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8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1]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安徽省巢湖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①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
(选自《宋史》卷三八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 ①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梓遂罢,桧衔之             衔:怨恨
B.皆昔人控扼孔道             扼:把守
C.存中议遂格                 格:搁置
D.则臣等负中外之谤           谤:过失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博洽经史,尤精于《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     云无心以出岫
C.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安节天资聪慧,博览经史,在太学就被朝廷选拔为进士及第,足见其年青时代才华就十分出众。
B.金安节连权臣秦桧的哥哥也敢于弹劾,后因母亲丧事去官不出,十八年后,秦桧死后才出任官职,表现了他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C.金安节一味忠于职守,皇帝说知道他不结党营私,意思是让他灵活一些,多结交一些同僚;张浚批评他象金石一样的心,对人缺少感情。
D.金安节在抗击外族入侵的战略主张上,批驳杨存中放弃江淮州县的荒谬,引经据典,又结合实战情况,强调合肥、濡须的战略重要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5分)
                                                                             
(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5分)
                                                                            
(一)(19分)
4、D。“过失”是名词,此处“谤”是动词,是“批评别人的过失”,“责备”的意思。
5.D。两个“则”都是连词,“就,便”的意思。A项“于”是介词,“在”/介词,“比”。B项“以”是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不译。C项“之”是助词,“的”/动词,“往、到达”。
6.C。“张浚批评他象金石一样的心,对人缺少感情”理解不对,这是张浚赞扬金安节的话,意思是他心志坚定、忠贞。
7.(1)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驻守防御(经营管理)。(2)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降格相就、隐匿回避。
(安徽省合肥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1),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 (2)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3),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生闻之,怃然惆怅,立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灯火:灯火费;②考满:明清时考察官吏的一种制度;③捷南宫:指在会试中考取了进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词赋,冠绝当时     绝:,超过
  B.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     遗:遗留
  C.公适以忤上官免     忤:冒犯
  D. 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瘥:病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辞而归,杜门不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B.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
      使者大喜,女口惠语以让单于
  C. 而所遇刁二偶,困:于名场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D. 虽才高寸:世,而无骄尚之情    
险以远,则室者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叶生的文章名冠—时,但时运不济,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丁乘鹤见到他的文章大加赞赏,时常给些钱粮让他养家。  
  B.叫生参加乡试,由于丁乘鹤在学政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最终金榜题名,丁乘鹤将考卷底稿拿来看,击节称赞。
  C. 叶生十分感激丁乘鹤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教授他的儿子,使丁再昌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及第,最终在礼部做了官。    
D.丁再昌考中进士后,叶生最终也考中了举人,他衣锦还乡,可是他的妻子看到他死而复    生,惊吓得扭头便跑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
得分  评卷人
├──┼───┤
└──┴───┘
四、(23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9分,每小题3分) 
    8.  B    9.  D    10. B  
11.(10分)
  (1)因为我的疾病多劳先生久等,心里实在不安。今天有幸能跟随您了。
  (2)丁县令立即收拾行装准备一早就动身。到家后,他让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都同叶
生在一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l 8题。
紫石泉山房记
(清) 吴拯寰
予家旧居歙西岩镇之南山,先大父既老,乃筑室岩镇上游,徒居之。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入门折而西,有书室两楹。逾书室而南,则圃也。圃多植桃李梅桂之属,竹问之。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故大父自题其圃曰竹圃。圃有紫石池,泉虢虢流其上。豫章尚书曹公秀先东游,尝栖息于此,爱之,名其轩为紫石泉山房者,曹尚书也。
岩镇有万家之市,而予家独远市而居,人迹罕至。以处读书之士为室.予生八岁,始
读书轩中,幼稚不自揆,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以与游、杨、黄、蔡①诸贤伍。而是时塾师,方训迪以科举俗儒之学,而予又私爱古人之文艺诗歌,早夜讽习以分其勤,盖二十余年矣。中岁以后,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四圣②之易.及凡六艺之文,口吟心绎,奉以为仪。于出处、进退、取与之大节,未尝敢陨越也。然而视听言动之违乎礼者不少矣。荒陋之辞,足以宣昭圣训者,又无几矣。回忆入塾之初。方冀与古人颉颃④千栽之上,今老矣,而尺寸之获,仅终于斯;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
曩者,栋宇初兴,黝恶⑤鲜浓,泉甘竹绿,童冠咸集,读书之音琅琅,不可谓非盛也。转瞬之间,游从旧侣,半皆散亡。竹既雕残,池亦竭矣。此虽志得气扬之子,追寻旧躅⑥有不禁涕零者。况以垂老无成之人,日览斯泉,能不凄然顺影而自悼哉!
阶下有梅二本,枯朽久矣。嘉庆二年,根旁忽产双芝。是年,予举孝廉方正于乡,子邦佐亦游乡学,里人以为此双芝之瑞应。予笑曰:“区区者,乌足称瑞哉!意小子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呜乎!是则诚瑞也已!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吴定:亨殿麟,号淡泉,安徽歙县人。曾向桐城刘大槐学习。著有《紫石山房诗文集》等。②游、杨、黄、蔡:游酢,宋建阳人,师稃颢、程颐,学者称荐山先生;杨时,宋将乐人,办学于二程,学者称九峰先生。黄斡,宋闽县人,少受业于朱熹,世称勉斋先生;蔡沈,宋建阳人,少师事朱熹,学者称九峰先生。③四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④颉颃:翱翔回顾。⑤垩:涂饰。⑥躅:足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     滨:靠近
B.而予家独远市而居     远:远离
C.竹既雕残,池亦竭矣     竭:干涸
D.区区者,乌足称瑞哉     乌:黑色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入门折而西          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春与秋其代序
  以与游、杨、黄、蔡诸贤伍      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
    宁许以负秦曲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交代紫石泉山房的位置、环境及得名来由,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读书学习    作铺垫。
  B.作者从小就在轩中勤奋学习,与游酢、杨时、黄斡、蔡沈这些名流切磋、讨沦,但因偏爱文学而荒废了科举。
C.昔日的紫石泉山房,依山傍水,竹木交映,泉水汩汩,书声琅琅,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尚书曹秀先非常喜爱那里。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在记写紫石泉山房昔盛今衰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自己学无    所成的遗憾与感伤,但篇未对“双芝”的议论,则为文章添上亮丽的一笔。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5分)
译文:                                                                 
                                                                        
