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6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2008-2009年秋季学期全椒慈济中学期中试卷
  全椒慈济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说明: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②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sǒng)    逋(bǔ)慢     颤栗(zhàn)    叨陪(dāo)
 B.傩送(nuó)    强迫(qiǎng)  恁地(nèn)    赍发(jī)
 C.潦水(lǎo)    吮吸(shǔn)  蛮横(hèng)    模样(mó)
 D.央浼(miǎn)    搠倒(shuò)    玷辱(diàn)    泠然(líng)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尴尬  踯躅  妩媚  肺腹之言  B.玷辱  凛冽  誊写   喁喁私语
C、角隅  遐想  贻害  哀声叹气 D.惊羡  慷慨  通宵   平心静气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                    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B.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C.你以为他们会就此罢休吗?不,得陇望蜀,他们的欲望你永远也满足不了。
  D.有些领导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向月球发射的首枚探测卫星获得圆满成功。
  B、经过军民五个多小时的顽强战斗,终于把决口堵住,两千亩成熟的庄稼保住了。
  C、这个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D、人类曾经凭理想、信念、希望和对未来的追求而创造了文明,并以此为豪,但在物欲如潮的物化世界里,却常常迷失了自己。
5、填入下面语段中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很好的一项是(   )
      弯弯的森林小道上,守林人停下来,把我领到一棵参天的古树边,用深沉的眼光在
  告诉我什么,于是,我抬起头。我突然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一棵刚刚遭到雷火劈伤的古树,
                                       ,那些冷冷的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好像在 找着什么。……
 A.树枝丢失了一大半,树顶被削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B.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C.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
 D.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浏览完整试题季羡林
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②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③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⑤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为
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⑥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⑧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⑨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⑩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⑾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中国文化也可以分为“知”与“行”两个部分,“知”的范畴是指认识、理解、欣赏等方面,“行”的范畴包括纲纪伦常、法律道德等方面。
7、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在传入中国时,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为了在中国立定脚跟,早期的佛教就提倡孝道,以适应中国文化的要求。
C.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传入中国后披上了伦理的外衣,显示了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文化中的“行”与中国文化中的“行”是完全对立的,因此,佛教对中国人的“行”不能产生影响。
8、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广义的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中国文化 的视角。
    B、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作者认为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即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C、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因此与中国文化的深义相吻合, 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引用陈寅恪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说明在知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行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三、(每小题3分 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语数千言 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回:“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展开余下试题二君日:“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日:“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 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宫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节选自《史记•日者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先生之辞  辞:言辞      B、今何言之陋也, 陋:浅薄
   C、公且安坐    安:安心地    D.余志而著之   志:有志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宋忠、贾谊瞿然而悟            觉今是而昨非
B、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二人即同舆而之市              觉宇宙之无穷           
D、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          这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之所以同宋忠到卜肆,是因为他想见识一下卜者中圣人的
   风采。
B、宋忠、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理论,认为都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因此很不以为然。
C、司马季主认为,从披发童子不能解释日月之食这件事,可以说明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D、司马季主的话说中了当官者的要害,所以宋忠、贾谊二人神情惆怅,说不出话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7分)
四、(26分)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3分)
(2)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3分)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     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1分)。
1、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主张“             ,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了         运动。
5、在天愿作比翼鸟, ____________。天长地久有时几尽,_______________。
6、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
8、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园里琤琮的器乐、画坊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展开余下试题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
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15、文中的竹林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16、请阐述第⑤节文字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17、阅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在作者眼中,萤火虫意味着什么?(5分)
                                                                              
18、作者因为“迫切地想独处一会”而走进一片丛林,最后“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对作者来说,这次游历有什么意义?你从作者的感悟中获得什么启示? (5分)
                                                                            
六、(13分)
19、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作调查,请你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不超过10个字)(4分) 
A、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B、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C、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D、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的事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结论:
                   
20、仿照下面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一组(两句)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脚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           。 
21、“女孩想家”是一个陈述性句子,请用文学性的形象语言(借鉴中国古代诗歌中传统的思家怀人意象)来描述这件事情。(50字左右)(5分)
                                                               。
22、作文:
1、补题作文,题目:走进 &n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8-2009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