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09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9]
思源中学2008-2009年度初二年(上)12月考试卷
思源中学2008-2009年度初二年(上)12月考试卷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衰草(shuāi) 诞生 (dàn) 遗骸(hái)
B.农谚(yán) 哺乳(bŭ) 潮汐(xī)
C.萌发(méng) 繁衍(yān) 褶皱(shě)
D.蟾蜍(chú) 频率(píng) 劫难(jié)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物体震动 无动于衰 B.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C.束手无策 啸聚山林 D.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
A、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溶化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5.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A.③⑤②④① B. ①②③④⑤ C.⑤②③④① D. ③⑤④①②
6、下列关于说明顺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要求也可不同。
B、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中,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浏览完整试题
C、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四种。
D、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就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民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8.下列句子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9.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
10.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但是缺少闲人,只能像我们两人这样罢了。
C.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翻译:潮水发出巨大的音响就像威力极大的雷声,飞腾激卷,喷玉溅珠,似乎要给太阳洗澡,要把老天吞没,大潮气势极为雄壮威盛。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大雾弥漫,从天上到地下一片雪白。
第Ⅱ卷 非选择题(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1.默写古诗文句子(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2分)
(1) , 三年多难更凭危。
(2)僵卧孤村不自哀, 。
(3)大漠孤烟直, 。
(4)门前流水尚能西! 。
(5)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6)湖上影子, 、湖心亭一点、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 ①古代诗歌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里,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____ __ _ _ , ___ _ __ 。”②《黄鹤楼》一诗中作者在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 ___ 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名著阅读填空(6分)
①《骆驼祥子》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他的原名叫 。祥子的职业是 ,他为了实现他能拥有自己的车子的愿望,苦苦奋斗了一生,表现了他 的性格。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13.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右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贴画,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80字)(5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 读(4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9分)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填空(每空1分,共6分)
①两段文字的描写对象都是 ,都抓住了它 的特点来写,都采用了
描写的方法,借船行之快来突出这一特点。
②请分别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三峡“夏”“春冬”“秋”季的景物特色。
夏 春冬 秋
15.文未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8题。(15分)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已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选自《品味一生的99篇科学美文》,文/张震越,略有删改)
16.第①段中嘶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冰雹的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6分)
17.细读第④段,将下面冰雹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6分)
水汽→( )→( )→( )→冰雹
18.第④段巾加点的词语“一件又一件”,为什么不能改成“一件”?请结会语境,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23分)
母 亲 的 鞋 架
澜 涛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展开余下试题
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
19.“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8分)
⑴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4分)
⑵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分。请发挥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20.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5分)
21.文中母亲只说了二句话:①“娘知道,娘担心你……”;②“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上述两句话有何特点,请加以品味。(5分)
22.你在学习生活中,一定感受过母亲无言的关爱,请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文中例子除外)(5分)
三、作 文(60分)
23.按要求作文。(60分)
题目:我的小天地
要求:①“小天地”可做广义理解。如:居室、书柜、邮票(集邮册)、自己某种爱好等。
②把“小天地”的特点介绍清楚,注意说明顺序。
③字数600左右;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思源中学2008-2009年度初二年(上)12月考试卷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每题2分,共20分)
1.A 2.C 3.C 4.B 5.A 6.C 7.C 8.C 9.A 10.B
第Ⅱ卷(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1.(1)万里来游还望远 (2) 尚思为国戍轮台 (3)长河落日圆 (4) 休将白发唱黄鸡(5)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6)惟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芥 (7)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川历
上一篇:
南安侨光中学09届高中毕业生第三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思源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