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2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上海市2009届高三年级十四校联考—语文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上 海 市
2009届高三年级十四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①R&B和古典,这两个原本格格不入、毫无交集的名词和音乐形式,在21世纪居然被完美统一地结合起来,而且,并不像很多流行的元素一样转瞬即逝,它的生命力时至今日还如此旺盛,且大有无休无止、持续蔓延的趋势。 
②R&B,一种源于美国的音乐形式,经过王力宏、陶吉吉、周杰伦等音乐天才的重新领悟和打造,曲调更加舒缓、优美,更具中国特色。有人分析说R&B曲风的流行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现代人压力的日益增大、需要发泄的状态,不管原因何在,在这个时代,R&B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③古典,一个丰富的代名词,它可以代表古典音乐,古典文化。在深邃的历史长河中,在人类从远古逐渐进化到现代的过程中,不断诞生的生活方式、耕种工具、文字、神话、建筑、美术、宗教、音乐……都可以认为是不同时期和地域文化代表。其中的古典音乐不仅包括诸如李斯特、肖邦等国外知名大师的作品,还包括中国纷繁复杂的音乐形式和民族戏曲等等。在今天,各种古典元素融入以R&B为代表的流行音乐中,实在应该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记录了人类进程的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绝对可以承载流行,“古典”绝对有实力和现代文明一较高下,尤其在音乐领域。目前R&B和古典结合,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④R&B曲风搭配古典歌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周杰伦的御用词作家方文山。方文山的古典文化底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但熟识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对于古典文字的驾驭也颇有造诣。从某种程度来讲,《东风破》可以说是周杰伦的转折之作,此前的大多数作品都可以说是另类怪异的,这首旋律较为舒缓的R&B作品搭配形同中国古典诗词的歌词,让周杰伦的支持者剧增。在周杰伦的作品中,《爱在西元前》、《娘子》、《止战之殇》、《夜曲》、《发如雪》,歌词都透着浓厚的古典气息。凭借一首《江南》红遍大江南北的林俊杰,吃到了中国风的甜头。还有内地歌手胡彦斌,在《红颜》之后又推出新歌《皇帝》从整首歌的创作来讲,都属上乘之作。
⑤                  。古典钢琴作为古典曲风的代表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顶礼膜拜。周杰伦从小学古典钢琴,他的偶像是有“钢琴诗人”之称的肖邦,在专辑《11月的肖邦》的第一主打歌《夜曲》中,周杰伦用古典乐的底子结合流行元素,选用了弹奏肖邦夜曲的方式为自己伴奏。王力宏自幼学习古典音乐,19岁以首张专辑《情敌贝多芬》出道。其流行音乐的创作就有古典乐的底子,如在专辑《永远的第一天》中,他和了很多古典乐的小技七,其中一首为《感情是舞台》,他就以马勒为对象,在编曲中大胆用了《第四号交响曲》其中一个乐句。从《心中的日月》开始,古典元素更得到彰显,他大胆运用中国古代的五音阶“宫商角       羽”的创作方法,还尝试演奏中国古典乐器陶埙。


浏览完整试题 ⑥                  。前些年还有不少戏曲界的大师们为如何振兴中国的国粹而忧虑,殊不知若干年后中国古老的戏曲已经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悄然进入了流行音乐的领域。虽然戏曲并没有独立的存在,但是戏曲的元素却被广泛的应用开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R&B拯救了濒临消亡的戏曲,让中国的国粹可以更加广泛地被大家传唱和喜爱。有“R&B教主”之称的陶喆在《Susan说》的创作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元素,歌词源于中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苏三起解》,陶喆还在歌曲中间加入了京剧的唱段。周杰在新歌《霍元甲》中也开始尝试京剧唱法。
⑦现在,歌坛小辈们也已经受到影响,发现了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的奥妙所在,并争相尝试。华研旗下新人Tank和S.H.E.成员之一的Selina跨刀对唱的《独唱情歌》中,两人也纷纷尝试了京剧唱法,虽说在京剧的演唱技巧上尚嫌稚嫩,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中国戏曲渗透的影响力不可谓不深远。 
⑧目前R&B、嘻哈歌曲开始越来越多地引用古典因素,除了在听觉上满足人们的审美疲劳,增加了歌曲的内涵外,的确也是对中国以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和弘扬。古典文化的确还具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空间,只要真正投入进去,它会赋予人们在现代社会无法找寻的文化。也许有一天,R&B曲风不再成为时尚流行的代名词,但“古典”元素应该还是会以各种方式体现出它的生命力。 
1.在第⑤段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音阶:宫商角       羽(1分)
