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综合题中的非选择题和作文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对应的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考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悲怆(chuàng) 裨益(pí) 田契(qì) 岿然不动(guī)
B.攻讦(jié) 讣告(fù) 甘醪(lǎo) 时乖运蹇(qiān)
C.狷介(juàn) 城隅(yú) 憎恶(zēng) 鳞次栉比(zhì)
D.售罄(qìng) 削价(xiāo) 祈雨(qǐ) 畏葸不前(xǐ)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世外桃源 虚位以待 关怀备至 分廷抗礼
B.开门缉盗 蔚然成风 徒废口舌 笃行不辍
C.相濡以沫 英雄辈出 以儆效尤 计日程功
D.鹬蚌相争 以德报怨 鞭辟入理 牵强附会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柳永词抒发的是大众情感,他要搜刮大众人人心中所有的东西变成歌词,然后再得到他们的喝彩。
B.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的圆明园已不复昔日的宁静,大水法遗址也被圈起来加卖价格不菲的门票。
C.客观世界正因为同时存在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事物,才显得丰富多彩,因而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D.文学的殿堂对所有有志读书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其收藏之丰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为收藏纪念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银纪念币以其高纯度的含金量、精美的工艺、严肃的选题和高科技的制造技术,深受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B.日前,太原警察刘利民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缓,其他7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9年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C.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12月28日在北大演讲时表示,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D.在茅盾担任《收获》杂志主编的时候,凡是拟用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的字数还多。
浏览完整试题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事实上,现代世界各国都把历史记录、历史编纂、历史教育交给社会、交给教育、历史、文 化专业团体来操办。
B.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该潜艇长90米,排水量2800吨;平 均航速为20节;最大深潜为150米。
C.火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但科学家们至今未能解释为何只有地球上有生命, 而火星上却荒凉一片?
D.填四川,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建三线,民工潮……几千年来一次次移民潮,书写了中 国历史,也镌刻出中国的现实地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对翻译文学之功能的理解,除了猎奇、救荒、模范、食粮、媒婆、奶娘之类的说法之外,鲁迅的“盗火说”值得重视,尤其适逢左翼文学勃兴,文学以批判的品格参与社会进程的时候。鲁迅弃医从文,本是认识到文学“第一要著”的功能可以改变国民的精神,因而“别求新声于异邦”,并把翻译纳入其新生的文艺运动的。即便后来身处左翼文学的漩涡中,他也认为,介绍外国思潮,翻译世界名作,可以打通“运输精神的粮食的航路”,打破文化上由聋致哑的封闭局面。把文学译介当作“运输精神的粮食的航路”,似乎也是一种“翻译食粮说”,却需要抗衡文化上聋哑制造者的刁难和压制,可见其中隐含着翻译选择的政治学。有什么样的政治学,就开通什么样的“航路”,而且“航路”上并非风平浪静,存在着急流险滩。由此可见,文学翻译并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形式到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转换的背后存在着社会文化的参数和意识形态的航标。
在鲁迅看来,翻译有助于拓展中国新文学的思想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去聋哑而发新声。
因此他主张“直译”,有时是逐句、甚至逐字地译,有限度地采用一些外文句式,“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这种译法招致了1930年前后一些论敌关于“硬译近于死译”的抨击。鲁迅在起而还击中,提出了他的“翻译盗火说”。鲁迅在20年后重提普罗米修斯这位神话人物,以之自许,把翻译革命文学理论和作品喻为窃取天火赠人类,散发着坚忍的文化英雄的悲剧气质。他又给这则现代文化神话赋予新义“煮自己的肉”,不是隔岸观火,而是把火化作自己的生命形式,与左翼文学思潮一道经历水深火热的进程。而且他只要来填补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寄希望于未来的较高阶段和较高层次的发展。鲁迅并没有把他的“直译”看作止于至善的,而是看作差强人意的“初善”的文化中间物。他在“初善”中经历着自煮其肉的精神痛苦。这样来看待和体验翻译文学,实际上就把它作为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国家民族历程的一部分了。
(选自杨义《文学翻译与百年中国精神谱系》,载于《新华文摘》2008年第8期)
