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8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中示范校高三质量检测(一)
  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中示范校高三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 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瞭望(liáo) 拂晓(fó) 彩笺尺素(jiān) 汗流浃背(jiā)
B.泊位(bó) 傀儡(kuí) 和谐共处(chù) 不着边际(zhuó)
C.躯壳(ké) 斐然(fěi) 解甲归田(jiě) 三年五载(zǎi)
D.城垣(yuán) 殷实(yīn) 惊魂甫定(fǔ) 对簿公堂(b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文采 影像 攻城略地 乳臭未干
B.考察 蒸溜水 饥肠辘辘 众志成诚
C.向往 金钢钻 寥若辰星 漫天要价
D.膺品           诀窍 扬场而去 戴罪立功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         “旱魔”,成为北京市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②中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企业发展过程的管理模式,八年前       北京大学成立一个特殊的研究中心,为建立“全球第一中文管理案例库”做好相应准备。
③昨天,的士司机张权遭到了3名自称是“市委的”男子的殴打。事后,虽有警方到场  
       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事件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
A.降伏  授命  处置 B.降伏  受命  处置
C.降服  授命  处治 D.降服  受命  处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金凤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如果留下她的话,那么听到来之于她的忏悔声音的世人,是不是会受到更大的警示呢?
B.实际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考场特殊氛围中几十分钟内是很难写出石破天惊的传世杰作的。
C.当下有些人对茶的重视很不够,甚至形成偏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饮料。
D.全球各地引发更大规模的反战浪潮,给美英当局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如美英联军不惜一切敢于投鼠忌器,将有引火烧身众叛亲离的可能。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1月16日,昆明市林业公安局在市区检查宾馆饭店时,查获已被宰杀的穿山甲两只、巨晰两只、熊掌四只。
B.记者了解到,目前19日首场演出的680元门票已部分告罄,880元的门票也所剩无几,还有不物单位团购280元、180元门票,使不少价位的门票已出现断档之势。
C.这种名贵的木材纹理匀称,木质坚 硬,不怕虫蛀,是造船、雕刻、制作各类家具的上等材料。
D.大型国营企业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①。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浏览完整试题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②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柰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注:①嚼:喝干杯中酒。  ②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躯借交报仇 朋友
B.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 节俭
C.不可者,各厌其意 满足
D.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以……为容貌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厚施而薄望 然后趋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B.亦辄为报 如姬为公子泣
C.具以实告解 秦亦不以城予赵
D.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少年慕其行,亦辄为(郭解)报仇
B.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弃尸)辱解
C.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郭解)
D.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 ,(相仇者)终不听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直接表现郭解侠仪性格的一组是 (    )
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②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③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④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⑤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
⑥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曾经有一个人要杀郭解,郭解检讨自己,以德报怨,并暗中嘱托县里管役政的官吏,免除了那人的劳役。
B.郭解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坏事,年长以后则很喜欢做侠义事,救人性命也不自夸功劳;但也会为一点小事突然发怒,内心仍有残忍狠毒的一面。
C.郭解乐于助人,所住县城的年轻人和附近的贤达富豪,常常在半夜去拜望郭解,请求帮助他们。
D.郭解的外甥无礼地强迫别人喝酒,惹得那人拔刀杀死了解姊子,并弃其尸于大道。但郭解深明大义,最终还是原谅了杀人者。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 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②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3分)
③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5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师者,                    。
②千岩万转路不定,                    。
  ③                    ,便胜却人间无数。
④满地黄花堆积,                    ,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⑥                    ,                    ,难赋深情。


展开余下试题 ⑦寄蜉蝣于天地,                    。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若捱“核冬天”
①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结束,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投资者忧虑经济下滑,甚至悲观地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核冬天”。
②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指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是全球需求增长的发动机。它们的经济出现衰退,对其贸易伙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美国经济衰退会减少美国对欧洲商品的需求,其结果是,欧元区可能遭遇较大衰退。