2.文章第④段列举多个音乐人例子的用意是                 (3分)
3.对“R&B”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R&B代表了时尚流行,以后就不一定代表得了。
B.R&B和古典的结合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C.R&B对古典的挖掘已经非常完美。
D.R&B引用古典因素增加了歌曲的内涵,歌曲上乘、深受好评。
4.联系全文,在第⑤段和第⑥段的空格处各填上一句概括R&B 和古典结合类型的句子。(3分)
5.根据文章,简述R&B和古典的结合对古典音乐产生的影响,并简单说说你对作者所说的影响的看法。(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挑山的男人
①他原本身体健康,有个美满家。在他40岁那年,妻子忽然得了重病,尽管他竭尽全力四处举债,仍没能把妻子留住。家徒四壁,欠下一身的债,两个孩子还得上学,连债主进了他家的门,都不忍心开口。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 
    ②他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去外面打工。他去好几个矿山背过矿,工钱本来就少得可怜,还常常被拖欠克扣。他又去了河南,在一个小煤矿井下挖煤,才干了两个月,出事了,他的左臂被缆车砸断了,只能无奈截肢。出院后,矿主叫他赶紧走人。少了一条胳膊,他连农活都干不了。他第一次给人跪下,哀求矿主让他留下,说家里两个孩子还指望我的钱交学费,求您让我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看门扫地也行。矿主只好给了他4000元钱,打发他回家。他把钱小心地分成两半,一半缝在内裤里,另一半装在包里,然后回家,没想到那个包还是给小偷划了。 
    ③好好的人出去,回来却少了一条胳膊,一家人抱头痛哭。那条胳膊换来的2000元钱,他拿去还了债。乡亲们同情他,劝他出去乞讨,他说不行,我已经丢了一条胳膊,不能再出去丢人。 
    ④他独自去了上海。晚上,他就睡在立交桥下,白天也不敢出去乱逛,怕被抓住收容遣送。他胆战心惊,起早贪黑到建筑工地上寻活,可人家总有理由拒绝他。万般无奈,他壮着胆子去了一次残联,残联的人瞟了他一眼,就摇头说你走吧。快一个月了,他依然流落街头,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正是盛夏酷暑,他却浑身冰凉,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竟那样陌生,无论自己怎样努力总是受到伤害。他想到了死,爬上了高高的立交桥,一阵风把他吹醒,想起孩子,想起了家,他骂自己蠢,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⑤第二天,他遇到一个老乡。老乡说,咱去华山做挑夫,只要肯卖力气,拿钱实在,还自由。他二话没说,跟着老乡去了华山。第一次踏上华山险道,他背了50斤货物,才走了一小半路已经两腿灌铅,喘不过气来。他想歇不敢歇,想退无路可退,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一脚踏空就要粉身碎骨。他只能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爬,天黑时才到山顶。 
    ⑥半夜下了山,领到15元报酬,他想,这钱根本不是人赚的,明天赶早回去吧。可是一觉醒来,他又登上了陡峭的山路。从此,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带上馒头和自来水就去领货。挑夫的报酬是按重量计算的,并且根据路途远近、险峻程度有所区别,上北峰要走四个小时,每斤货物的运费是三毛钱;南峰是华山之巅,路途遥远险峻,要走七个小时,每斤四毛钱。只有劳动力价格低于缆车的运输成本,挑夫才有市场,他们根本没有谈价钱的资本。为了多赚点钱,他肩上的重量从50斤渐渐加到了100斤,这几乎是挑战极限。 
    ⑦无法想象,他究竟要流多少汗才能换回一毛钱!可他从不认为赚得少,反而对华山充满了感激,他说是华山帮他还清了债,还供了他的两个孩子上学,让他找回了男人的尊严。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暑假来华山看父亲。儿子问他,山路那么高那么陡,你怎么上去的?他笑了,说一步一步往上走,不就上去了吗?儿子执意要体验一下父亲的工作,他说不行,儿子说,我年轻力壮,你能上我就能上。到底拗不过儿子,次日一早,他拿了一个20斤的西瓜,让儿子背着上华山北峰,这条道近且没有南峰那样险峻。四个小时的路程,儿子却走了一整天,天黑时才到北峰,看见父亲,儿子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说爸,以后您少背点,要吃好点…… 
    ⑧说到这,他忽然哭了。顿了顿,他又自嘲地说,一个大男人哭得跟娘们似的,让你见笑了———哦,我得赶路了。说着他又背起了煤气罐,一只手紧紧抓住铁链,弯腰驼背,像一张拉满的弓,艰难地往上爬……
6.第④段中“正是盛夏酷暑,他却浑身冰凉”,这是因为             。(1分)


展开余下试题7.第①段中“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
8.第④段中“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9.第⑥段中尽管“他想,这钱根本不是人赚的,明天赶早回去吧。”为什么“一觉醒来,他又登上了陡峭的山路。”?(2分)
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中“连债主进了他家的门,都不忍心开口”,这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讲守信用的人。
B.第⑥段对华山挑夫的报酬做了具体的计算,是为了说明华山挑夫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和挣钱的艰难。
