆。
6.对“‘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移民的迁入不仅促进了东北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也铸就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创业文化”,形成了一种“闯关东精神”。
B.“闯关东”使东北由历史上的农产品输入区变为输出区,扩大了农业经济区范围。
C.“闯关东”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的社会结构与功能。
D.东北移民将中原文化与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东北文化的灵魂——创业文化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清朝在1653年,即康熙年间曾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鼓励民众到东北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B.由于东北是清朝的兴起地,故被称为“龙兴之地”而受保护,直到俄国入侵时,清廷才为巩固边疆而实行开放政策。
C.辽宁文化具有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等优良特征,而这也是东北“创业文化”的一部分。
D.在历史上,东北地区被严格地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东北渔猎经济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①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②,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③。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②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8.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稍迁至谏大夫        迁:升迁
 B.擢为左曹中郎将    擢:提拔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独:难道
 D.死不以其罪        以:凭借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句子从文言句式的特点上看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共殿中书令石赤,为显所陷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①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
 C.①章由是见疑              ②府吏见叮咛
 D.①妻子皆收系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0.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
 A.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殿中书令石显。
 B.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C.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召见,言凤可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D.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1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即位他才被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普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风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体多病和妻子决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堪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的弟弟王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26分)
1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
章 为 京 兆 二 岁 死 不 以 其 罪 众 庶 冤 纪 之 号 为 三 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3分)
译文:                                                             
   ②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闻雁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__ 。(2分)
(1) 两首诗都写到雁,有什么作用?(6分)
答: _____。
15.填空,每小题1分,每题错一个字即不得分。(8分)
(1) 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 。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2)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 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贾岛《题李凝幽居》)东隅已逝,_________(《滕王阁序》)
(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试题。(共18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答两组只按第一组批阅。
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18分)
   西     瓜
                                       张世旺 
    
夏日。某小城。  
    赤日炎炎,大地若炙,气温高达39度。  
    正是西瓜上市时节。可是,今年这一带西瓜绝收,小城见不到一颗西瓜。于是,物以稀为贵,西瓜便成了小城人的稀罕物。  
    就在小城人想西瓜想得流口水时,大街上出现了一颗西瓜。  
    这是一颗花皮西瓜,个颇大,二十来斤,圆圆的,样子十分诱人。这颗西瓜就躺在大街上,不知是人掉的还是别的什么,反正,这是颗没主的西瓜,谁都可以把它捡起来吃掉。  
    第一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大款。当然,赶在平时,就是杀了他,大款也绝不会来大街上捡西瓜吃,他丢不起那人,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一来,除了大款外,在他身前身后一百米内没有第二个行人;其二,他今年还没吃过西瓜,实在抵挡不住那东西对自己的诱惑。所以,根据这两点理由,他就把身子弯下去了。  
    可是,忽然之间他又疑惑起来。是呵,平白无故的,大街上怎么会有一颗西瓜呢,而且,别人为什么不要(他断定,一定有许多人看见过这颗西瓜了)?这样一想,他便认定,那西瓜一定有什么猫腻,吃不得,要不会倒霉的。最后,大款走到一边去了。  
    第二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汉子。同大款一样,中年汉子也想占有那颗西瓜,但不知为什么,当中年汉子用脚把西瓜翻了个个,发现西瓜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裂痕时,他的目光也疑惑起来。最后,中年汉子也走到一边去了。  
    接下来,是第三个、第四个……  
    结果,一个小时不到,大款和中年汉子站着的地方聚集了一大堆人,这其中,除了大款和中年汉子(干部)外,还有工人、法官、警察、医生、商人、学生和本地新闻媒体的记者等。很显然,他们都看见了那颗西瓜,都想占有它,但最后他们又产生了怀疑,打起了退堂鼓。现在,他们都静静地守候在这里,看着那颗西瓜,等待着结果。 
    一阵脚步声,走来了一个农民。农民挑着一副担子,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透了。  
    在那颗西瓜跟前,农民放下了担子。 
    大款等人立马来了精神,互相看一眼,缓缓走过来。 
    农民高声问道:“这西瓜是谁的?” 
    大款等人回道:“不是谁的,是有人掉在大街的。” 
    “真的?” 
    “真的,我们这些人都可以作证。你砸开了吃吧,保证没有人找你麻烦。”  
    农民砸开了西瓜。果然是颗好瓜。农民捧起西瓜客气地谦让了一回,大伙都说不吃,农民便大口吃起来。  
    很快,农民吃掉了半颗西瓜,剩下的半颗,他放进担子一头,准备带回去给家人们吃。  
    正准备离去,大伙将农民围住了,纷纷问道:“怎么样,你头晕不晕?”  
    农民:“不晕。”  
    “肚子呢,痛不痛?”  
    农民:“不痛。”  
    “这就怪事了。那么,你腿发不发软,就是中毒引起的那种?”  


展开余下试题    农民烦了:“你们城里人怎么回事,想咒我啊?告诉你们,这是颗好西瓜,味道特别甜,吃下去长力气。”  
    说完,农民挑着担子离去了,那样子,起码比刚才精神百倍。  
    看着农民精精神神离去的样子,大款等人这才从心里“哎”了一声,差点没悔断了肠子,是呵,西瓜是他们先发现的,结果却让这农民捡了便宜。  
16、文章开头“西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大款等人对待西瓜的表现,有何用意?(4分) 
答: ------------
18、大款等人看见农民来了,为什么“立马来了精神”?这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5分) 
答: ------------
19、你如何看待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6分) 
答: ----------
 
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18分)
永远的巴金
王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早在小时候,我的母亲与姨母就在议论鸣凤和觉慧,梅表姐和琴,觉新觉民高老太爷和老不死的冯乐山,且议且叹,如数家珍。 
    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只是在“文革”以后我才有机会见到老人,他忧心忡忡,他言之谆谆,他反思历史,他保护青年,他永远寄希望于未来。他远远不像许多作家那样善于辞令,善于表演,善于抖机灵式地卖弄。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直到晚年,在建国五十周年的前夕,他与张光年同志一起泛舟杭州西湖的时候,他才表示,(由于国家的发展)“现在中国人能够直起点腰来了!” 
    我在一次又一次在交往中,还从来没有听他老人家讲过一句这种欣慰的话。他太苦了。我从前说过,当代中国至少有两个痛苦的作家,一个是巴金,一个是张承志。这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                                             (选自《读者》2006年3月,有删减)
   
16.为什么说巴金是一位痛苦的作家?(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多次写到巴金寄望与关爱着青年人,请问巴金是从哪些方面关爱青年人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说:“巴金的手常常冰凉,但他的心永远是发烫的。”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8~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