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903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3]
2008—2009学年度上期单元自测题(四)
2008—2009学年度上期单元自测题
八年级语文(四•综合)
班级 姓名
卷类 A 卷 A卷
得分 B 卷 B卷
得分 总分 总分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得分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伎俩(liǎng) 瓦砾(lì) 琐屑(xiè) 转弯抹角(mò)
B、阻遏(è) 荒谬(miào) 栖息(qī) 销声匿迹(nì)
C、制裁(cái) 烦躁(zào) 嶙峋(lín) 鸡零狗碎(suì)
D、疮疤(chuāng) 地窖(jiào) 残损(sùn) 无动于衷(zhōng)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项是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有人认为,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D、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项是
文学是人列情感丰富最生动的 ,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 ,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图,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 。
A、诠释 表达 缩影 结晶
B、表达 诠释 缩影 结晶
C、表达 诠释 结晶 缩影
D、诠释 表达 结晶 缩影
4、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春天到了,花园里百花盛开,栩栩如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猿鸣三声/泪沾裳。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陷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浏览完整试题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或王命急宣( 或者)
C、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D、虽乘奔御风(即使)
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B、天与云与山与水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余住西湖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D、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写山,先写高、险,再写多、奇,突出三峡的狭长险峻。
B、写水,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D、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幽美凄婉。
第Ⅱ卷(84分)
三、(共12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
10、根据上下句或者提示填空。(6分)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崔颢《黄鹤楼》)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 ”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4)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扑朔迷离,叫人不知所措的境地。如果你试着继续走下去,有时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展现在面前。“真是:‘ , ’啊。”
(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感慨。)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共12分)
○1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2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3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4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问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5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情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理。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6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呀!
11、将文中中心论点写在下面。(1分)
。
12、短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通过列举事例论述中心论点,文中起过渡作用、使上下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2分)
(1)
(2)
展开余下试题
13、请你在第○3段后或在第○5段后,再插入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例,使之与短文内容构成一个整体。(3分)
。
这个事例应放在第 段之后。(3分)
14、第○6段中加线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五、作文(60分)
(1)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就要来临了,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特别是我们还可以得到大人们给我们的压岁钱。春节是我们的节日!它代表着喜庆,包容着文化,演绎着变革,预示着长大;每一个春节都带来一份记忆,每一个春节都会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叹不已!
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或想像,以“春节”为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成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要求600字以上。
(2)、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以选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B 卷(共50分)
一、古诗词鉴赏。(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你判断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首联叙述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
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
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D、尾联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为宦游,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
效儿女之态。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2、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联,并作赏析。(3分)
赏析: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一)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海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解】①如……何:把……怎么办 ②士师:古代的司法长官,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
③已之:免掉他 ④四海之内不治:全国一片混乱
(二)日攘一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②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③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的赋税 ④今兹:今年 ⑤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
3、下面各句中“之”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而之楚游者(动词,去,到)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结构助词,的)
D、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结构助词,的)
4、翻译下面句子(6分)
(1)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译文: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5、这两篇文章都选自《孟子》,从中你可以看出孟子是个怎样的人?(4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阅读题(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散文集,全书收录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这些文章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生动地描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
请从这些文章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除外)任选一篇,写出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段文字,并说说你的体验或感悟。
①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一件事或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体验或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1-6题。(18分)
人 的 潜 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却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有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如果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在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猥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多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
上一篇:
2008—2008—2009学年度上期单元自测题(三)
下一篇:
唐诗宋词选读模块测试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08—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