C.本文人物刻画细腻传神,采用多种描写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父亲的形象,主要表现了他身残志坚的刚强品质。
D.尽管乡亲们同情他生活艰难,劝他出去乞讨,他却不愿出去乞讨,是因为已经丢了一条胳膊,出门乞讨实在太丢人。
E.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实,通过第三人称向人们介绍了一位华山独臂挑夫艰辛的生活经历,给人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
F.文末“他忽然哭了。”是因为华山挑夫生活太艰辛了,回顾过去的生活,他感到非常辛酸和绝望。
11.文章为什么以“挑山的男人”为题?说说你的理解。(3分)
12.概括本文的描写手法,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5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雪》)
   (2)多情自古伤离别,                  。               (柳永《雨霖铃》)
   (3)                  ,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4)谢公宿处今尚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树欲静而风不止,                  。                     (《韩诗外传》)
   (7)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荀子《劝学》)
(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蟾宫曲•田家
卢挚
沙三伴哥来 ,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歌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①昔涎剌塔:盖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样子。②碌轴:脱粒用的滚子。
14.从体裁看,这首元曲属散曲中的                 。(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三句写两个乡下小孩为了生活,下河捞虾,两腿满是青泥。
B.四至六句写沙三和伴哥坐在树荫下撞开西瓜而食。
C.七和八句写小二哥衣着邋遢、馋涎欲滴地站在碌轴和琵琶的旁边。
D.这首曲子歌咏元代的春日田家生活。
16.联系全曲,选择一个角度鉴赏这支曲子的艺术特色。(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①梁末龙德壬午岁,襄州都军务邹景温移职于徐,亦绾都军之务。有劲仆,自恃拳勇,独与妻策驴以路。至宋州东芒砀泽,素多贼盗,得旅或孤,则鲜有获免者。 
②其日与妻偕憩玉陂之半双柳树下,大咤曰:“闻此素多豪客,岂无一人与吾辈决胜乎?”言粗毕,有五六盗自丛薄间跃出,一夫自后双手交抱,搏而抱之。其徒遽扼其喉,抽短刀以断之,斯仆随身兵刃略无所施,盖掩其不备也。唯妻在侧,殊无慌骇,但骄而大呼曰:“快哉!今日方雪吾之耻也。吾本良家之子,遭其俘掠,以致于此,孰谓无神明也。”贼谓诚至而不杀,与行李、并二驴驱以南迈。
③近五六十里。至亳之北界,达孤庄南而息焉。庄之门有器甲,盖近戍巡警之卒也。其妇隧径入村人之中堂,盗亦谓其谋食,不疑也。乃泣拜其总首,且告其夫适遭屠戮之状。总首闻之,潜召其徒,俱时执缚,惟一盗得逸。械送亳城,咸弃于市。其妇则返襄阳,还削为尼,誓终焉之志。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岂无一人与吾曹决胜负乎(    ) (2)殊无惶骇    (    )
   (2)有五六盗自丛薄间跃出  (    ) (4)但矫而大呼曰(    )
18.下列句中“焉”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达孤庄南而息焉 (本文)
B.青麻头伏焉 (《促织》)
C.誓终焉之志 (本文)
D.而风何与焉 (《黄州快哉亭记》)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斯仆随身兵刃,略无所施,善掩其不备也。
   (2)械送亳城,咸弃于市。
20.第②段中邹仆妻说那段话的原因是                   (2分)
21.联系全文,概括邹仆妻的思想品格。(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①此书为迭更司生平第一着意之书,分前后二编,思力至此,臻绝顶矣!古所谓“锁骨观音”者,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具锵然,无一屑落者。方之是书,则固赫然其为锁骨也。
②大抵文章开阖之法,全讲骨力气势,纵笔至于灏瀚,则往往遗落其细事繁节,无复检举,遂令观者得罅而攻。此固不为能文者之病,而精神终患弗周。迭更司他着,每到山穷水尽,辄发奇思,如孤峰突起,见者耸目,终不如此书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远因,手写是间,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虽偶尔一见,观者几复忘怀,而闲闲着笔间,已近拾即是,读之令人斗然记忆;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有是人之行踪,得是事之来源。综言之,如善奕之着子,偶然一下,不知后来咸得其用,此所以成为国手也。
(选自《〈块肉余生述〉前编序》)
    【注】①块从余生述:即狄更斯的《大卫•科菠菲尔》。“块肉”即孤儿。
    ②迭更司:今译狄更斯。
③锁骨观音:又称“锁子骨菩萨”。唐朝牛僧儒所写传奇集〈《玄怪录》载:延州一妇人死后,有僧人问其墓敬礼并说:这是锁子骨菩萨,不信,可开棺一看。开棺后妇人遍身骨架相钩连,都成锁状。因称“锁骨菩萨”。


