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试卷
阅读:98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8]
福州八中2008-2009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
福州八中2008-2009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64分)
四 选考题
请从以下第一、二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邻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
2. 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C.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D.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3.下列可作为推测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证据的一项是 ( )
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战略意义。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节选自2007年11月20日《东莞日报》)
1.下列对《走到人生边上》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C.《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是因为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她把自己平生所见的、读者所少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
D.《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心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2.下列不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3.下列对杨绛先生“在生命的通道里”“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喜欢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入手,发现问题,常执拗地刨根问底。
B.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C.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
D.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
乙 必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展开余下试题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显达 臣以险衅 衅:祸患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放:纵情 夙遭闵凶 凶:不幸
C.乐于诗而发之 发:打开 行比一乡 比:比较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 盛筵难再 再:第二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B.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C.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鹏)去以六月息者也
D.辄抑于有司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6.下列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开篇提出世人的看法并加以分析,段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不是写诗造成诗人的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第二自然段叙述梅圣俞到老仍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梅圣俞未能脱穷“得施于世”命运的悲叹。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本文是一篇序言。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如《送东阳马生序》,还有的写法上用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兰亭集序》,有的近似记叙文,如本文和《滕王阁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7.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2分)
答:
8.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写出下列句子上的上句或下句。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②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⑥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微型小说,完成10—13题。
历史
胡炎
①
扁鹊见到蔡桓公。
扁鹊说:“君有病。”
蔡桓公笑道:“我有什么病?”
扁鹊说:“病在腠理”
蔡桓公摇摇头说:“开玩笑。”
扁鹊说:“不及时医治恐怕病将加深。”
蔡桓公正色道:“我没病,你们做医生的就是爱治那些没病的人,充自己医术高明。”
扁鹊默然离去。
②
他从小就知道神医扁鹊,他也谙熟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有一次,他梦到了扁鹊。
扁鹊穿着素色长袍,胡子很长,眼神里藏着些忧郁。其实扁鹊在他的想像中一直是这个
样子,很长一段日子里他甚至有些欣赏这种忧郁。
扁鹊说:“你有病。”
他说:“真的吗?”
扁鹊说:“真的。”
他问:“病在哪里?”
扁鹊说:“脑子里。”
他笑了:“神医,我一直很崇拜你。但这次你误诊了,我刚作过体检,身体倍儿棒。”
扁鹊坚持己见:“若不及时医治,恐怕病将加深。”
他说:“我真的没病。你们那时的医术也许已跟不上当今的高科技了。我不怪你。”
扁鹊无言,消失在一片雾里。
③
十日后,扁鹊又去见蔡桓公。
蔡桓公说:“你又有何话讲?”
扁鹊说:“君的病已入肌肤。”
蔡醒公有些不耐烦:“又吓唬人不是?”
扁鹊说:“不治会更严重。”
蔡桓公冷下脸道:“得了,得了,没事儿外边凉快去!”
扁鹊摇摇头,叹一声走了。
④
多年后的某个晚上,他又做梦了,一个很长的梦。扁鹊再次在梦中不期而至。
扁鹊依旧面露忧容,胡子似乎比先前更长了些。看上去,扁鹊明显增添了几分老相。
他说:“神医又来光顾,请坐。”
扁鹊没坐,站在他的正面,盯着他。
扁鹊说:“你的病又深了一步。”
他说:“还是在脑子里吗?”
扁鹊说:“是的,一颗毒瘤。”
他认真地说:“没有!神医,你真的错了!”
扁鹊说:“我没错。”
扁鹊有些激动,喉咙里发喘。过了会儿,扁鹊接着说:“一种流行病。很多人都患了这
种病,所以你就察觉不出来了,反而以为这是正常的。”
他这次的确生气了:“信口雌黄!什么神医,不过一个十足的庸医罢了。”
展开余下试题
扁鹊闭上眼,说:“等着瞧吧。告辞。”
⑤
扁鹊再见到蔡桓公,是又一个十日之后。
扁鹊看一眼蔡桓公,转身就走。
蔡桓公困惑不解。他原以为扁鹊会再发一通荒唐的“高论”——他觉得扁鹊今天的行为
甚是反常。
蔡桓公就派人追问。
扁鹊说:“病在腠理,热敷即可;在肌肤,针刺便愈;在肠胃,火剂见效;在骨髓,百
药无治。而今桓侯的病已入骨髓,我只能徒叹奈何了。”
五日后,蔡桓公体痛,派人寻找扁鹊,踪影杳然。未几,蔡桓公驾鹤西去。
那时,扁鹊已经身在秦国,他不愿做一个毫无意义的殉葬品,因而他只能成为一个千百
年流亡者,别无选择。
⑥
现在,他睁着失神的眼,靠在一隅。他清晰地看到了对面的扁鹊,很真实,不是梦。
他说:“神医!”
扁鹊说:“不,我是个庸医。”
他说:“不,你是神医!”
扁鹊黯然道:“我不够格。我既不能让病人相信自己有病,又不能强行给病人治病,只
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病入膏盲……我算什么神医呢?”
他叹了一声:“唉,这怪不得你。”
扁鹊的两腮有些抽搐,眼睛里涌动着两汪晃晃闪闪的液体。
他说:“其实我知道自己脑子里的病。”
扁鹊一惊:“哦?”
他使劲点点头:“对!从市长到死囚……我病得太重了、太重了……”他的眼睛里滚下
了两串沉甸甸的泪珠。
泪光中,扁鹊转过身,缓缓走入历史,留下一个憔悴的流亡者的背影。
他低下头,也走进了自己的历史之中。
希望和扁鹊在历史中再次邂逅。
(摘自《中学生阅读》2002年第8期)
10.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在本小说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
11.(1)“他”在小说的第②节与第⑥节都说到扁鹊是神医,这前后两处说“神医”时“他”的心理感受有什么不一样?(4分)
答:
(2)请说出小说结尾处“他低下头,也走进了自己的历史之中”一句中的“历史”的内含。(2分)
答:
12.结尾说“他希望和扁鹊在历史中再次邂逅”。 若有时间隧道“他”能与扁鹊真的相遇了,“他”会说些什么?请你把握小说的主旨,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段“他”对扁鹊说的话。(3分)
答: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与评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是篇很成功的意识流小说,全文都是通过“他”成为死囚后的梦幻感觉来表现的,从而使小说有了一种独特的深刻的艺术表现效果。
B.小说的结构非常独到,让古与今对应,使对现实生活中腐败现象的抨击找到了一个深度挖掘的切入点,这比一般写干部的腐化堕落要深刻得多。
C.“讳疾忌医”对蔡桓公来说送了命,对小说中所写的腐败者来说是敲响了警钟:故,本文的主旨是:为官不为民办事,必然被历史和人民唾弃。
D.扁鹊是全文的线索与核心,他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他所想要医治蔡醒公的主要是身体之疾,而要医“他”的则是灵魂之疾,即为人为官之病。
E.小说中的“他”几次梦见扁鹊,这是他的灵魂从堕落到觉悟的过程,最后“他低下头来……”表明了“他”的灵魂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境地。
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4.下列名著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黛玉到贾府带有一贴身丫环叫鹦哥,后贾母又给她一个丫环叫雪雁。宝玉有一贴身丫环叫袭人,原是贾母身边丫环,原名花珍珠。第五回宝玉到“太虚幻境”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写得就是她。
B.愚人节的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卡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抓。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C.“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认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 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
上一篇: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下一篇: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试卷
相关:
关于“福州八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