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8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7]
扬州市2008-20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 二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班级、考试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稽首∕无稽之谈   妊娠∕寥落星辰   粗糙∕名噪一时    浅薄∕日薄西山
B.妖娆∕不屈不挠   腈纶∕羽扇纶巾  旋涡∕头晕目眩    疱疹∕逾庖而宴
C.载货∕载歌载舞   模式∕装模作样   谂知∕审时度势    呼吁∕长吁短叹
D.镌刻∕扶老携幼   懊丧∕奥妙无穷   假期∕狐假虎威    墙垣∕亘古未见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许多人或许没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还耳熟能详。
B.目前美国还准备往伊拉克增兵,但小布什认为:向巴格达增兵不会旗开得胜,不会在“几周内见效”,至少要等“ 数月时间”。
C.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真是无所不至。
D.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可谓细致周全,但是,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熟视无睹,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下列文字是一段广播稿,有三处需改动,请写出它们的序号。(3分)
自从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市各界对赈灾①非常关心,积极开展援助②活动,累计捐款已逾百万之巨③。我校原已捐款10万元,今天又捐款(包括捐赠衣物、物品折款)④8万元。这些已通过相关部门转送⑤灾区。
序号:                          
4.2008年10月26日,全国中小学生冬季长跑开跑了。今年是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第二年。相对第一年活动,今年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年还对中小学生每次的长跑距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①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确立主题(10字以内);
②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撰写一句口号(20字以内);
③人们认为该长跑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较好。请为此写出两点理由。(6分)
主题:                                              
口号:                                              
赞成理由:①                                ②                            


浏览完整试题二、古诗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万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周阳由者,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阳,故因姓周阳氏。由以宗家任为郎,事孝文及景帝。景帝时,由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都尉如令。为都尉,必陵太守,夺之治……由后为河东都尉,时与其守申屠公争权,相告言罪。申屠公当抵罪,义不受刑,自杀,而由弃市。     
自宁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之治类成、由等矣。
赵禹者,台人。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①,然文深②,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作见知③,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史记•酷吏列传》)
[注]①无害:无人胜过(他)。 ②文深:指通晓法律,但用法深险苛刻。  ③见知:即“见知法”。官吏明知他人犯罪,却不揭露检举,则此官吏与罪人同罪。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陵:欺负。
B. 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        长短:指官吏的长处和短处。
C. 事益多,民巧法                      巧法:用巧诈的手段对待法律。
D. 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          用:因为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因吏谒守如县令               ②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B. ①由以宗家任为郎               ②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C. ①久之,郅都死                 ②顷之,家居数岁
D. ①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②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矣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宁成是酷吏,他的治理手段仿效郅都,但是他的廉洁不如郅都。汉武帝时,宁成做内史。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缺点,和当时的九卿犯法一样,他被依法判处剃发和以铁缚脖子的刑罚。
B. 周阳由,他的父亲以淮南王舅父的身份被封为周阳侯,所以姓周阳。周阳由在二千石一级的官员中,是最暴虐残酷、骄傲放纵的人。他在哪个郡当官,就一定要消灭那个郡的豪门。
C. 赵禹曾侍奉周亚夫,以“廉平”为人称道。周亚夫认为他执法严苛,并不重用他。后来他和张汤共同制定“见知法”,让官吏互相监督。
D. 宁成、周阳由、赵禹都是汉朝的官吏,他们之所以不断升迁,是因为他们通晓法律,且被皇帝喜用。他们在当时对抑制豪强起了一定作用。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①  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⑴诗歌第二句中“斗”字用得好,请分析其妙处。(3分)
                                                                           
⑵本诗一、二两句虽写晚春之景却无迟暮之感,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⑶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历来有争议,褒贬不一。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4分)
                                                                           


展开余下试题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得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彷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选自《阅读与鉴赏》2008.7)
11.文章谈论的是“文化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在开篇详细描述一次看戏经历?(5分)
                                                                              
12.联系全文,说说划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13.文章最后说:“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请结合文本,简述这样说的理由。(6分)
                                                                              
14.把文章的题目“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改为“文化为什么重要”,好不好?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体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展开余下试题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传统节日与文化记忆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能够很清楚地记得去年、前年甚至多年前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但却很难记起十几天前发生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的记忆被一套时间系统有规律地记录着。正如社会学家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中揭示的,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深深地根植于他们所采用的历法当中。一年中,总有一些很普通的日升日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一个来自纽约的朋友曾告诉我,他无法记得3天前他是否吃了午餐,但他却永远清晰地记得2001年9月11日那天午餐的价格。 
    正因为历法如此近距离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传统节日也成为国人呼唤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和个人的记忆一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特定日子的周而复始,就产生了节日。这些节日一方面影响着人们在当天的活动,另一方面则加深了我们对一种文化的体验和认同,这是超越个人回忆的“文化记忆”。这种记忆并不一定是一个群体对其经历的共同回忆,因为即使没有亲身经历,我们也同样可以和别人拥有共同的记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总有一些故事、总有一些物品被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每一个群体,都需要一份能将所有成员凝聚起来的向心力,一个共同的神话传说、一组发黄的老照片、一座体育比赛的奖杯,总能将人们心底的情感唤起。 
    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插茱萸,这些看似简单的习俗背后,是一个民族对其历史所付出的爱与感伤。当还是幼年的我们笨拙地模仿着大人们的动作,在除夕夜做出歪歪扭扭的饺子或是年糕时;当在海外求学的我们在中秋之夜举杯邀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之时,我们的双手已经穿越了时空,承担起了延续文化记忆的重托。一个群体的传统风俗深深根植于它的文化土壤,离开了历史的沉淀,再精美的包装也无法深入人心。从村落到国家,人们的文化记忆总是追寻着时间行走的节奏,脱离了固定的节奏,记忆便不再清晰,生活也会失去美感。 
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立为法定节假日,曾是许多人多年的期待。人们曾经担心,如果不去立法纪念这些节日,我们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便会减弱,对共同文化的记忆,也就会随之逐渐淡漠。相反,在圣诞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正逐渐占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今天,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来自西方的文化象征,将会取代传统的节日,成为这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连记忆都丢失了,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文化自觉”就更无从谈起了。 
15.下列对与“文化记忆”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文化记忆”超越个人回忆,它的形成不一定需要我们的亲身经历。
B.人们在传统节日中沿习相关习俗时,也就承担起了延续“文化记忆”的重托。
C.我国把清明、端午、中秋立为法定节假日,就是为了强化人们的“文化记忆”。
D.圣诞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不会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的内容。
16.结合全文,说说传统节日为什么会让我们拥有超越个人回忆的“文化记忆”?(6分)
                                                                         
1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传统节日与文化记忆之间的关系。           (6分)
                                                                         
乙、实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扬州市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