6.下列关于鲁迅的“盗火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盗火说”是鲁迅对翻译文学功能的一种解释,它将翻译介绍外国革命文学理论和作品比喻为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赠给人类。
B.“盗火说”是鲁迅弃医从文约20年后,为反驳论敌关于“硬译近于死译”的抨击,提倡“直译”法时提出的。
C.“盗火说”是与“猎奇、救荒、模范、食粮、媒婆、奶娘之类的说法”相并列的对翻译文学功能的一种解说。
D.介绍外国思潮,翻译世界名作,可以打通“运输精神的粮食的航路”。这一说法属于“食粮说”,不属于“盗火说”。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鲁迅弃医从文,其原因在于他认为文学可以改变国民的精神,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别 求新声于异邦”。
B.鲁迅主张“直译”,因为他认为翻译有助于拓展中国新文学的思想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去聋哑而发新声。
C.鲁迅赋予“盗火说”新的含意,认为翻译者不能置身事外,而要把火化作自己的生命形式,投身于火热的文学运动。
D.鲁迅把他的“直译”作品看作差强人意的“初善”的文化中间物,期待未来的较高阶段和较高层次的发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长期封闭,中国文学界形成由聋致哑的局面,介绍外国思潮、翻译世界名作是打破这一局面的最好办法。
B.优秀的、包含着人类先进思想的翻译作品能促进译入国文学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译入国的社会进程。
C.持“直译近于死译”观点的人,其思想是保守的,受这种观点影响的翻译作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可能无多少可取之处。
D.鲁迅因其对待翻译文学的态度和在翻译文学上的巨大成就而成为“左联”的一面旗帜,引领左翼文学运动蓬勃发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将文学作为改变国民精神的“第一要著”,因而翻译世界文学名著自然成了他“运输精神的精食的航道”。
B.为了打破文化上的由聋致哑的封闭局面,并抗衡这种局面制造者的刁难和压制,鲁迅选择翻译是一种政治的需要。
C.鲁迅主张“直译”名著,并从“初善”进入到一种“至善”,所以其间经历过“煮自己的肉”的精神痛苦。
D.鲁迅选择“直译”名著的方式,并提出“翻译盗火说”,这实际上是两种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转换的抗争。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
玄宗在东都,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候冬间。”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罢退,佯为蹇步。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病足,愿独奏事。”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将欲驾幸,何用择时?设有妨于刈获,独免过路赋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上大悦。自此驾幸长安,不复东矣。旬日,耀卿、九龄(按:即裴稷山、张曲江)俱罢,而牛仙客进。
展开余下试题
李林甫居相位一十九年,诛锄海内人望。自储君以下,无不累息。初开元后,姚宋等一二老臣,多献可替否,以争天下大体。天下既理,上心亦泰。张九龄上所拔,颇以后进少之。九龄尤謇谔①,数犯上,上怒而逐之。上雄才豁达,任人不疑。晚得林甫,养成君欲,未尝有逆耳之言,上爱之。遂深居高枕,以富贵自乐。大臣以下,罕得对见,事无大小,责成林甫。林甫虽不文,而明练吏事,慎守纲纪,衣冠②非常调,无进用之门。而阴贼忍杀,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上左右者虽饔③人厮养,无不略之,故动静辄知。李适之初入相,疏而不密,林甫卖之。乃曰:“华山之下有金矿焉,采之可以富国。上未知之耳。”适之善其言,他日,从容以奏,上悦。顾问林甫,林甫曰:“臣知之久矣。华山陛下本命也,王气所在,不可发之。故臣不敢言。”上遂薄适之。因曰:“自今奏事,先与林甫议之,无轻脱。”自是适之束手矣。非其所引进,皆以罪诛。威震中外,谏官但持禄养资,无敢论事。独补缺杜琎犹再上疏,翌日,被黜为下邽令。林甫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何用多言。君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食三品料;及其一鸣,即黜去。虽欲再鸣,其可得乎?”由是谏诤之路绝失。
(选自《太平广记•谄佞》)
[注]①謇谔:正直。謇(jiǎn),正直,谔(è),形容直话直说。②衣冠:士大夫,官绅。③饔(yōng)人:厨师。饔,享调菜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设有妨于刈获 刈:收割。
B.天下既理,上心亦泰 理:治理好,太平。
C.适之善其言 善:友善,友好。
D.上遂薄适之 薄:轻视,鄙薄。
11.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林甫“阴贼忍杀”的一项是 ( )
①及罢退,佯为蹇步 ②衣冠非常调,无进用之门 ③林甫卖之 ④非其所引进,皆以罪诛 ⑤翌日,被黜为下邽令 ⑥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裴耀卿、张九龄劝玄宗皇帝选择适当的时候御驾西幸,李林甫趁机离间,裴、张二人因此被罢免官职。
B.李林甫善于察言观色,揣摩皇帝内心,巧言迎合,从不说让皇帝不高兴的话,因而得到宠幸,独揽朝中大权。
C.李适之处事粗疏不严密,缺乏政治斗争经验,被工于心计的李林甫设圈套陷害,从而失去玄宗的信任。
D.李林甫堵塞圣听,贬黜敢于为李适之上疏开脱的杜琎,杀一儆百;又以立仗马为喻,威胁众谏官缄口。
第Ⅱ卷
四、(24分)文言翻译和鉴赏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场圃未毕,请候冬间。(3分)
译文:
(2)张九龄上所拔,颇以后进少之。(3分)
译文:
