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6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2]
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09.1
命题人: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秦琼
本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颤抖/嬗变 咖啡/雪茄 裨益/偏裨
B.攫取/诡谲 针砭/玷污 参差/出差
C.骁勇/霄汉 笨拙/罢黜 朝觐/朝廷
D.塑料/溯源 哺育/果脯 盛饭/繁盛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极目远处,只有白色的水鸟悠然自得的在江面上缓缓飞着。
B.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了。
C.他们是磕头碰脑的邻居,经常是这家有事,那家就热心相助。
D.有一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我室友也觉得没什么,我却一直耿耿于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去年以来,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除不断发现新景点外,还陆续恢复梅花山等一批历史人文景点,大力开展朱明洞景区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
B.不管是真的由于系统问题,还是出于舆论压力导致核查服务暂停,对于推出这项服务的公安部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件尴尬事。
C.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从2009年1月1日起,决定取消或停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暂住证工本费等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促进依法行政。
D.通过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反映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记得小时候对雨有一种强烈的厌恶感,特别是像春天和现在的连绵细雨。
②觉得天空像是经过了某位水墨画大师挥毫泼墨过的宣纸,让人心中产生莫名的压抑与沉闷。
③那时还是住在郊外爷爷盖的那栋老房子的时候。
④于是心中盼望着快点雨过天晴。
⑤然而这连绵的秋雨似乎偏要与我作对,一下就是好几天。
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只能困在房子里不能随意出去玩。
A.③①⑥④⑤② B.①②③⑥④⑤ C.⑥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⑥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浏览完整试题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
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3分)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展开余下试题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C.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他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D.一般来说,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E.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被学术界否定。
13.下面对龙图腾的形成过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形成一些图腾崇拜,如蛇图腾。
B.蛇图腾逐渐兼并与融合了许多其它弱小图腾,如马、狗、鱼、鸟、鹿等。
C.在蛇等图腾基础上形成的龙成为原始夏人的图腾。
D.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14.请给“图腾崇拜”这一文化现象下个定义。(4分)
15.龙图腾说受到一些学者质疑的原因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山阴道上
徐蔚南
一条修长的石路,右面尽是田亩,左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隔河是个村庄,村庄底背景是一联青翠的山冈。这条石路,原来就是所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山阴道。诚然,“青的山,绿的水,花花世界”,我们在路上行时,望了东又要望西,苦了一双眼睛。道上很少行人,有时除了农夫自城中归来,简直没有别个人影了。我们正爱那清冷,一月里总来这道上散步二三次,道上有个路亭,我们每次走到路亭里,必定坐下来休息一会。路亭底两壁墙上,常有人写着许多粗俗不通的文句,令人看了发笑。我们穿过路亭,再往前走,走到一座石桥边,才停步,不再往前走了,我们去坐在桥栏上望四周的野景。
桥下的河水,尤清洁可鉴。它那喃喃的流动声,似在低诉那宇宙底永久秘密。
下午,一片斜辉,映照河面,有如将河水镀了一层黄金。一群白鸭聚成三角形,最魁梧的一头做向导,最后的是一排瘦瘠的,在那镀金的水波上向前游去,向前游去。河水被鸭子分成二路,无数软弱的波纹向左右展开,展开,展开,展到河边的小草里,展到河边的石子上,展到河边的泥里……
我们在桥栏上这样注视着河水底流动,心中便充满了一种喜悦。但是这种喜悦只有唇上的微笑,轻匀的呼吸,和和善的目光能表现得出。我还记得那一天,当时我和他两人看了这幅天然的妙画,我们俩默然相视了一会,似乎我们底心灵已在一起,已互相了解,我们底友谊已毋须用言语解释,更何必用言语来解释呢?