③中国出口也遇到严重问题。2009年,中国出口将出现30年来首次下滑。在过去几次经济下滑中,由于中国经济总量较小,要素价格也很便宜,可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增加出口。但是,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市场份额扩大的收益不再能抵消全球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了。出口放缓已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股票市场泡沫已经破灭,房地产泡沫似乎也要破灭。最后,全球经济不景气推动热钱从中国流出,加上出口放缓又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流动性。中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将下滑到十年来最低点。现在,主要的经济体都出现衰退,没有哪个国家能再以扩大出口来实现经济快速复苏。因此,货币贬值在本轮衰退中不会有所作为。
④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可以稳定金融市场,防止大金融机构破产。但不能刺激信贷增加,推动实体经济复苏。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人们借钱消费,所以,需求旺盛,经济上行。这种方式在房价上涨时是可行的,成屋可以作为抵押品,人们能借到更多的钱来消费。现在,房价下跌,人们的财富缩水,他们没有可靠的抵押品,因此,如果7000亿美元置换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这些资金也不会通过借贷流向实体经济。
⑤世界各国央行希望以降息来刺激需求增加。事实上,当家这庭的财富缩水、债务增加,降息不会发挥神奇功效。只有当家庭部门减小杠杆率、改善财务状况时,信贷需求才会复燃。然而,降息速度比通胀回落速度要快。因此,实际利率会长期为负。这将使能源和黄金价格重新抬头,造成通货膨胀。
⑥除救助计划和降息之外,更激进的措施还会随之而来。如果货币需求仍富有弹性,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息来完成。如果出现流动性陷阱,中央银行可以购买政府发生的各种票据,例如国债。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新债市场可能无法消化。如果美联储介入,购买这些国债,那相当于印刷货币,为财政支出埋单。
⑦新的货币政策会出台,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它不会阻止经济衰退。当财富像现在这样蒸发,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会重背后繁荣。在衰退之后,全球经济不会很快重新提速,投次者不会再给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人们借钱,供其消费。这场危机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不会很快褪去。
(节选自谢国忠同名文章)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日前爆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投产资者忧心忡忡,对全球的经济状况十分悲观。
B.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到十年来最低点。
C.美元救助计划难以推动经济实体复苏,原因在房价下跌,许多人失去了借贷的可能性。
D.面对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们执币待购,因而消费市场冷清,这也会导致经济衰退。
15.下列根据文章内容所做出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若要保持欧元区的经济稳定,必须着力扩大欧洲商品出口量。
B.抑制通货膨胀 ,使之回落速度加快,是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 方法。
C.投资者对美英等国投资的慎重,直接影响着美国股市,也将进一步限制全球性的经济的提速。
D.在一系列救助计划难有作为的时候,发行国债应该可以直接带动经济增长。
16.根据全文意思,概括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可能采取的措施。(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争先恐后
于坚
   ⑴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哪怕前面就是终点站,人们也要提前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挤着,好像晚一步,火车就要飞掉。
⑵ “争先恐后”不过是世界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暂时状态、一个形容词。但在六十年代的词汇中, “先”与“后”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先”,与先进、进步之类有关,“后”却是落后、倒退, “落后就要挨打”。无数运动之后,在这个国家无人不患“恐后”症。由于普遍地“恐后”,争先成为风气,“先”是如此事关生存,到了必须“争”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争先恐后了。
⑶“争先恐后”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暂时状态,而是常态,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们也本能地要争先。
⑷争先已到这种地步,连小学生考试,九十五分以下都是后了。所有人都争先,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惟一价值标准,所有人都要争先恐后,只好革命。
⑸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作为一种可能性,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它不是标准。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么?没有恒定的时间和缓慢的时针的对比,争分夺秒不正是慢么。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不同形态,也是世界的不同状况,它们并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
⑹马拉松赛跑永远只有一个人先进,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乐园。
⑺先进的意思在此时代,只意味着价值是否能立即兑现。不能立即兑现就是落后。我常听人说,不甘落后,眼科医生加入了股票大军,种白菜的姑娘去医院当了护士。
⑻我认识一位缓慢的大师,他的一座雕塑花了20年,他是落后的。他开始的时候,受的是先锋贾科梅蒂的影响,但这影响持续了20年之久,没有当即面市,他完成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年轻一代今天决不会从伦勃朗开始,必然永远落后。他们很聪明,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
⑼一天等于二十年,固然是一种时间观。但20年如一日,同样是一种时间观。一天功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功夫的东西,20年功夫的东西就是20年功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缓慢的并不是落后的,快也不意味着价值上的优越。这都是常识,但在这个世纪,明白这些,却是大智大慧。
⑽在古代社会,各文明之间并不争先恐后,因为文明不存在价值上的先进与落后。但在20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竟成为风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标准由什么界定?武器的先进。那些文化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总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第安文明,落后的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已经昏头了。日本居然在中国文明面前以“先进”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种逻辑已经成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经验之一,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此逻辑乃是强盗们创造的。
