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5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8]
苏教版必修三期未考
  期 末 测 试
(时间:120分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荫(yìn)蔽   按捺(nà) 湮(yān)没  聒(guā)噪
B、老饕(tāo)   惩(chěng)罚 倾轧(zhá)  悭(qiān)吝
C、睚眦(zì)   馥(fù)郁 所向披靡(mǐ)  采撷(xié)
D、国子监(jiān)瞠(chēng)目 白雪皑(ǎi)皑  谄(chǎn)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署 摈弃 悖缪 信后拈来
B、蹉跎 时敝 泯灭 反朴归真
C、怫然 矫情 迄今 诡谲莫测
D、苑囿 蹂躏 沉缅 揣揣不安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释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众口铄金(熔化)     B、同仇敌忾(愤恨)
   不期而遇(约定时日)        功亏一篑(突破包围)
   迥乎不同(几乎)        人心叵测(不可)
   烟臭如莸(臭味)        积毁销骨(毁坏)
C、潸然(伤心的样子)     D、衣食无虞(忧虑)
   逶迤(道路、河道弯曲而长)        如坐春风(沐浴)
   撺掇(鼓励别人做某事)         怅然(不如意)
   喁喁私语(形容说话声,多用于小声说话)  余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1)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         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2)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政权         美国,宣传美国将出面主持“公道”。
(3)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A、表白 依靠 即使 B、告白 依赖 即使
C、表白 依赖 虽然 D、告白 依靠 虽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适当的一句是(    )
A、这幅画画得绘声绘色,真叫人拍案叫绝。
B、这几年他的确如坐春风,又是升职,又是加薪。
C、在学习上,他总是浅尝辄止,入木三分而已,从不肯下力气去钻研。
D、他在毕业后,长期进行学生的心理研究,如今,已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学生们的心理障碍了。
6、选出不是病句的一项(    )
A、去年夏天,在市博物馆,国际经贸大厦和新世纪商城都用上了一种新的空调——煤气空调。
B、科尔沁大草原的师生,都为草原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担心,可是优秀的教师从哪里来呢?
C、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祛除灾难。
D、来信所说的问题是正确的,感谢广大顾客对我们商厦的关心和厚爱。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原文:序八州而朝同列
   译文:为八州排好次序,使同等的诸侯互相朝拜。
B、原文: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防备其他的小偷进进出出和意外的事故。
C、原文: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译文:藐视功名利禄的士人,本来就不在乎国君;不在乎霸王之业的国君也不会重视士人。


浏览完整试题D、原文: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将军应该屈尊去照顾他。
8、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②趣舍万殊    ③不积硅步   ④合从缔交 
⑤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⑥或取诸怀抱  ⑦疾胜己者   ⑧地方千里 
⑨信大义于天下        ⑩良有以也
A、①④⑥⑦⑩ B、②④⑥⑧⑨
C、①②④⑦⑨ D、②⑤⑦⑧⑨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③亦崎岖以经丘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列坐其次
⑥正患己不能知人
⑦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
⑧抚孤松而盘桓
A、④⑤⑥ B、①③⑦ C、②⑦⑧ D、③⑥⑧
10、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少仲尼之闻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一死生为虚诞 D、吾妻之美我者
11、按倒装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虎兕出于柙       ②未之有也     ③具告以事   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籍何以至此       ⑥大王来何操   ⑦上不我用   ⑧问以为治之本 
⑨岂借才于异代乎   ⑩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③⑧/②④⑤⑥/⑦⑨⑩ B、①③⑧⑨/②⑤⑥⑦/④⑩
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⑨⑩ D、①③⑧⑨/④⑤⑥⑦/②⑩
12、对加点字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      
③起,立而饮之          ④觉今是而昨非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阅读下列文字,做1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奏;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3、这段文字铺叙陈涉力量之不足,是为了(    )
A、暗示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本身。
B、说明秦末农民起义的艰难。
C、说明陈涉起义从而导致亡秦的局面有一定的偶然性。
D、反衬九国之师的低能无用。
阅读下列文字,做14—15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4、与在本段中刘邦的性格不符的一项(    )
A、考虑事情周全 B、善于随机应变
C、不拘泥于礼法 D、虚伪、会奉承人
15、下列对《鸿门宴》一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立诛然曹无伤”能看出刘邦的坚决果断,而从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又能看出他的狡诈多端。
B、本文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可恨的反面角色来写的,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
C、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
D、刘邦入关后“秋毫无犯”的事,刘邦自己说过,樊哙也说过。刘邦说此话的目的是表示恭顺,樊哙是为了斥责项羽背信弃义。
阅读下列文字,做16—17题
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间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 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16、“这样的看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A、有人反对昭君出塞。 B、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
C、和亲是被迫的。    D、战争政策比和亲政策好
17、选出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一句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    )
A、在封建时代,和亲是取得民族和解的最好的方法。
B、在封建时代,很难找到比和亲更好的民族和解方法。
C、在封建时代,和亲是取得民族和解的唯一的好方法。
D、在封建时代,和亲是比战争更好的民族和解的方法。
