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465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5]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姓名 分数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四单元检测试卷[2008.11]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差之千里 ( ) yùn育 ( ) 镂空( ) 丘hè ( )
嶙峋 ( ) 点zhuì ( ) 抱膝( ) wéi幕 ( )
销声匿迹 ( ) 风雪载途( ) zhě皱( ) 归jiù ( )
shuāi草连天( ) 繁yǎn ( ) 绮丽 ( ) 气息奄奄( )
2、指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分)
A.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B.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C.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D.候鸟也来得越晚。
相同的: 相近的:
3、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2分)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3)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5分)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
②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
③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
④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 )
⑤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
5、填空。(10分)
⑴《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 ,江苏镇江人,他是 、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⑵《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是现代著名的 、 ,名绍钧,字圣陶。
⑶乡泪客中尽, 。
⑷ ,波撼岳阳城。
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a映衬 b布局 c层次 d配合)
⑹竺可桢,气象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 学的。
浏览完整试题
⑺谈家桢在 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 。
⑻说明文是客观地 、 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和 。说明问结构一般有 式和 式两种。
6、按要求扩展句子。(2分)
同学们听大自然的声音。(说清“听”的状态)
7、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①
②
(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8、请用“大自然、花、克隆、恐龙”四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调换),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80字。(2 分)
二、阅读与探究(46分)
(一)赵州桥(15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早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知识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9、赵州桥第二个特点中的“不但……而且”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0、文中画线句表现了石拱桥的特点是: (2分)
11、选段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前后的顺序是否能颠倒,为什么?(2分)
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①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③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13、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又引用唐朝的张鷟的话,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但其说明的角度不同:(3分)
作者是从 说的;张嘉贞的话是从 说的;张鷟的话是从 方面说的。
14、本文段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举例列举三种。(3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恐龙无处不在(11分)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5、《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 , 译。阿西莫夫是美国
作家和 家。(2分)
16、《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分)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2分)
①天衣无缝( ):
②褶皱 ( ):
18、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1分)
20、概括选段的内容。(1分)
21、画波浪线的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出它的作用。(2分)
(三)被压扁的沙子(6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22、选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1分)
23、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 构成的。(1分)
24、“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
25、“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2分)
(四)指纹的奥秘(14分)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D. 固定不变。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26、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A. B. C. D.
27、本段文字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出三例并说说它的作用。(3分)
28、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2分)
“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
29、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2分)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30、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做“图章”印在卖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可说明指纹具有 的特征。(2分)
展开余下试题
31、指纹有哪些用途?请你展开说明。(3分)
三、作文(40分)
32、请你以“我家的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明文。
提示:①最好选择某一件家用电器或是工艺作品作为说明对象。
②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只填物品的名称。
③注意把物品的形状、结构、特点介绍清楚。
④要注意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nb
上一篇:
苏教版《长城专题》练习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八年级上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