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89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广东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广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本大题7小题,共3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25分)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节选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    )
①吏然慈言,即日俱去    (         )  
②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  (         )
③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         )   
④惟君所以存之          (         )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慈将至车间,与语曰         B.赡恤殷勤,过于故旧 
C.夜伺间隙,得入见融      D.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浏览完整试题   A. 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 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出屯都昌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时融以黄巾寇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而为州家所疾”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      B.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太史慈任郡奏曹吏时,朝廷因无法判断东莱郡太守与州官之间的是非曲直,就把先向朝廷上报情况的一方定为正确的。
B. 太史慈以各种手段骗取并毁坏州吏的奏章,又哄骗州吏和他一起逃亡,出城后却又借机逃回郡里重新呈送郡守的奏章。
    C. 太史慈巧用计谋,使郡守在与州官的纷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扬名,却又因此得罪了州官,不得不远走他乡,避祸辽东。
D. 太史慈冒死冲出重重包围,成功地劝说刘备出兵援助,解救了被黄巾起义军围困的孔北海,母亲对他的义举甚感欣慰。
12.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
②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
8 文言实词 3 C 古今义均为“未被利用的时间或空间”。A项古义为“车与车之间的空地”;今义为“企业内部在生产过程中完成某些工序或单独生产某些产品的单位”。B项古义为“超过、胜过”;今义为“表示程度或数量超过限度,相当于‘太’”。D项古义为“仰慕、想念”;今义为“小、微不足道”。
9 文言虚词 3 D 均为“因为”,连词。A项“于是”,连词/“乘机”,介词。B项“才”,连词/“竟然、却”,副词。C项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10 文言句式 3 B 均为被动句。A项判断句,用“……也”表判断。C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融欲(于)平原相刘备告急”。
11 内容分析 3 B 太史慈不是“借机悄悄逃回郡里”,而是“借机悄悄折回公车门”。
7.【文言实词】(4分)
①认为……是对的    ②感到惊奇     ③伸长     ④使……生存下来
   [4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满分。]
12.【断句与翻译】(9分)
   (1)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
[3分。每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第一处可断可不断。]
   (2)①你为了郡太守毁坏我的奏章,已经到达目的了,为什么还要逃走呢?
[3分。大意1分,“败”1分,“如意”1分。]
②孔融得到解救后,更加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而器重他,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年轻的朋友啊!”
[3分。大意1分,“济”1分,判断句式1分。)
参考译文:
太史慈字子义,是东莱郡黄县人。年轻时好学,任东莱郡奏曹吏。适逢东莱郡太守和州府闹矛盾,谁是谁非朝廷一时难以判断,朝廷就把先上报情况的一方视为正确的。当时州里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东莱太守担心自己落后给州府,便寻求可以上送奏章的人。太史慈当年二十一岁,因此被郡太守选上,他昼夜赶路,一到洛阳便赶往公车门,恰巧碰到州里派来送奏章的小吏正准备请求通报。太史慈问州吏说:“你要通报奏章吗?”州吏答道:“是的。”太史慈问:“奏章在哪里?”州吏说:“在车上。”太史慈说:“奏章的落款该不会有错吧?拿来让我看看。”州吏丝毫不知道太史慈是东莱郡派来的人,于是给他拿来了奏章。太史慈事先在怀中藏了一把刀,当即就把州里的奏章截断了。州吏急得跳了起来,大声呼叫:“有人截断了我的奏章!”太史慈把他带到车与车之间的空地,对他说:“假如刚才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没有机会截断它,现在我们两人的吉凶祸福都是等同的,我不会独自承担罪名。不如我们俩一起悄悄逃走吧,这样才能保存性命,免于死亡,否则就会一起遭受死刑。”州吏说:“你为了郡太守毁坏我的奏章,已经到达目的了,为什么还要逃走呢?”太史慈答道:“我当初受太守的派遣,只是来看看州里的奏章送到朝廷没有罢了。我用计太过分了,才弄坏了你的奏章。如果现在我回去,也担心遭到谴责迁怒,因此想和你一起逃走。”州吏觉得太史慈讲得对,当天便和太史慈一起逃走了。两人一起出城后,太史慈便借机偷偷折回公车门送上自己郡的奏章。州府听说这件事后,又重新派出一个小官去送奏章,但主管部门以上送奏章的规矩不合而不再受理,州府因此吃了亏。太史慈也因这事出名,却又因此被州府怨恨。他担心被州府报复,便躲避到辽东去了。  
    北海相孔融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多次派人探访他的母亲,并送给她丰厚的礼物。当时孔融因为黄巾起义侵扰,就出兵驻扎都昌,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太史慈从辽东回家,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未曾见过面,但你走了以后,他却供养周济我,待我情意深厚,比旧交老友还要好,现在他被贼兵围困,你应该前去救他。”太史慈在家停留了三天,然后独自步行,直接到都昌城下。当时,管亥的包围尚未严密,太史慈趁黑夜寻得机会进入城内,见到孔融,便请求带兵出去杀敌。孔融不听从他的意见,想等待外面救援,但救兵一直没来,而黄巾军的包围却一天天逼近。孔融打算向平原相刘备告急,但城里人却无法出城,太史慈主动请求前往。于是太史慈到了平原,劝谏刘备说:“我太史慈只是东莱郡的一个普通人,和孔北海既无骨肉之亲,也无同乡之谊,只是因为彼此仰慕声名,志趣相投,有分灾共难的情义。现在管亥暴乱,孔融被围,孤军困窘无援,危在旦夕。因您素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于急难之中,所以孔北海很仰慕您,伸长脖子盼望您的到来,让我冒死突围,在万死之中将自己托付给您,只有您才能使他生存啊!”刘备神情严肃地答道:“孔北海知道这世上还有我刘备啊!”立即派遣三千精兵跟随太史慈前去救援孔融。黄巾军听到救兵赶来,就撤围逃散。孔融得以解围后,更加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而器重他,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年轻的朋友啊!”这件事结束后,太史慈回家禀告母亲,母亲说:“我为你能这样报答孔北海而感到高兴。”


展开余下试题(广东省揭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9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戬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        旨:意图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        丁:遭逢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丐郡,得知太平州          丐:乞怜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至是首问焉       青麻头伏焉
   C.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樊哙覆其盾于地
7.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①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B.①不以迁谪介意    
    ②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①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②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D.①丐郡,得知太平州    
    ②至之九日罢,主管太龙观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对此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一句文言文断句。(3分)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将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3分)
  译文:                                                                                          
                                                                                           
  ②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4分)
  译文:                                                                                          
                                                                                           
二、(35分)


展开余下试题5.D丐:请求、乞求
6.C(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焉:前为代词,译为“他”,后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介词,前表比较,泽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
7.B(A“幼”句表现他的聪慧,“母”句表现他的孝顺。C“蜀”句表现他的淡泊,“乐”句介绍他的名号的来历。  D“丐”句表现他的直率。“至”句介绍他被罢免知州后新的官职)
8、B (该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已,并非赵挺之所指使。)
9.文言文断句和翻译。(10分)
(1)文言断句:(3分)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文言文翻译(7分)
  ①译文: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华(或译为“看中了他的诗文”亦可),留他再任教。(教授:担任教授。才:认为……有才华。翻译各1分,整个句子翻译顺畅1分)
  ②译文: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笃:副词,很,非常。弥:满。庐:造房子。殆:丧命。词语翻译共2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整个句子翻译顺畅1分)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衰、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①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故京师饮酒者得醇旨,辄号曰“顾健康”,言醑②清且美焉。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①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各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