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9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2009届高考模拟题(一)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2009届高考模拟题(一)
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露天/露脸          中间/挑拨离间        模样/模棱两可  
B.瞋目/缜密           咀嚼/咬文嚼字        吐血/扬眉吐气    
C.处方/处理           连累/罪行累累        强迫/强词夺理   
D.宿敌/住一宿         菲薄/蜚声文坛        契友/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年剪纸艺人张峥嵘可谓心细手巧,技艺高超,只要你说出你的想法,她就可以信手拈来,几分钟便剪出你想要的剪纸作品。
    B.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沪深两市股指连续下跌,股民对此忧心忡忡。
 C.教师节到了,主管教育的王副县长带领几个文艺队员在我校敲边鼓唱着歌儿庆贺起来。
    D.近年来,湖南卫视的收视率直线攀升,如“快乐大本营”等娱乐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观众的喜爱。
3.下列句子的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   )
①为了达到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②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③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④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⑤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亚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⑤③②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中国民众呼吁“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是由于个别法国人支持达赖分裂主义势力、奥运圣火在巴黎受阻等造成的。
B.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C.“大部制”改革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增强其服务能力。
D.有一次,读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洗过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聪明的作者拿具象的青山来比喻抽象的良心,真是妙极了。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浏览完整试题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太守暗,易欺                 暗:愚昧
    B.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者踵至     踵:接连
    C.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振:整顿
    D.或为匿名书毁亮                 毁:诋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②其为政,纤悉周密 
B. ①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C. ①或为匿名书毁亮                ②吏民聚哭,为立祠 
D. ①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②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④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到苏州后,况钟巧使计谋,严惩了营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动了全府上下,从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
    B.为了把地方治理好,况钟用簿籍记录地方上的善恶之事,以防止下属行奸作伪,使吏治得到了很好的整顿。
    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礼贤敬德,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D.况钟任职期间,深得百姓爱戴,在他为母亲守丧、任职期满当调离时,百姓请求让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纪念。
9.断句与翻译:
(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
越三日,召 诘 之 曰 前 某 事 宜 行 若 止 我 某 事 宜 止 若 强 我 行 若 辈 舞 文 久 罪 当 死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句
              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首句中“轻黄”一词用得恰当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这首诗的构思历来为人称道,请简析其构思的巧妙之处。(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展开余下试题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②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③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⑤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⑥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⑧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⑨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⑩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⑾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中国文化也可以分为“知”与“行”两个部分,“知”的范畴是指认识、理解、欣赏等方面,“行”的范畴包括纲纪伦常、法律道德等方面。
E.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这说明中国文化即儒家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13.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在传入中国时,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为了在中国立定脚跟,早期的佛教就提倡孝道,以适应中国文化的要求。
C.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传入中国后披上了伦理的外衣,显示了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文化中的“行”与中国文化中的“行”是完全对立的,因此,佛教对中国人的“行”不能产生影响。
14.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分别分析引用周一良、陈寅恪的论述所起的作用。(4分)
15.请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教师节快乐
    罗红卫老师今年五十二岁了,岁数是大了点,但并不妨碍和学生沟通。他拍着男孩子的肩膀说,嗨,小伙子,咱们来谈谈足球怎么样?和女生他会说,你觉得林心如和小燕子赵薇比较,谁的眼睛更大。当然,他的课学生就愿听,所以,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就毫不为怪。
    教师节说来就来了。每到这一天,学生们就想给他庆贺一下,可是,一连几年的这一天,都见不到他的影子。他一大早就出去,直到很晚才回来,连校内的庆祝晚会都不参加。
    学生们都觉着奇怪。有人提议,跟着罗老师看看,他到底去哪里了。
    罗红卫老师的西服熨烫得十分笔挺,头发丝丝后抹,脸上的胡子刮得光光净净。在这样的节日穿这一身很合适。
    罗红卫老师步行出了校园。
    罗红卫老师走在教师节那天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罗红卫老师进了一个鲜花店。
    鲜花店?他进鲜花店干什么?学生们开始嘀咕,罗老师是不是要买鲜花送情人的?相视一笑,都面上红红的。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呢?那还跟不跟?跟呀,你们有谁见过罗老师的爱人吗?没有。
    正说着,罗红卫老师出来了,脸上手上各多了一件东西,脸上,是一副墨镜,手上,是一束花。
    学生们就愣住了,半天,方说,酷啊!真酷!    
    罗红卫老师坐上了出租车。


展开余下试题    学生们相视一眼,稍停顿,然后很果断,拦住另一辆:师傅,盯住前面那辆车!