⑾以“争先恐后”的价值观来看历史,不仅会得出缓慢的中国时间劣于格林威治时间的结论,甚至把“落后”用于汉语。
⑿“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展开余下试题 ⒀ “争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
⒁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不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大地本身么?一成不变的,缓慢的,没有时间的,大地的这些特性是否已经成为这个“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
⒂长江洪水的泛滥,从根本的方面来说,我以为乃是“先进”的人类不满于大地的落后,所导致。
1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并未对“争先恐后”做全面的否定,只是强调要分时间、分场合、分内容对待。
B.文章批评了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价值标准的社会状态。
C.文中举眼科医生和种白菜姑娘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人都去追求生命中的更高价值。
D.把落后作用于“中国时间”和“汉语”,源于一种以“快速”和“武器先进”为“先”的价值观,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E.文章借提出“大地是否成为‘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质疑一种“争先恐后”的观念,这是运用了反证法,意在指出这种说法的荒谬。
18.通读全文,概括出人们普遍愿意“争先恐后”的原因。(3分)
19.根据上下文意,解释下列两句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①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
②一天功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工夫的东西,20年工夫的东西就是20年功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
20.文章在结尾部分写了长江泛滥的事例,请你分析这么写的作用?(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    ,       ,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             ,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①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
②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
③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
④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
22.观察下面漫画,完成①②两题。(画面上的文字分别是“警钟”和“报喜”)
①请向没有见过这幅漫画的人介绍这幅漫画,不超过140字。(4分)
②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只向枯桩境里寻。
有人从诗中看出了高度,有了高度才能一扑必杀;有人看出了视野,视野开 阔才能一览无余;有人看出了灵性,有了灵性才能举重若轻;也有人看出了执着,寻寻觅觅未必不是一种境界……
你从诗歌中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DAABC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B(俭:约束)
7.C(C:介词,把。A项中的两个“而”分别是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中的两个“为”都是介词,第一个译为“替”“给”,第二个译为“对”“向”。D项中第一个“乃”译为“竟然”,第二个“乃”是“才”的意思)
8.C(补出的部分应是“箕踞者”)
9.D(①不表现郭解性格,④不是正面直接表现郭解)
10.B(A“曾经有一个人要杀郭解”错误,C“请求帮助他们”错误,D弃尸的人是解姊)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
11.(5分)六处全对得5分,错一处减一分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12.(10分)①、C(2分)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
②(3分)“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1分)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2分)
③(5分)“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1分)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2分)“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者。(2分)
13.略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选C A见第一段第一行,爆发的是“金融危机”而不是“经济危机”B见第三段,中国经济“将”下滑到最低点。D见第七段,是财富蒸发使得人们消费需求不繁荣,而非简单的“持币待购”
15.选D  见第六段第三行,“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新债市场可能无法消化”可见,发行国俩难以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只是一时之策。
16.答:1、努力扩大商品出口。2、政府投资救市 3、银行降息4、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发行的各种票据。(发行国债)5、出台新的货币政策鼓励消费(答出四条即可,每条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选AD  B文章批评的是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C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人们追求能够立即兑现的价值,而不是“更高”价值。E使用的是“归谬法”而非“反证法”
18.(3分)答:(1)“先”与“后”曾是一种价值判断,精神上的“争先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历史原因)
   (2)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内在原因)
   (3)“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外部原因)答对一点得1分
19.(6分)①答:(1)否定争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普遍认知,指出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关注生活常态和基础。(从表面含义解释句子,说清“先进部分”与“普遍状况”,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实际上是批判了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的社会认知。(从深刻意义解释句子,意思对即可。)(共3分,解释清楚2分,点出深层意义1分)
②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东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