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83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0]
2008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08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答题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铁生在遭遇苦难后,没有选择隐遁(dùn),而是选择了面对。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B.这位作家是近年来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他的文章或针贬时弊,直指社会的痛处;或意味隽(juàn)永,仿佛一位智者在与你促膝谈心,让人心生顿悟。
    C.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zǐ)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概的奉献。
    D.一边是蓊郁的森林,一边是恣意开放的高山杜鹃。徜徉(tánɡ yánɡ)在山路上,感受着静谧中的无限生机,我内心的惆怅一扫而空。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但这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
价的,如果不   ▲   经济增长方式,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难以实现。
②三聚氰胺事件给食品安全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如果假冒伪劣商品继续   ▲   市场,侵害人们的利益,那么,和谐社会的进程势必受到影响。
③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   ▲   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A.改革   充溢    即使       B.改革   充斥    虽然
C.改变   充斥    虽然       D.改变   充溢    即使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长期旅居国外,早已熟练掌握了当地语言,并且每日阅读当地报刊,耳濡目染之下。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乃至思维模式都会受到第二语言的影响。
    B.《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事实上带薪休假早就被写入《劳动法》,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带薪休假便成了纸上谈兵。
    C.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的面貌与他当初离开时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D.跨越铁路线,母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槛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作家出版社以《我的家》为题,出版了巴金先生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所有记述性、回忆性文字。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浏览完整试题    C.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刘亮程从小生活在一个靠近沙漠的村子里,劳动之余写点文字。自2000年起,《一个人的村庄》等散文作品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5.  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
    本报讯  复旦大学昨天宣布,2009年将在浙江推出新的招生方式——自主选拔录取。约1200位学生可报名参加,经过筛选和面试,100位优胜学生无论高考成绩如何,都会被录取。复旦大学招办说,自主选拔录取与原来的自主招生不同。自主招生,由国内部分高校于2003年起开始实行,高中推荐学生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符合条件的高考可降分录取,但学生高考成绩一般不能低于重点线,录取数量约占院校招生计划数的5%。2006年,复旦大学在上海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当时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被誉为高校招生改革的“破冰之旅”。
6.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和画线句相同。  (3分)
犹如寒冬之于腊梅,疾风之于劲草,对手能让我们的意气更加昂扬;    ▲    。把对手当作竞争伙伴的人,就能在“抗衡”中不断磨砺和完善自我。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共4分)
(1)师者,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韩愈《师说》)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      。(杜牧《阿房宫赋》)
(3)荀子在《劝学》中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得出一个结论:“      ▲      ,      ▲      。”
(4)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来描述刘裕当年大举北伐壮举的句子是“      ▲      :      ▲      ,      ▲      。”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8分)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8.  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对教养的追求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3分)
    9.  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以下对“读经典”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读经典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因为人类文学浩如烟海,任何人都不可能读完并了解整个人类的文学,哪怕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
    B.读经典就是研读世界文学,我们既要从中获得许多知识,也要对此有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从而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C.读经典所得到的满足和幸福来自于从中获得的鲜活的意识和理解,来自于从中领略到的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D.读经典的意义在于能让我们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10.阅读上述语段,结合你的阅读经历和体会,写出一部让你终生受益的作品名称,并简述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2分)
家乡的阁楼
赵翼如
    过去,我常爱用五颜六色的赞美词串成项链,献给我亲近而古老的家乡。忽然有一天,
线崩珠散,散珠呻吟着落向尘间,似在声声怨我:“别化妆了,还我无粉黛的颜面!”
    我撩起运河水,为家乡洗面。
    铅粉飘走了,于是,碧沉沉的水面映出一排飞檐阴森的阁楼,依稀带着影子般的宁静,
微微倾斜着,似在向蓝天诉说它们遥远的过去……
    “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某著名导演来家乡拍片,发出了惊叹,他找到了拍摄古代影片的典型环境。


展开余下试题    可不是小桥流水人家?望不到头的十八条巷,弯弯曲曲,似乎十八年也走不完。仿佛在几世纪前,它们还年轻而左顾右盼探索道路的时候,突然被一道御旨立地封疆。从此不再活动了。人站街中,几乎伸脚就能踏到两边的门坎;在阁楼上吸烟,烟能熏黑对面的房檐。七阁八楼挤在一起,空间只留下一线天,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咯噔,咯噔……”踏着石板路,绕上罗锅桥望那碧水青苔,听那吱吱橹声。岂不发怀古之幽情?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楼曾经住古人……
    然而,和谐终究被打破了——外出两年还乡,十八条巷正从大地上消失。小街窄道被拉成一条宽直的马路;那位导演若再来拍小桥流水人家,滚滚的车轮将要带他跨上高速公路!
    仿佛每块石头,每寸土地,都张开嘴吐着热气,一排六层楼房在号子声中拔地而起,显赫大方,与当初那婉约的阁楼相比,不啻是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小阁楼的废墟正在清除。粗大的绳索套在残壁上、断墙上,几十人赤膊拉紧绳索,一、二、三!又一障碍轰然倒地,腾起迷眼的烟尘,留下一片碎砖。在工人抽烟喝水的空隙。却有几个居民呆呆地在废墟前站定,目光中流露出几丝依恋。
    我走进阁楼,抚摸着被白蚁蛀出空洞的墙柱,望着那像一页读腻了的书似的昏黄天花板。它的主人,何以还要留恋这些呢?
