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17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古诗鉴赏综合测试
  比较经典
古诗鉴赏综合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已亥岁
                   [ 唐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注 ]已亥岁:唐僖宗乾符六年,其年黄巢攻占广州,唐王朝疯狂镇压。苏:割草。
[ 大意 ]一片河山尽已画入战图,生民怎样才能平安地砍柴割草找到一点快乐呢?行行好吧,别再说什么时候了,一位将军成就了功业,换来的是生灵涂炭!
[ 问题 ]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送元二使安西
                     [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注 ]①元二:元常,作者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地区)。②浥:湿润。③客舍:驿馆。唐代在驿馆和驿路上遍栽杨柳。④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以其在玉门关云南,故曰故关。
[ 大意 ]渭城的朝雨润湿了轻轻的浮尘,驿馆边青青柳色是这样清新。劝你再干这杯酒吧,西去出阳关再没有故人了。
[ 问题 ]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物欲赴官归京
                     [ 唐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去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 注 ]①诗人好友裴坦调任舒州,杜牧赴官归京,以诗赠别。②清戈:江名,在宣州西
[ 大意 ]阳光融解冻泥,大地回暖,积雪未消。行人踏着芳草上路,马声嘶鸣,正待离别。九华山上云雾掩映着古寺,清弋江边的村落杨柳堆烟,仿佛长桥。你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高蹈如鸿,而我心如悬旗,摇动不安。同来却不能同去,回京师若逢春,该是多么的寂寥!
[ 问题 ]谈谈诗歌中的衬托手法和诗歌主旨间的关系。
4.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驼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①,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 注 ]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睛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阅读和赏析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3)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两首诗开篇都气概不凡,但切入点与渲染的意象却截然不同,请作分析。
①项羽诗首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邦诗首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两首诗二、三两句的诗蕴与诗境,你作什么样的评价?
①《垓下歌》二、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风歌》二、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的语言的均无生动、明快,诗篇风格又十分豪放;但所塑造出的形象却大相径庭。请写出你的感受。
①《垓下歌》所塑造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风歌》所塑造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风闻感觉,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重送裴朗有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河山。
(1)本诗艺术手法精妙,请你对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了规枝上月三更”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 双调 ]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1)第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中,“偏”字用得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一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这首小令自然地熔铸前人诗文中的情愫与画意,写出了洞庭湖秋天的湖光山色,请举倒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描述“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在这首小令中时间是动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花》,表现一们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度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情感又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注】贺双卿,极有才情,但婚姻不幸,丈夫生性粗暴,婆婆出不讲情理。此词是作者病中送别好友韩西后所作。贺双卿曾教韩西诵读诗词,并为她“偷素粉”抄写《心经》。韩西出嫁后,每次回娘家必探双卿,嘘寒问暖。
古人评此词:“连用四十余叠字,脱口如生,灵心慧舌,不让易安专美于前。”请简要赏析上阕画线句子中叠字的运用之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 注 ]①谢玄晖:即谢朓,现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一句中“金陵”点明地点,“凉风发”暗示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待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已意思;“眼中”在结构一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晶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都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2)古人创作诗歌时很重视炼字炼句,请结合第三、四两句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汴河曲①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②宫阙忆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定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以“途经秦始皇墓”为题,但三、四句却宕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 双调 ]蟾宫曲•扬州江右丞席上即事
                              卢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注]  。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凉州:即凉州曲。本为唐天宝年间乐曲,多表现边塞题材。
(1)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是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满西楼”中的“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按锦瑟”句与曲中哪句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这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风箫吟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有我认为这首庙是咏草,也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离愁别绪。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简要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鉴赏综合测试答案
1.答案:在流离失所,挣扎颠沛的生民心中,能够砍柴割草度日已经是很快乐的了,只可惜今日就算是樵苏之乐,也不可得。诗句以“乐”来反衬人民不堪其苦,耐人寻味。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对比手法鲜明。“一”对“万”“功成”对“骨枯”,令人触目惊心。
2.答案: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临行之际的一劝,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剪取的虽是一刹那,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展开余下试题3.答案:全诗前两联着重写景,后两联着重言情,前后的意绪差别甚大。前半部分写得春意蓬勃——日暖雪融、柳烟芳草;后半部分却心情低落、寂寥无倚——心如悬旆,故园寂寥。景与情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虽然春光正好,却深感无力融入,美景如画反衬了送别的痛苦,更显满腹愁绪。
4.答案:(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5.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 ]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像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历代诗词中有关杜鹃的吟咏甚多,而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所以其中表现乡思的作品尤多。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游子在春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本词最后两句的直译是:“身处天涯,哪里是没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连自己都无法预料,有什么办法呢?”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6.答案:(1)①以个人为切入点,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自己的英雄形象。②以自然景观为切入点,运用象征手法,借渲染大自然来衬托自己气魄的宏大。
(2)①所渲染的是项羽内心的强烈感受,他认为被困垓下,是天是不利,战马不卖力,将自己失败归于客观条件。②既夸耀了自己的帝业更流露出对人才的渴求。
(3)①虽为英雄,却已穷途末路,徒唤奈何。②具有创业的气概,守业的胆魄。
7.答案:(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妥)、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人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以即可)
8.答案:(1)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之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①营造了开阔的意境;②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9.答案:(1)①用典:运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创造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②对仗:“蝴蝶梦中”对“子规枝上”,“家万里”对“月三更”,韵律和谐,对仗工整。③对比: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④虚实: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思乡之情。⑤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2)尾联两句既有无可奈何,又有自慰自嘲,表达了诗人苦闷凄凉的心境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10.答案:(1)“夜来”“泄露”两个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梅花报春隐秘而不张扬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赏和发现春天到来的欣喜。
(2)它首出了梅花只喜欢与同样洁白无瑕的雪月交往的迥异群芳、独立不凡的个性,也表现了作者不逐流俗、高洁自守的品格。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古诗鉴赏综”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