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3]
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言文篇
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言文篇
一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
阅读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完成第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对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殆不可数(几乎) B.余怜而售之(卖)
C.以效兹丘之下(呈现) 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满)
2.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兹丘之胜, 致之沣、镐、鄂、杜,……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B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是其果有遭乎! 其可怪也欤!
D 若牛马之饮于溪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各项对文章和作者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把一个普通的小丘,描绘得异常生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这样地勾画,仿佛各自都具有了血肉灵魂。
B.柳宗元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即小丘被弃,曲折地表现了自己受到排斥打击、久贬不迁的悲愤。他对小丘之美的被发现表示欣慰,寄寓了他的难言之隐,正如清人何焯所说:“兹丘犹有遭,逐客所以羡而贺也,言表殊不自得耳。”(《义门读书记》)
C.这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形象生动,比喻新颖贴切,将景物的状貌神韵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D.柳宗元,字子厚。他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因为曾在河东、柳州任职,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4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题。(10分)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浏览完整试题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6分)
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答: 。
②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答: 。
(2) 对于人之“过”,孔子发表了哪些观点?请分条简要说明.(4分)
答:
文言文参考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1. B(售:买)
2.C(C其 都是语气副词,译为“的确、实在、确实” A 凭借/用B 表转折/表修饰D取独/代词 这)
3.D(柳宗元没有在河东任职,因为他是河东人,所以称他为“柳河东”)
4(1).①我还没见过看到自身的错误而能发自内心自我责备的人。(“过”1分,“自讼”1分,通顺1分)
②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而”1分,“孰”1分通顺1分)
(每句3分,共6分)
(2).①人都会犯错;②一般人大都见过而不能自责,而君子能见过就改;③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却千方百计地加以掩饰;④言过其实是可耻的。(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5题。(9分,每小题3分)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异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①裈(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擢:提拔
展开余下试题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坐:通“座”,座位
C、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引:荐举
D、啜羹者,热则置之 置:搁置,放下
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
A、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固疑余之不乐也 《超然台记》
C、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赏不酬劳,以老见疏 《毛颖传》
D、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柳子厚墓志铭》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失去,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乎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三、(32分)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对曰:“然。”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3分)
译:
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3分)
译: 。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认为国君应如何施政。(4分)
答: 。
3、B(坐:犯法)
4、C(A他;表选择的连词,“是……还是” B他;取独 C被 D下拜;授予)
5、B(“法令不可失去”不对,“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不合原意,“若更有闻见”应为“如果再见到什么情况及听到什么说法”即“若再有所见所闻”之意)
6、(1)①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或者译为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位于正直无私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②百姓归附于仁政,如同水的流向下游,百兽的奔向旷野一样。”
(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统治者能够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善于要选拔正直之人,孟子的主张是要统治者得民心。(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列一则语段,回答问题。(10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①善,无施②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 ①伐:夸耀 ②施:宣扬
12.翻译句子:
(1)盍各言尔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为什么不说说你们个人的愿望呢?(重点:盍、尔、志)
(2)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互相信任,使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重点:安、信、怀)
13.“仁”的思想(2分)。
结合文章具体阐述“仁”的内涵:克己复礼或自我修养(1分);爱人或关怀他人(1分)。
阅读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答司马谏议书【注】
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希望
B、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体恤
C、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只是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愚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故今具道所以 B.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D.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必得以约契以报太子
第二卷 (135分)
三 古诗文阅读(45分)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展开余下试题
7、文中的第③段针对司马光 的观点进行驳斥,作者先是指出 ,接着引用盘庚东迁的历史事实来表明 。(6分,每空2分)
4、答案:D 衷心
5、答案:D(来,表目的。A项表原因,表凭借;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定语后置句,“的”;C项表转折“却”,表承接“那么”)
三、
6(1)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2)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7、答案:变法使天下怨谤,变法招致士大夫怨谤的原因,自己要坚持变法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1
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认为,我和您往来相好的时间很长了,但商讨政事却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如果硬要辨解,恐怕最后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所以过去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但又再三想到您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中,我不应草率,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名实弄明白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来信指教,认为我越权、惹事、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研究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加以商讨修订,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为国家理财,不能叫作搜刮钱财;驳斥邪说,责问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因为他是考虑了是否合理才行动的,认为做得对因而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而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自己的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衷心仰慕之至。
1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8分)
蜗角之争
戴晋人①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②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③,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戴晋人:魏国的贤人。
②通达:人迹所及之地。
③梁:指魏国都城大梁。
在庄子看来,蜗角之争争的是什么?从这则寓言我们可得到什么启发?(8分)
答:
 
上一篇:
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体阅读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年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