推开木窗,一眼望见古运河水,我蓦然明白了——雨后的水,浓绿光滑。浮着阁楼的倒影,映着故乡人的明眸……啊!这条河,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也没有开阔的远景可以让人游目骋怀,它披着暗绿色的外衣,凭着它柔和的曲线,妩媚的姿态,在慢节奏的小城市里懒懒地伸展着,像美女般缠绕着那围它而立的一排排阁楼。
    是啊,小阁楼内外的生活,就像这缓流的河水,一点一点地浸润了故乡人的心,他们与小阁楼几十年、几百年酿成的情感,怎能一旦消脱呢?
    我想起自己家的阁楼。她藏着我童年的甜蜜,寄着我少年的憧憬。我常常在楼梯的窗口临河眺望,和缓的微风吹过,轻灵的鸟掠过,我的梦幻在怡然自得中飘过……忽然。木楼梯一响,是妈妈带好吃的回家了;木梆子一敲,准是门口卖馄饨的老汉又唤我了……我还记得我家屋檐下有棵被蛀空的老树,树上常见一个小东西,那是蜗牛,它背着个小房子,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探一探路,爬一爬。我曾用小棒棒去捣它,骂它窝在“小屋里”爬不快呢。
    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回忆,可是机器的轰鸣使我心头猛惊,老运河仿佛也在激动、震颤,一股湍流冲向小阁楼的倒影,把它拉长,扯碎,带走了……难道我还处在童年和少年? 我不该进入青年和壮年吗?我不该在完成了古老的使命之后把空间让给更新的生命?留恋往日的遗迹和光荣,会促使人前进,也往往会缚住人手脚,特别当你留恋的旧物,已经转化为陈腐的时候!我们民族的长期停顿,不也阻于“留恋”吗?    (文章有改动)
    11.文章写了家乡哪三个不同阶段的阁楼?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这些阁楼的特点。(3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3分)
    13.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处写到“运河水”?  (3分)
    14.有人说。文章末尾加点的几个句子删去更好,你认为怎样?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03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厚:优厚
       D.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完:保全
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洎牧以谗诛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B.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彼秦者将何为哉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17.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节选,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父子两人对燕赵两国的态度有所不同,苏洵认为它们有远略不赂秦,为之战败而惋惜;苏辙则认为燕赵与齐楚等国一样,都是贪小利背盟败约的国家。
    B.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
    C.两文都是在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苏洵着眼于政治形势,批评六国“为积威所劫”而苟安的国策;苏辙着眼于战略方式,批评六国不知团结自相屠灭的做法。
    D.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两文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统治者要记取历史教训。


展开余下试题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苏辙《六国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0--21题。  (5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20.本诗前两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请找出并简述理由。  (2分)
    21.本诗为送别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3分)
四、作文(4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对                 的另一种认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讲述故事,可抒写情怀,可阐述感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700字。
杭州七县(市、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A    2. C   3. C   4. B  (以上每小题3分) 
5.复旦大学09年浙江招生推出新模式——自主选拔录取;100位优胜学生无论高考成绩好坏都可录取。(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6.示例:犹如黑暗之于光明,苦难之于成功,对手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3分。注意句式和修辞,有欠缺酌扣。)
7.(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分。任选两题,有差错不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8. 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3分,答出“不矛盾”给1分,理由2分。)     
9. B(2分)      10.答案略(3分。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
11. ①两年前十八条巷中的阁楼,拥挤;②眼前的阁楼,残破;③童年时候的阁楼,温馨。(3分,每点1分。特点可选用意思相符的词语回答。)
12. 运用拟人及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古运河的颜色与情态,表现了运河的柔美与悠闲;描写细腻,刻画了家乡的古朴之美。(3分。语言特点2分,作用1分。)
13.①引出对家乡阁楼的描写 ②表现家乡的美好环境 ③家乡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④推动作者的情感发展。(3分,答出3点即可)
14.两种说法均可。(3分,扣住结尾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来回答)
认同的理由:删去更好,文章更有意蕴,内涵更丰富,既表现了人们对自然与平和生活的追求与留恋,也表现了人们对现代建设的复杂情感。 
不认同的理由:保留该段文字,文章主旨更明确,着重表现在改革年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突出应与时俱进的主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18分)
15.C    16. B    17. D  (以上每小题3分)
18.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2分.句式1分,内容1分。)
19.   尝读六国世家  / 窃怪天下之诸侯  /以五倍之地  /十倍之众  /发愤西向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分。完全正确2分,有个别欠缺1分,破断严重0分。)
20. “凉”字最能表现离愁,“凉”写秋风秋雨的“凉”意,是身体的感觉,同时又是心理的感受。(或“醉”字最能表现离愁,“醉”字暗示“酒深情亦深”,体现离愁之深。)(2分,“凉”或“醉”1分,理由1分。)
21.本诗由实而虚,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情景,表现惆怅别情。(3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2分。)
四、作文(40分)
 22. 分四等评分
     一等:35--40分     
 二等:29--34分
     三等:24--28分
     四等:23分以下 (222.188.196.21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8学年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