远地里的山冈,不似早春时候尽被白漫漫的云雾罩着了,巍然接连着站在四周,青青地闪出一种很散漫的薄光来,山腰里的寥落松柏也似乎看得清楚了,桥左旁的山底形式,又自不同,独立在那边,黄色里泛出青绿来。不过山上没有一株树木,似乎太单调了;山麓下却有无数的竹林和丛薮。
离桥头右端三四丈处,也有一座小山,只有三四丈高,山巅上纵横都有四五丈,方方的有如一个露天的戏台,上面铺着短短的碧草。我们每登上了这山顶,便如到了自由国土一般,将镇日幽闭在胸间的游戏性质,尽情发泄出来。我们毫没有一点害羞,毫没有一点畏惧,我们尽我们底力量唱起歌来,做起戏来,我们大笑,我们高叫,呵!多么活泼,多么快乐!几日来积聚的烦闷完全消尽了。玩得疲乏了,我们便在地上坐下来,卧下来,观看那青空里的白云。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地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万千状态,无奇不有。这一幅最神秘最美丽最复杂的画片,只有睁开我们底心灵的眼睛来,才能看出其间的意义和幽妙。
太阳落山了。它底分外红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也染成血色。在这血色中,它渐渐向山后落下,忽而变成一个红球,浮在山腰里,这时它底光已不耀眼了,山也暗澹了,云也暗澹了,树也暗澹了。这红球原来是太阳底影子。
苍茫暮色里,有几点星火在那边闪动,这是城中电灯放光了,我们不得不匆匆回去。
16.作者本次游览对于景物的实际观察和描写分哪几个层次?请加以概括。(4分)
17.第三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5分)
18.本文作者在“山阴道上”情绪上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变化?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反思华为
①爱反思的任正非在2000年不再在企业里提狼性,跟李一男的出走不无相关,甚至可以说正是李一男的出走让他看到了狼性文化带给企业的后遗症。
②华为“狼性文化”的后遗症最早是从企业内部爆发的。在这里,“返狼病”已经发作,不过发作主体不是华为,而是人称“小华为”的港湾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港湾”)。而让港湾发生病变直至死亡的推动器正是港湾的“父亲”——华为。
③称华为为港湾的“父亲”不是信口开河。港湾的创始人李一男曾是华为的“二把手”,被认为是任正非的接班人,华为人称任正非待李一男像父亲对待儿子。当年李一男按华为的规矩带着一批重要员工提出内部创业(内部创业本是华为安置老员工的一种手段),并用结算股权换来的一千多万元设备在北京创办了港湾。最初销售华为的产品,后来开始与华为展开了同业竞争。深谙狼道的李一男同样利用狼性迅速立足,在某些设备上的市场份额已逼近华为,业内外人士普遍看好港湾的未来,称之为中国下一个华为,受到了众多风险投资的青睐。
④李一男的离开让任正非痛心疾首,李一男以暗度陈仓的方式带走核心员工的行为更是让任正非愤怒。据报道,李一男走得却是异常的坚决和无情。我一直觉得爱反思的任正非在2000年不再在企业里提狼性,跟李一男的出走不无相关,甚至可以说正是李一男的出走让他看到了狼性文化带给企业的后遗症。
展开余下试题
⑤李一男离开最初几年,尽管毫不掩饰地扩张和与华为抢食,任正非似乎并不在意,这也正是任正非人性和父性的体现。但随着港湾的渐成气候,吸引了大量资金并开始与西门子等国外厂商合作,直接威胁到华为的时候,任正非的狼性也再一次爆发。华为成立专门的“打港办”,只要港湾的单,华为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抢到手。同时,华为通过系列手段破坏港湾与其他国外厂商的合作,在港湾走投无路要卖给西门子等公司时,华为同样让已经板上钉钉的交易泡汤。
⑥2006年,春暖花开的时节里传出了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消息:华为收购了港湾全部资产。港湾与华为的争斗以华为的全胜而告终。在传说港湾员工被华为就地解聘的时候,很多人更热衷猜测李一男是否会重新回到华为,甚至是否有接任正非的班的可能。有朋友跟我说,这种收购更像是胜利者的故作姿态,因为此时的港湾已被华为打压得没有什么真正的值得收购的价值了。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华为人性艰难复苏的行为表现。
⑦港湾的失败在我看来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狼群在扩张中,新的头狼带领着自己的队伍义无反顾地另建狼群,与老狼群争夺地盘和食物,被老狼群毫不留情地消灭。这实际上是狼性文化导致失败的典型案例,可惜的是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
注:任正非,华为总裁,1988年以两万元注册资本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迅猛。如今,华为已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巨头。任正非的名言是: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任正非在企业内部曾提倡“狼性文化”。
19.文中所说的“狼性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0.文中第⑥段的划线句子中的“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怎么理解?(5分)
2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任正非的华为与李一男的港湾的竞争是企业间的不良竞争,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你认为华为是否应该摒弃狼性文化?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请仿照下面《灰》这首小诗的修辞,从“颜色”“钉子”“虹”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6分)
灰
诞生于火
却没有火的性格
23.最近,在重庆市合川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一家公司招聘高尔夫球童,短短时间内已有上百名女“天子骄子”(大学生)前来排队竞聘。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请在论坛上发表留言,谈谈你的看法。(6分)
留言: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写作:
追求、追逐、追随,都是“追”。
请以“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A.【颤chàn,嬗shàn;咖kā,茄jiā;(前)裨bì,(后)裨pí。(B攫、谲都读jué;砭biān,玷diàn;(前)差cī,(后)差chāi。C骁、霄都读xiāo;拙zhuō,黜chù。两个“朝”都念cháo。D塑、溯都读sù;哺bǔ,脯fǔ,(前)盛chéng,(后)盛shèng)】
2.(3分)*B.【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A悠然自得:形容心情悠闲自足,神态从容的样子。C“磕头碰脑”有三义:①形容人多而相挤相碰或东西多而人跟东西相挤相碰;②指经常碰见、往来;③比喻发生冲突、闹矛盾。本句取第二义。D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3.(3分)*B.【A成分残缺,“开展”没有宾语,可在“等基础设施”后加上“建设”;C词序不当,应该是“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D“放入”与“高度”不搭配。】
4.(3分)*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放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财奴的恶名罢了,我已经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有计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至今流传世上的著作,只有评点《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的几种刊刻版本。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5.(3分)*C.【遣:在这里是使用,花费的意思】
6.(3分)*A.【都是动词,是。B介词,拿/介词,按照。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
7.(3分)*B.【这是“座下缁白四众”的感受,不是金圣叹的行为】
8.(3分)*C.【A原文并没有“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的意思;B王斫山是将钱借他经营;D原文是“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
9.(10分)【(1)(4分)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上一篇:
云南省昆明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8~2009年度如皋市实验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惠州市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