18、下列对《胡同文化》一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汪曾祺先生大半辈子在北京度过,从文中不难看出他对北京文化的了解、熟悉之深和喜爱之情。
B、作者对胡同文化并不是一味的肯定、沉迷,而是有所批判、有所反思。
C、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胡同和胡同文化正在消失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在感情上是喜悦的。
D、文章的语言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使文章读来韵味悠长。
19、选出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    )
A、《内蒙访古》是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写的一篇散文,追溯了古代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纷争和历史的演进,考据和文采兼备,文化底蕴深厚。


展开余下试题B、《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冬天之美》这两篇外国散文有一个共同点:以极简省又极优美的文字来描写抒情,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C、秦时所说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和今天所说的山东大致相同。
D、陶渊明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20、选出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    )
A、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仁政,强调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孟子发展了他的思想,主张行王
道,申孝悌之义,后世常“孔孟”并称。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名作,主要记录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的遗闻逸事,作者刘义庆;同时代的陈寿著的《三国志》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D、傅雷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金岳霖先生是个大哲学家,梁晓声则以《普通人》为题纪念他的父亲,是因为他的父亲身上正体现了“对他人之事认真、并能从中得到愉悦的”普通人的优秀品格。
二、文字题(40分)
(一)默写(10分)
1、横眉冷对千夫指,                        。
2、                           ,不患贫而患不安。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4、木受绳则直,                        。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6、成语:项庄舞剑,                       。
7、成语:人为刀俎,                            。
8、一死生为虚诞,                         。
9、                         ,知来者之可追。
10、                         ,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故丞相安昌侯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缓,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臣。”
注:①《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亡所不至矣。”②龙逄,夏桀时臣;商纣时臣,皆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11、解释加点字
A、使其言是(        )      B、勿易!因而葺之(       )
12、写也下句子中的通假字
A、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        通           )
B、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通           )
13、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
A、当世以是高之(        活用为           )
B、廷辱师傅    (        活用为           )
14、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15、根据文意,说明皇上对朱云的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第16—19题。(10分)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并不高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它们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娆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哪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地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展开余下试题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于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第②节画线部分是一个选择问句,请根据文意对这个问句作出明确的回答,16、并简要说明这种表达方法的艺术作用。
回答:                                                         
作用:                                                         
17、简要概括第⑤节画线句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18、在第⑥与第⑧节中各找出一个能与第⑦节中画线内容相呼应的语句。
第⑥节:                                                       
第⑧节:                                                       
19、选出符合本文题旨的项(多选项) (      )
A、任何欢乐都有终结的时候 B、欢乐与悲伤相辅相成
C、新陈代谢本就是一种欢乐 D、欢乐寓于悲伤之中
E、生命在更替中前进发展
(四)阅读下面这段美学家朱光潜的文章,完成第20—24题。(10分)
情感和思想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对立的两种心理活动。文字所表现的不是思想,就是情感。其实情感和思想常互相影响,互相融会。除掉惊叹语和谐声语之外,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这道理在中国古代有刘彦和说得最透辟。《文心雕龙》的《溶裁》篇里有这几句话:“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
用现代话来说,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近代美学家克罗齐的看法恰与刘彦和的一致。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刘彦和所谓“事”),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我特别提出这一个中外不谋而合的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须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和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就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话说,自然须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苏教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