    车子出了城区,跑在郊外的小道上。
    车子停下来。罗红卫老师从车里走下来。罗红卫老师仰头看了一眼教师节那天的太阳。
    太阳很温柔地照着。罗红卫老师踩着很温柔的太阳光走进一方天地。
    学生们走近了,心里都是咯噔一声:那是这座城市的公墓!
    学生们立在那里不知该不该进,但后来还是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学生们就悄然跟在罗红卫老师的身后。罗老师浑然不觉,罗老师是近视,何况,他现在正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
    罗红卫老师终于在一块墓碑前停住了。
    教师节那天的太阳蓦地一下并不温柔了,学生们心底里有股潮潮湿湿的东西开始像麦穗似的生长。
    罗红卫老师将花摆在碑前,倒退几步,立住,默默地,铜铸一般。过了约摸一个世纪或者一个朝代,罗红卫老师的腰开始缓缓地动,头低低地俯下来,俯下来。这个动作重复了三次,又立住,一动不动。
    教师节的阳光晦涩难懂。光与尘纠结起来,浮动起来,摇晃起来。
    学生们的嘴已张得很大了。突然,学生们的心底深处砰噔一声响!附近的一只鸟儿怪叫一声,直冲苍穹,云说聚就聚上来,天的远处轰轰隆隆地响着。
    罗红卫老师双膝跪倒了!
    罗红卫老师缓缓举起了他的双手,那双手的五根手指抖索着,抖索着。那是学生们熟悉的手指,上面有着粉笔的香味儿。此时,罗红卫老师正盯着那手指看着,好像那手指是怪物。
    许久,罗红卫老师把手指放下来,把自己变成一尊塑像。
    那尊塑像存在了也许有一万年,或许更长,长得让学生们都坚持不住了。
    学生们决定要走,他们不敢去打断罗红卫老师的思维。他们走到墓地管理人员的房子前停下来,那里面坐着一个精瘦如柴的老人。学生们决定问那位老人,那个墓地,是谁的?
    老人望着门外很远的地方。他的话像是在讲述一段历史:三十多年前,有一场运动,那个躺在墓里面的人,被他的学生打死了。
    那人是罗老师的父亲?    
    老人依旧盯住远处,那人他不姓罗,你瞧我这记性,他姓什么来着?但肯定不会姓罗,姓罗的是他的学生,就是每年都来的那个。
    学生们仍不很懂。他们回到家里,问他们的父母,家长们半天不语。
    学生们现在很为难,第二天见到罗老师,该不该对他说“教师节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
16.小小说通常采用悬念法,试分析这种悬念法在本文中的运用。(4分)
17.这篇小说的写景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写景的层次与用意。(5分)
18.小说结尾说同学们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祝贺罗老师。你觉得他们应该怎样做呢?(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怀沙:高寿“屈子”、楚辞大家
    “我是一粒小小的沙子。你可别小看这一粒小小的沙子,沙滩就离不开小沙。沙滩离开了沙子,就不复有沙滩;而沙子组成的沙滩足以怀抱海洋啊!”这是文怀沙对自己名字的解释。
  这位古典文学大家,治学以楚辞为其专长,而对于经史百家、汉魏六朝文学、历代诗词歌赋,甚至佛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无所不窥。走近他,就宛若走近学术上的一座高峰;阅读老人的经历,就仿佛在瞻读一本厚重的史书。
    1910年1月15日,文怀沙出生在北京西城外鬼门关胡同的一户平民家庭。由于母亲终年卧病,文怀沙从小郁郁寡欢。童年像一个阴森的梦,使他从9岁起就有了失眠的毛病。他试图从书本里寻求心灵安抚,愤世嫉俗的楚大夫屈原引起了他的精神共鸣。文怀沙少年时聪慧过人,12岁便能背诵《离骚》。青年时代受业于章太炎门下,18岁便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又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他专心研究《楚辞》,性格渐渐变得棱角分明。文怀沙自嘲“没有屈原的魂,总该有一点屈原的皮毛”。他仰慕屈原的风范,一生以屈原为榜样,研究屈原,更学习屈原的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文怀沙反对独裁政治,抨击恶浊、腐朽的反动官僚统治,文章触及时忌,在皖南被关进监狱。出狱后他思想愈发激进,无论出入酒肆茶馆,总是当众放言无忌。当时的大学者柳亚子知道后非常担忧,写诗赠文怀沙相劝,希望他沉着冷静,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十年浩劫中,文怀沙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在山西临汾监狱,过着“三年饮粥忍饥肠……窝头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湛江市二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