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9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1]
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隽秀/隽永    隧道/深邃    荡漾/怏怏不乐
    B.行伍/行家    国粹/荟萃    歼灭/缄口不言
    C.着落/着想    竹篙/膏腴    筵席/偃旗息鼓
    D.蛮横/横祸    荫庇/纰漏    棘手/岌岌可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有的晴空丽日,有的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B.《谍影重重3》所创造的完美境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间谍电影,不少影迷对伯恩顶礼膜拜,认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胜一筹.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环保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善待大自然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和责任。
    D.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完美,只要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全神贯注,做得入木三分.对自己来说就已经是完美之极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带来的涉外贸易新变化。
    B.随着世博会开幕日期的临近,“世博”已经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上海市民口头语,可见人们纷纷以不同方式关注世博。
    C.各位观众,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它代表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季节,请注意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D.2009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建议,在四川和台北设立分会场,将五大洲各华语媒体的祝福传送过来,营造全球华人喜庆祥和大联欢。
   4.将下列一组语句组成一段话,最恰当的语序是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愉悦;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②它是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才能理解的书,是要在阅读中经常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
    ③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可以“磨脑子”的书。
    ④读这种书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⑤“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
    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③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②④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城市文脉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城市文脉就是他的基因。城市的文脉,指的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一切显性或隐性的东西。显性的东西包括人、建筑、景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隐性的东西则是指那些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作为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一个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浏览完整试题    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就在重申“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关注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在城市中,建筑形式转化为一个地点的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对事物的共同记忆.通过建筑语言的抽象化过程呈现出来,使记忆事件本身与都市建筑一起构成了场所精神,并成为都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积淀成为需要后人加以善待的历史文脉。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果对于城市的文脉没有能够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就会出现文脉的断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失语”现象:忽略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寻求彼此间的统一,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建筑设计缺乏创新精神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精神的阐释。
    基于此,建筑设计应从诸如“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走出来,去关注建筑在城市中设计开始的本源.去关注城市文脉,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寻找具有真正创意的、显现城市生命活力的建筑答案。有学者给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好建筑”的六条标准: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角度间接反映“文脉”。
    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本身也具有文脉,而它本身也是更大范围内的文脉的体现。城市文脉的传承不仅仅是因为怀旧,更是要使城市充满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创造出高品位的、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要。我们看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独有的中国传统特色正悄然逝去,越来越多的历史遗存,正在被同质化、工具化、平庸化,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城市文脉的延续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有删改)
    5.下列关于“城市文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作为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及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留存的历史积淀,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并区别于其他城市。
    B.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建筑,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传承历史或表现城市文化的角色。
    C.城市的景观、建筑形式甚至市民生活都与城市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D.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好建筑”的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城市文脉的内涵。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阿尔多罗西在提出“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予以关注。
    B.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阐释,使得建筑失去了文脉,无法成为城市的灵魂。
    C.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必需和重要的,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D.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设计开始的本原,从“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摆脱出来。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的传承并不只是为了怀旧,文脉不是僵死的标本,保护文脉更需要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环境。
    B.建筑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是因为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
    C.高品位的城市环境应当具备可以使人感受到历史延续和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精神需要的人性化空间。
    D.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却是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登泰山记   薛福成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予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夐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唏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③。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展开余下试题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文章有删改)
注:①夐,远。②撄,扰乱。干扰.③罫,围棋上的方格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道泰安,观形势    形势:地势
  B.所历未逮兹山百一    逮:达到
  C.则状之不可胜状也    状:景色
  D.而物之殊形诡趣      诡:奇异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
  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⑦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⑤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l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
  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
  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5分)
译文:                                                                  
                                                                     
(2)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离亭燕
                                         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柬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帐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展开余下试题(2)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自居易《琵琶行》)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杜牧《阿房官赋》)
五、(22分)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1)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你被种种旋律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景物也全部神会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动的漩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
    (2)秋天十月,我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把音乐磁带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我问他这是什么曲予,他看我一眼说:“秋天的音乐。”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
    (3)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或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的感受里了。
    (4)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做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
    (5)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丰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6)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的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成都市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