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1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2]
南充十中2008-2009学年度上期12月阶段考试
南充十中2008-2009学年度上期12月阶段考试
高2010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命题人:蒲静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浔阳(xún) 枫叶(fēng) 纶巾(lǔn) 收敛(liǎn)
B.黍离(shǔ) 管弦(xuán) 乍破(zhà) 天姥(mǔ)
C.幽咽(yè) 钿头(diàn) 收拨(bō) 否泰(pǐ)
D.裂帛(bó) 银篦(bì) 暂歇(zàn) 纤云(q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斜晖 慷概 罗衾 深思慎取
B、庐冢 耽搁 谪居 浮止响腾
C、臆断 栏楯 镌刻 淡烟暮蔼
D、严妆 愚拙 今宵 沧海桑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病危及后来病故,你都没有顾得上回家,说明你把耿耿于怀的石油事业当作高于一切的事情了。
B.电视剧《水浒》拍摄前有很多演员争演林冲,《水浒》中不乏鲜明生动的英雄形象,唯独林冲一角最为奇货可居。
C.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D.是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生活好呢
4. 下面四副对联写的分别是谁?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 湘流应识九歌心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贾谊 李 白 杜 甫 辛弃疾 B.屈原 李白 杜甫 辛弃疾
C.贾谊 陶渊明 白居易 苏 轼 D.屈原 杜甫 李白 苏 轼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浏览完整试题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6.以下概括“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句子中,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句是 ( )
A. 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王 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顷之,病卒官。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 止:住宿,落脚
B.辟修为治中从事 辟:征召
C.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短:诋毁,指摘
D.时人益以此多焉 多:增多,增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母以社日亡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B.邻里闻之,为之罢社臣 ∕余是以记之
C.无君焉归 ∕ 吾何辞焉
D.其后严才反 ∕ 则或咎其欲出者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A.社日是王修母亲的忌日,王修在这一天悼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深为其孝心感动,为此罢免了组织社日欢庆活动的负责人。
B.张奉一家得疾病,不能相互照顾,王修暗中亲自精心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这反映了他坚守道义的精神和不事张扬的性格。
C.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他向太祖求救,但太祖反而攻破了冀州去攻打袁谭,袁谭于是就背叛了太祖。
D.王修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忠义之行深为其主赞誉和推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8分)
11.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解: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①.作品以“风”起兴,借“风”抒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用“微风”贯穿全篇的。(4分)
答: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⑴《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 ”。
⑵《诗经》与《 》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⑶《静女》中,描写小伙子未见静女前焦急不安的诗句是:
,
⑷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⑸君当作磐石, ,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⑹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李煜《浪淘沙》)
⑻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19分)
西湖梦
余秋雨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节
14.白居易、苏东坡修筑白堤和苏堤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10字)(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5.第二自然段中说“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这里的“僵硬机体”比喻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10字)(3分)
16.第二段说“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为什么说“太狭小”?(4分)
答: 。
17.概括指出作者对白居易、苏东坡和林和靖分别抱什么态度?(4分)
答:①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度: 。
②对林和靖的态度: 。
18.简要分析划线句的深刻含义。(6分)
答:
六.语言运用(13分)
19.围绕“艺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语境和句式,在下面空格处仿写一个句子。(4分)
诗人说,假如生活是一片蓝天,艺术就是蓝天上的云霞,没有它们,空荡荡的天空就会显得单调;
。
20.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4分)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 , ,是一道风景; , ,是一道风景。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 , ,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 , 。
上一篇:
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第三次阶段考试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南充十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