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河南省平许驻洛四市重点高中2008年12月高三联考学科网
  河南省平许驻洛四市重点高中2008年12月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学科网
第Ⅰ卷 学科网
注意事项:  学科网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学科网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学科网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学科网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学科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学科网
A.衣钵(bō)  毗(pí)邻 渔樵(jiáo) 春风骀(dài)荡 学科网
    B.肴(yáo)驥  诤(zhèng)谏 炫(xuàn)目 百福并臻(zhēn) 学科网
    C.挞(dà)伐  泥淖(nào)     豢(huàn)养    赧(nǎn)颜汗下 学科网
D.琐屑(xiè)   悖(bèi)谬     杳(miāo)然    曲肱(gōng)而枕 学科网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学科网
   A.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 学科网
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学科网
B.目前社会关注的“延偿法定退休年龄”与“晚退会不会抢年轻人饭碗”等话题。无论在老年人中还是在年轻人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学科网
C.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与俄罗斯进行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实施“夸父计划”,我国太空探铡计划正在迅速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学科网
D.在“建绿色学校、求和谐发展”的活动中,我们提倡的是团队精神,依靠的是广大师生的力量.一两个莘莘学子又能做些什么呢? 学科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学科网
A.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造层出不穷.不仅给世界生产力发展带来巨 学科网
大推动,而且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学科网
B.2008年10月,50名中国留学生因在入学申请中发现使用虚假材科而被英国纽卡斯 学科网
尔大学开除。 学科网
  C.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并不像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年轻人那样,激情似火, 学科网
甚至带点盲目。 学科网
D.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 学科网
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将利益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学科网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科网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片橙树林。               。           。            。 学科网
           !           !         …… 学科网
① 那甜,能让你闭上眼睛陶醉很久 学科网


浏览完整试题② 四五月间,橙树开花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镶嵌在绿叶丛中,浓郁的花香引来许多 学科网
蜜蜂,在花丛中嘤嘤嗡嗡地飞舞 学科网
③ 乡下的孩子野,每天中午,趁着家里的大人睡觉了,我们一群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便偷偷地溜出家,飞奔向橙树林 学科网
④ 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把花瓣摘掉,花萼上托着一圈嫩黄的蜜汁,伸出舌头一吮, 学科网
啊,真甜 学科网
⑤ 那时的橙树林,简直成了一座儿童乐园,让我们流连忘返 学科网
⑥ 橙花里头还有花蜜呢 学科网
A.②①③⑤④⑥   B.③⑤②⑥④①  C.④②①⑥⑤③   D.⑥④①⑤②③ 学科网
二、(9分,每小题3分) 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学科网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科网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学科网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学科网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学科网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肢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学科网
    (选自《新华文摘》08年20期) 学科网
5.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学科网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予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 学科网
来越明显。 学科网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 学科网
关了。 学科网
C.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 学科网
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学科网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学科网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学科网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 学科网
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学科网
B.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 学科网
的西学东进。 学科网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 学科网
物和现实问题的。 学科网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 学科网
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科网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科网
A.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 学科网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科网
B.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 学科网
考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学科网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 学科网
制度。 学科网
D.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橙龄、吴敬梓等 学科网
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学科网
三、(9分,每小题3分) 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学科网


展开余下试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和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溆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鈉,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学科网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入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学科网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学科网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娇,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帏庸党死。 学科网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学科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科网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学科网
    B.为参像,预机画     预:参与 学科网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学科网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学科网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学科网
A.(1)善长固谢弗往     (2)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学科网
B.(1)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学科网
C.(1)制词比之箫何.褒称甚至     (2)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学科网
D.(1)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2)礼之,留掌书记 学科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科网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学科网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 学科网
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学科网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 学科网
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评定天下。 学科网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 学科网
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学科网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翻译、诗歌鉴赏、名句背写(23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答: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奠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3分)
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5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嗟乎!             !           !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2)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人固有一死,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五、(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 4~17题。
    ① 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歌手就会唱得很不像话。


展开余下试题    ② 中国乐器的性格大多都是悲剧性的,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他内心的凄苦。他一边拉着胡琴一边在江南细雨里慢慢走着,又是长长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这应该是晚上,二胡着了雨的湿气,没了一点点亮丽。
③ 马头琴更是这样,而且往往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草原的晚上是一无遮拦的空旷,你站到蒙古包的外边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没有树也没有山,什么都没有。忽然马头琴就那么浑浑地响起来了,拉的是什么?是《嘎达梅林》。那样哀怨,那样悲伤,那远方飞来的小鸿雁真是令人柔肠百转。听马头琴演奏这只曲子的时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点也不醉,这时候你也许会被马头琴感动得流泪——那是一种极好的体验。马头琴也能演奏节奏快的曲子,比如《骏马奔腾保边疆》,节奏是很快的,配着敲打得一如疾风暴雨的木鱼,让人从心里怀念那骏马们踏来踏去的草场,如果是碰巧刚刚下过一场雨,想那草场是一塌糊涂的。演奏这种节奏快速的曲子不是马头琴的本色,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二胡和马头琴相比,还有那么一点点亮丽在里边。马头琴即使演奏那些倜傥一些的曲子,仍不失暮色,入蒙古民歌《喇嘛哥哥》,这支曲子有很明显很强烈的挑战性,但一演奏起来,还是脱不掉悲剧的味道。
④ 箫是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领略,需要想象的合作,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像马远注的山水,再好,只是那么一个角落,树也是一棵两棵地吝啬在那里半死不活,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箫的性格其实是悲剧性的,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箫和笛大不一样,笛是亮丽的,“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一声笛是何等的亮丽,也是这一声笛,月色才显得更加皎洁,诗的境界才不至于太凄冷。笛是乡村的,箫却是书生化了的,你看牧童会坐在牛背上吹着一曲欢快的曲子。乐哉悠哉,是何等的悠闲,可你无论如何也难想象出牛背上牧童会吹一支洞箫。
⑤ 理解音乐永远个性化的,上百上千人在一起听音乐,真不知道人们在那里各自听出些什么!乐器是有性格的,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什么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纵着,它的性格就出来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是,到后来不再是人操纵乐器,而是乐器操纵了人。
(节选自《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有删改)
注:马远,中国南宋画家。擅山水,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
14.分析第2段划线的描写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5.为什么说马头琴是“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请结合第3的内容作具体分析。(6分)
答:                                                                       
16.在第4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箫的性格的?(6分)
答:                                                                       
17.读第5段划线句,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为什么说乐器“什么也不是”又“该是什么就是什么”?(4分)
答:                                                                       
(2)“乐器操纵了人”是什么意思?(2分)
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平许”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