展开余下试题22.本文的文体是书序,而《送东阳马生序》的文体是               (1分)
23.第①段作者引用“锁骨观音”的典故的目的是什么?(2分)
24.对“不知后来咸得其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弈”不明白每一着后来都得要发挥作用
B.“善弈”不明白那一着后面都得要发挥作用
C.别人不明白“善弈”每一着后来都能发挥作用
D.别人不明白“善弈”那一着后来都能发挥作用
25.文中划线句即我们在记叙性文章中常见的写作        手法。课文《     》就运用了这种手法。(2分)
26.第②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作用。(5分)
第Ⅱ卷(70分)
27.前苏联著名诗人蒙尔巴特有一句让很多人流泪的诗句“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请以“阳光”为话题作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15分)
1.(1分)徵
2.(3分)具体说明了(1分)R&B曲风搭配古典歌词情况(1分)的普遍性(1分)
3.(C)(3分)
4.(3分)
第⑤段  R&B曲风融合古典(音)乐、乐器(曲风)(古典乐1分,乐器1分)
第⑥段  R&B曲风融合中国传统戏曲(1分)
5.(5分)  R&B和古典的结合使古典音乐元素得到彰显(1分);使戏曲的元素在流行音乐领域被广泛的应用,(1分)戏曲国粹更广泛地被大家喜爱和传唱(1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一定的保护和弘扬。(1分)(答对三点得3分)
看法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言之成理则可给分。但必须结合文章中提到的影响展开议论。议论可以针对一个影响,也可以针对所有影响。(2分)
(二)(22分)
6.(1分)找不到活路,内心绝望。(意思相近亦可)
7.(2分)为后文留下伏笔(1分),前后照应,表现出他是一位说话算数,讲信用,有责任心的男人(1分)
8.(3分)心理独白(1分),写出了他内心的争斗(1分),表现出他对于孩子,对于家庭强烈的责任心(1分)。
9.(2分)说明华山挑夫工作的艰辛(1分),也表现出他选择做华山挑夫的内心无奈,因为他没有更好的选择(1分)
10.(6分)BE选对一个3分
11.(3分)文章为什么以“挑山的男人”为题,而不是以“华山独臂挑夫”为题,有其特别的意义,首先,男人意味着一种责任,文中的他非常重视男人的尊严,无论是对待病妻,不是对待债主,还是对待孩子,他都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男人(2分);“挑山”既说明他身上担子的沉重(1分)。(本题3分,答案出现关键词“责任”和负担“沉重”即可得3分,若回答“他把责任看得像大山一样重要”也可得1分)
12.(5分)本文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行为描写或动作描写亦可)、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3分),举例(略2分)。此题5分,有对应的6个得分点,1少一处扣1分,若回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并举例的可得2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13.(1)万类霜天竞自由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位卑则足羞
   (4)渌水荡澜清猿啼
   (5)禅房花木深
   (6)子欲养而亲不待 
   (7)蚓无爪牙之利,  用心一也
(四)(8分)
14.(1分)小令
15.(3分)B
16.(4分)
1.语言生动活泼
①采用了农村日常的口语,乡土气息浓厚。如三个孩子的名字是农村小孩的一般称呼,“沙三伴歌来”中的“ ”是语尾助词,“来 ”与三个名字连用,农味十足。昔涎剌塔是元代民间口语,意思是垂涎馋嘴的样子。
②人物描写形象生动。描写两位少年撞击西瓜的动作,用了一个“磕”字,写出了少年迫不及待而又马虎、随便的特点,富有典型的乡村情味。“小二哥”形象描绘得憨态可掬。衣着喇遢、看人吃西瓜看得流口水但水但却懒得动,像只琵琶躺在碌碡上。农村儿童往往身体较瘦却肚子凸起,像个琵琶,滑稽可爱,描写形象逼真。
2.这支曲子环境描写来泻染气氛,烘托人物。“太公庄上,杨柳阴中”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的村庄环境,曲中三个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真实可信。“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农村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活动环境典型。
   (观点1分,论述中举例正确1分、议例准确到位1分。从运用口语、人物描写生动来评述“语言生动”可以;仅评述人物描写生动,举“沙三伴哥”的例子或“小二哥”可以,两个都举也可以;评述用环境描写来泻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特点,也可以。)
(五)(16分)
17.(4分)(1)我们  (2)很  (3)草丛  (4)假托,假装
18.(2分)D
19.(6分)
   (1)这个仆人随身携带的武器,丝毫没有用上,因为是乘其不备而袭击的。
   (2)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亳城,他们全部受到“弃市”的刑罚(都在闹市斩首并暴尸街头示众)。
20.(2分)甘言诳贼(面对杀了勇猛有力的丈夫的强盗,她只能智取(1分),所以好要用美言骗过强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