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17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7]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炮车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总分
一、语文积累与应用。(18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憎恶zèng 诘问jié 讪笑shàn 喋喋不休dié
B、鄙视pǐ 荆棘jí 奔丧sāng 唾手可得tuò
C、黏性 nián 厮守sī 滞笨zhì 摇摇欲坠zhuì
D、颓唐tuǐ 狼藉jí 骷髅kūlóu 肆无忌惮dàn
2、下列词语中设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不能自己 消声匿迹 唾手可得 寄人篱下
B、触目伤怀 周而复始 呆若木鸡 在接难逃
C、顽固不化 无动于衷 袖手旁观 骇人听闻
D、呱呱坠地 义愤填鹰 心急如焚 生吞活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帮助后进青年和挽救、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
B、经过刻苦努力,期末,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C、屈原思想激烈,真情澎湃,他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风格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
D、很多人喜欢把番茄当水果吃,并认为是最经济最营养的水果。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被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B所有的河流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C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5..默写.10分
⑴.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⑵_____________,猎马带领禽归。
⑶.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 ⑷登临吴蜀横分地,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 林空鹿饮溪。 ⑹.自古逢秋秋悲寂寥,____________ 。
⑺.__________________,千山高复低 。 ⑻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⑼默写《湖心亭看雪》的第1自然段: 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
(一).《记承天寺夜游》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⑴怀民亦未寝____ ⑵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
⑶遂至承天寺____ ⑷相与步于中庭.____
浏览完整试题
⑸积水空明__ 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白思乡之苦,此文中,苏轼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8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夫书者,凡得学者______________ ⑵童子苟有志____________
⑶师恻然曰:“欲书可耳!”__________ ⑷ 吾徒相教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何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2.这是一首边塞诗。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颈联的“直”和“圆”两这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评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14分)
14.用简要的文字写出本段所记述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用原文的内容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你认为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父亲抬担子 16分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驰,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18.阅读全文,分析加点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4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苍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包含哪些意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说“现实是实在的,无须抒情”,而有人却认为“爱需要表达”,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体验,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经验。
体验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它有赖于生命的真实的经历。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欢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体验都给我们以启示,都在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请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 C 2.C 3.D 4.A
5.⑴晨兴理荒秽。⑵牧人驱犊返。⑶萧萧班马鸣。⑷徙倚欲何依。⑸霜落熊升树。
⑹我言秋日胜春朝。⑺适与野情惬。⑻夜阑卧听风吹雨。⑼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⑴睡觉。⑵想。⑶于是,到。⑷共同,一起。⑸形容水的澄澈。⑹只是。
7.月光照在院中,如同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8.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 包含其中。
9.⑴读书.。⑵如果。⑶悲痛的样子。⑷白白地。
10.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11.学习他贫而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12.表达 了作者完成使命后的轻松心情。
13.这两句诗描写的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充分体现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一是它有画一样的构图,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在色彩上也很丰富。
14.阿长给我买了《山海经》阿及我对阿长的敬意。
15.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16.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17.阿长是一很不幸而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18①“我”虽小,却理解父亲的辛劳,肩嫩不言痛,甘为父亲分担重负。②父亲虽日渐衰老,却为了不让“我”担心他的身体及生活,不影响“我”的学业,年迈不言累,以此来宽慰儿子。③父亲虽已力不从心,但多年来呵护儿子、不辍劳作已称为习惯。(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9.直接描写:佝偻成弧形,肌肉松弛的背影;毕竟60多岁了。间接描写:天不热,但很快就大汗淋漓(身体虚弱);见“我”将担绳捋到“我”这边,不再推让。(可不答“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每点1分,共4分)
20.既指“我”跟着父亲抬着担子稳稳地走在现实的路上;也指“我”跟着父亲的脚步坚实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要点1分,共2分)
21.观点明确1分,结合实例谈理由2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22.作文: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58.218.254.122)
上一篇:
江苏省姜堰市08-09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篇:
2008----2009学年良井中学月考(三)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