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389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9]
高一语文期末(必修二)试题
高一语文期末(必修二)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拘泥 泥沙 泥古不变 泥牛人海
B.切磋 切片 切中时弊 万望切记
C.给以 给予 给我帮助 保障供给
D.空降 空前 空谷足音 空穴来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接收 接受任务 一窍不通 工到自然成
B.波澜 波浪起伏 张皇失措 急来抱佛脚
C.沏茶 势态炎凉 大事渲染 贵人多忘事
D.黯淡 附庸风雅 英雄倍出 桃李满天下
3.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B.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
C.《神曲》精深博大,包罗万象,内容涉及诸多知识,神话、宗教和文学典故等比比皆是。
D.国内旅游最火爆的线路当数北京,海南、桂林、黄山、张家界……等地也备受国人青睐。
4.依次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面后,我国的航天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相关部门纷纷提出了构建航天新的 __口号。
(2)在这次火灾事故中,多亏你们单位___相助,为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3)这位贪官,检察院的执法人员找他谈话时,___不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_ _大吵大闹,故作廉洁。
A.机制 全力 不仅 而且
B.体制 鼎力 不但 反而
C.机制 鼎力 不仅 而且
D.体制 全力 不但 反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情节生动,性格鲜明,除了个别语句欠推敲之外,真是白璧无瑕。
B.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年过去了,可那些学习生活还在我的眼前不时浮现。
C.近几年,有不少乡下人走出田园,到城里白手起家,经商办厂,脱贫致富。
D.我在城里读书,你在农村种地,素来没有恩怨,说我坏你名声,那不是白日见鬼!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张和小王在学校门口碰到了,他请他去看电影,他请他去游戏厅。
B.请家教、上辅导班、买参考书,许多家长良好的愿望非但没有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浏览完整试题
C.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D.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加人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新变化。
二、阅读题
(一)文言文阅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君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得鄂君乃益明。”于是因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抓咸阳时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等身被坚执锐 身体
B.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夺取
C.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功劳相当于狗
D.上已桡功臣 使……屈服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顾反居臣等上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陛下虽数亡山东 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
C.吾闻进贤受上赏 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
D.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
(2)于是因鄂君故所食关内侯邑封为安平侯
4.仔细研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刘邦封赏的标准是什么?
(2)鄂君为何能得到刘邦的封赏?
(3)你从刘邦论功行赏的事件中得到怎样的认识或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
世间的事物,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出于不同作者的文言作品自然也是这样,虽然表达方式都取自秦汉的词汇句法系统,可是取有不同的取法,就是说,不同的作家,受各自条件的制约,这一位可以抽取这些成分,如此组织,那一位可以抽取那些成分,如此组织,于是成文以后,就表现为不同的面目。我们常说,人心之不同,各有其面,可见面目的差异,小的必致数不清,甚至大的也会多到难以列举。
风格难讲,难,因为小的差异不容易分辫;大的差异虽然特点明显,却不容易叫名,勉强命名,如雄浑、冲淡之类,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想说明总是隔靴搔痒,雾里观花。但风格又确是实有其物,比较明显的如李白与杜甫,作品一仙一圣,距离如此之远。如汉人的文章是汉人的味道,唐宋人不管怎样心摹手追,写出来的终归不是汉人的味道。又如南北朝时,北朝诗文不怎么修饰,南朝就总要穿红挂绿。这些我们对比着读,总会感到面目或韵味相差很多。
展开余下试题
风格来自表达方面的特点,这特点经过比较就可以更加明显。用这个办法,由战国时期起,我们可以找到几乎是无限的风格的差异,这里只能谈一些气味最浓郁的。以先秦为例。《孟子》和《论语》相比,前者大气磅礴,行文如长江大河,一贯而下;后者就不同,而是正襟危坐地讲道理。《庄子》和《荀子》的差别更大,前者朴实恳切,像是温存老年人谈家常;后者就不然,而是风云舒卷,变化莫测。
南北朝时期,风格方面的差异有了大的发展,就是出现了“文”和“笔”的分别。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金楼子》说:“文者,须绮毅纷披、宫微靡曼。”可见所谓笔是 _的文章,如论、记之类;文是_ _ 的美文,如诗赋之类。其实,就当时的风气说,美文是列在上位的,所以就是无韵之文也不能不学诗赋的藻饰。这就为后来风格方面的最大差异埋下了种子。南北朝以后,文笔的分别不大有人注意了,可是这种对立却没有消亡,而是经过转化,成为古文和骄体的长期不合流。
(节选自张中行《文言与白话》)
1.不同作品,面目有别,风格各异。根据上下文意,概括构成不同风格的原因。(不少于3点)
2.“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隔靴搔痒,雾里观花”两个比喻用于形容风格难以表达的,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两个比喻的含义加以解释。
3.依据文意,对第四段中“笔”与“文”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进行填空。
(1)笔是__ __的文章;
(2)文是 的文章。
4.通观全文,谈谈你对“风格”的理解。
三、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 建 德 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说说这首诗所写的景和所抒发的感情。(30个字左右)
2.阅读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虞 美 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作者抓住了_ _这样一个典型的情景,概括和浓缩了自己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
(2)分析作者三个不同时期,三种迥然不同的意境。
展开余下试题
四、积累运用
1.名句默写。
(1)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
(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__。
(4)_______;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5)不见复关,泣涕涟涟。___________。
2.语言表达。
(1)根据下面表内的材料,在后面的语段的空格处续写句子,续写的内容要与上文衔接。
某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表
兴趣程度
对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对文学 74 72.55% 22 21.57% 6 5.88%
对语文 47 46.08% 37 36.27% 18 17.65%
对语文课 16 15.69% 39 38.24% 47 47.08%
兴趣比较显示,学生对文学、语文、语文课_ _,
尽管语文课是教语文的,而语文又离不开文学。因此,要重振语文教学的精神必须_
_ &nb
上一篇: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下一篇:
《病梅馆记》课课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语文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