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81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苏教版必修一期未试题
  期 中 测 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绮丽(qí)   祈祷(qí)   自艾自怜(yì)   方兴未艾(ài)
B、翘首(qiáo) 愀然(qiǎo) 载饥载渴(zài)  熠熠闪光(yì)
C、不啻(chì)  炽热(zhì)  休戚相关(qì)   锲而不舍(qiè)
D、慰藉(jiè)  脊梁(jǐ)   铩羽而归(shà)  按捺不住(nài)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嘻戏      忧悒      望洋兴叹       苟利国家生死矣 
B、缔造      蛰居      良晨美景       万类霜天竟自由 
C、戕害      喧嚣      曲水流觞       学而不思则罔 
D、眩目      廖廓      饿殍遍野       暮雨潇潇江上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最富表现力的一项是
(3分)(     )
①牛蛙鸣叫,___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 
②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___到事物的背面。 
③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地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__的色彩。
④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___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 
A、邀来  透射  原来   烤红    B、邀来   渗浸   平庸   烤红 
C、等来  透射  原来   映红    D、等来   渗浸   平庸   映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在大溪地的生活,始终觉得大溪地只是沧海一粟,而我是一粟当中的一粟,很卑微,很渺小,大千世界一尘沙。
C、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安土重迁体现出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D、遥想1700多年前曹公踌躇满志、横槊赋诗的慷慨之情,顿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沧桑之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扣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 
C、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对真正的读者来说,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D、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落日跳跃着、颤抖着,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浏览完整试题B、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七、八天的样子。 
C、“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D、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 
7、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3分)(      )
A、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B、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以《永州八记》等典范的古文指导这场运动,韩愈还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
A、望西山,始指异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3分)(      )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一)阅读《江南的冬景》一文中的两段文字,回答10~12题。(9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搓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0、体会第一段中画线处“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中“洒”字的妙处是什么?(3分)
                                                                
                                                                
11、第一段中画线处“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3分)
                                                                
                                                                
12、第二段写江南的雪景,简要分析写法上的特点:(3分)
                                                                
                                                                
(二)阅读《带着村庄上路》,回答13~16题(12分)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展开余下试题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13、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开头,“我”一心想离开村庄,但全文却抒发了他对村庄永远无法舍弃的深情厚谊。
B、无论是在省城读书,还是在机关工作,“我”都曾为受到家乡话和“老土”做派的困扰而自卑。
C、离开村庄时,“我”的行囊里装着整个村庄,曾想抖掉它却又不能,他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
D、“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村庄的亲切感情。
E、这是一篇用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写成的优美散文。
14、“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别的东西”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德?(2分)
                                                                
                                                                
15、概括说明“我”对村庄感情的三段变化。(3分)
                                                                
                                                                
16、联系全文,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3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7~19题(7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7、根据要求释义。(2分)
(1)“美人”象征                                              。
(2)“幽壑”指                                                。
18、找出文中运用通感手法的句子。(2分)
                                                                
                                                                


展开余下试题19、第二段大肆渲染古人曹操“一世之雄”,其用意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1题(6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本段文字在说理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3分)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2~23题(6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2、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从哪几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述的?(4分)
&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苏教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