(3)威震中外,谏官但持禄养资,无敢论事。(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 桑 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试简析本词上阕所描绘的景象和给你的审美感受。(4分)
答:
(2)“双燕归来细雨中”一句有何作用?(4分)
答:
15.填空。(6分)
(1)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诗句“ ① , ② ”,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新与宁静的自然;而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诗句“ ③ ,到黄昏,点点滴滴”,便感到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的心中,霎时凄凉浸遍全身的体悟。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 ④ ,水澹澹兮生烟”,我们会被诗人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2)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小说《 ⑤ 》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翠翠纯洁美丽温柔善良。
(3)《老人与海》这部中篇小说以及其他作品的成功,使得美国作家 ⑥ 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这三分钟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
杨耕身
生民之痛,国家之殇。2008年5月19日,14点28分,汶川震后“头七”之时,“国哀”首日,旗帜半举,汽笛呜咽,举国忍声。三万四千多亡灵(截止当时统计数字,编者注),地下有知,在天有灵。十三亿同胞,与天地同悲,共山河失色。举凡国人,华夏儿女,此时此刻,必有一恸,为那三万多名死难者,为所有中国人,为中华民族。此时此刻,这是无须忍受的悲痛,更是不必压抑的哭泣。此时此刻,号哭不是软弱,抚胸难掩悲怆。
展开余下试题
汶川震后,这是第一次,以国家仪式的方式举国同悲。多少平凡和睦的家庭,在地动山摇的一瞬间,就骨肉分离;多少可爱的小孩,从得救的那一刻起,便成为孤儿。谁在风雨中掷地有声:“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谁在流泪中跪地高呼“我还能再救一个”;谁脚踏大地狼藉,冒死拼命挺进;谁在山崩地裂的一刹那张开双臂,翼护住她的学生;谁在废墟下坚守,让生命的奇迹成为可能?那些失却疼痛的亡灵,今夜何处安魂;那些肉裂骨折的伤者,是否得到救治;那些被掩埋或失踪的人们,是否仍拥有向生之门?
共和国建国以来,这是第一次,国旗可以为平民而降。十年前亦即1998年洪灾过后,每一次在媒体公开提出“国旗为谁而降”的郭光东先生在5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每每重大灾难导致中国公民伤亡的时刻,总有人反复提起“国旗为谁而降”的问题。十年间,虽说国家领导人之外,国旗也曾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三名殉职记者而降,但总觉得当时的政治考虑更多一些。只有此刻,中国国旗才算真正第一次为普通公民而降。“十年后感慨系之,只愿天佑吾民,平安年年!”
在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上,这也是第一次,黎民百姓可以配享国哀。三天全国哀悼日,下半旗,鸣笛志哀,奥运火炬暂停,娱乐活动取消。这样一种隆重的悼念形式,我国传统视为“国丧”。
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这也是第一次,以公共政治的形式,表达对于生命的珍重。仅以地震灾害为例,“5.12”汶川地震也不是我们曾经强度最大或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震级7.8级,震中烈度11度。致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我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大的一次地震,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1月23日)夜间发生在陕西渭南一带和山西蒲州等地的强烈地震,死亡83万多人。现代科学家推断,当时的地震强度为8至8.3级,烈度为11度。
三分钟。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这一刻,我们终于可以哭,可以志哀。民族有多少苦难,历史的表情就有多凝重与肃穆。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说过:“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如果说多难兴邦,我们更不能对苦难避重就轻。如果说生生不息,我们更需要从苦难中汲取力量。我们肃立,任凭涕泪纵横。我们的哭泣,是对生命应得尊严的欣慰,对国家应有表达的赞同,对政治应有良知的认同,是对“生命至上”文明法则的期求,对“以人为本”政治伦理的追寻。是一种悲怆的祭奠,一种真诚的致敬,一种坚强的表达。
死难者必将以死难的方式赐福生者,幸存者必将以哀痛的方式领受祝福。三分钟默哀,中华民族必将在对苦难的共同承担中获取关于自身命运的密码。三分钟之后,活着的人们,要好好活着。
16.“汶川震后,这是第一次,以国家仪式的方式举国同悲。”“共和国建国以来,这是第一次,国旗可以为平民而降。”“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这也是第一次,以公共政治的形式,表达对于生命的珍重。”作者反复强调“第一次”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nb
上一篇:
八年级期末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下一篇:
舜江中学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9年湖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