(2)意小子二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5分)
译文:                                                                 
                                                                       
15.D (乌:疑问词,哪里,怎么)
16.C (都是目的连词,来。A项,前者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后者也是连词,但表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B项,前者为介词,跟,同,后者为连词,和;D项,前者为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方面”,后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17.B (游酢等人是宋朝学者,作者却是清代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切磋讨论呢?作者只是 “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而已,意思足玄想着向宋朝几位学者贤人学习)
18.(1)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  到今,没有见过啊。(“然后”、“博”、“就”各1分,“未之见”倒装句1分,语意通畅1分)
(2)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又给我这个  征兆吧!(“意”、“犹”、“兆”各1分,揣测语气1分,语意通畅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家过去住在歙县西面岩镇的南山,先祖父年纪大了,便在岩镇的上游建了栋房屋,搬过去住。房子正门靠着溪水,门前种了几十竿竹子。进门转弯向西,有两间书房。过书房朝南,就是花园。因子里种了许多桃树、李树、梅花、桂花之类,夹杂着种些竹子。(园内的竹子)和门前的竹子,内外呼应,相互映衬,所以先祖父把那园子题为“竹圃”。园中有紫石池,泉水在里面汩汩地流出来,南昌曹秀先先生从东边游览到这里,曾经在这里住宿,喜欢它,把那轩为“紫石泉山房”的,便是曹尚书呀。


展开余下试题岩镇有上万户人家的市集,而我家独自远离市区居住,人迹少到,给读书人住是合适的。我到八岁时,才在轩中读书,幼小不自量力,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沿着宋朝贤人的足迹走到他们的庭院里去,来和游酢、杨时、黄斡、蔡沈等许多贤人在一起。可是那时私塾先生却教我科举之类的一般读书人的学问,而我暗中却喜欢古人的文艺诗歌,早早晚晚讽诵学习以至分散精力(到文学上面),(这样子)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中年以后,(我)才全身心放在《四书》和四圣的《易经》,以及所有六艺的文字上面。嘴里吟诵,心里默念,把它们作为学习的典范。在出处、进退、取舍的大问题上,未尝敢胡乱去做。可是违背礼法的视听言行还是不少呢。荒谬浅陋的话,足以表明圣训的东西又没有学到多少呢。回想当初进学堂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和古人思接千栽,现在老了,点滴的收获,仅仅就是这些;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令,没有见过啊。
从前,我家房屋刚刚造好,粉刷得很鲜艳浓厚,泉水甘甜,竹子翠绿,儿童和青年们都聚集(在这里),书声琅琅,不可以说不兴盛。转眼之间,那些同学旧友,一半都散开了。竹林已经雕残,池子也已干涸了。此情此景,即使是得志而意气昂扬的人,追寻着旧时的足迹,也不禁要流泪的。何况我这个年迈而没有成就的人,每天看着这泉水,能不凄怆地顾影白怜吗?
台阶下面有两棵梅树,早就已经枯朽了。嘉庆二年,梅树根的旁边,忽然生出两个灵芝。这年,我在乡间被举孝廉方正,儿子邦佐也到乡学读书去了,乡人认为这是应着双芝的祥瑞。我笑道:“这区区小事,哪里可以称为祥瑞呢!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又给我这个征兆吧!”唉!(如果真是那样的,)那倒的确是吉祥呢!
(安徽省丹阳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邻 女 说
[清]戴名世①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曰:“若何以得嫁?”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曰:“可得闻乎?”曰:“发黄费吾膏②,面黠③费吾粉,履阔费吾布,垢多费吾藏④,人来费吾荼。”曰:“若何以得嫁?”曰:“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曰:“有陋汝者,奈何?”西邻之女竦肩枭颈⑤,粲然⑥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吾见丈夫多矣,无不类我。而孰得陋余而弃余?”处女曰;“亦有不类若者乎?”曰:“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矣。”
    处女俯而叹。西邻之女曰:“处女无叹,吾数处女之过失。自处女之长也,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又不能随时为巧靡之涂妆。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处女将自以为美乎?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注]①戴名世(1653—1713):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少年才思敏捷,有思明反清思想。1702年刊行《南山集》,内容多载南明抗清之事,两年后以“大逆”罪被杀,此案牵连数百人,为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②膏:润发脂:染发膏。③黠(xiá):黑。④藏:通内脏的“脏”字,可译为肥皂。⑤竦肩枭颈:耸肩、缩脖子。⑥粲然:放肆大笑的样子。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聘之者。                       聘:下聘礼求亲
B.有陋汝者,奈何
                  陋:认为……丑陋
C.吾试数处女过失                   数:数落,责备
D.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    自媒:推销自己
1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处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组是(  )
①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
②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
③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
④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
⑤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⑥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愿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所谓的“处女”;实为作者自况,“邻女”则喻世俗:这里所表现的,不单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行,联系作者的思想,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B. 本文以对比手法为主,写“处女”的品格磊落,而“邻女”滥嫁,表现了清初士人对于国家民族的两种截然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各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