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6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2]
08-09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08-09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 5页,第Ⅱ卷 5至 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 35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一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漪沦/罗绮       长篙/蓬蒿       蝉蜕/脱壳      猝然/鞠躬尽瘁
   B.颓圮/杞忧       峻峭/骏马       发酵/校勘      蓊蓊郁郁/老翁
   C.珊瑚/删减       流岚/斑斓       绰约/啜泣      踟蹰/踌躇满志
   D.絮聒/恬淡       慰藉/狼籍       寥廓/开阔      懦弱/相濡以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缥缈  风致  缘故  变幻莫测  残羹冷灸
    B.磨练  班驳  酣眠  至理名言  游目骋怀
    C.和睦  烦躁  蔑视  毕恭毕敬  卧薪尝胆
    D.肆业  树阴  袅娜  戛然而止  不遐顾及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两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科学与诗歌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我们的先辈却能把两者熔为一炉,统一和谐, 天衣无缝,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不朽的名诗佳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在北京一些中央媒体工作的外籍人士注意到,媒体上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C.二十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悲观主义者的错误观点。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吾其还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共其乏困(又乏又困的人马)
  B.朝济而夕设版焉( 筑土墙用的夹板)      欲其旅进旅退(俱,共同)
  C.丈夫二十不取(男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谁)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本来)
7.对于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现代作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代表作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春》等,散文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B.艾米莉•狄金森,19世纪法国女诗人。她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象清新。她被视为20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C.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坟》,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等。
  D.《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它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 —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测 谎 仪 
   说到“测谎”, 我国首屈一指的“测谎”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显得很无奈。他说,过去长时间被人们称之为“测谎仪”的仪器,其实是错译、错传、错用,英文poly-graph,准确的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这项技术的科学称谓,应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根据法律规定,测谎结果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用,只是提供辅助参考)。“测谎”只是民间的俗称,不是科学称谓。 
  武教授说,现在一说“测谎”,大家都以为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其实,口供是绝对不能测的。首先,口供的来源可能不正常,可能存在着指供、诱供。这项技术绝对不能检测这些东西,也很难检测清楚。 
  从根本原理来说,这种技术应该叫“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包括投毒,包括特大的一些盗窃,以及拐卖人口等等)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 
  “测谎仪”(姑且沿用俗称)是如何把罪犯的心理痕迹呈现出来的呢?武教授说,“测谎仪”主要是通过皮肤电阻、呼吸和血压真实记录测试人当时的内心变化,真正的作案人会在这三项指标上露出马脚来。 
    测试中“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呼吸。我们知道,人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实际上是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应该说占的比重不大,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解,但是他对前两个调解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调解不了。 
  武教授说,在实践中,他总结出在实案中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必须具有六大阶段,即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所以,测试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学、侦察学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在设计试题时,首先是题的意思要明确,不能让被测人的理解出偏差,如果理解错了,当时出现的心理反应就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用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会被找出来。 
    总之,这项技术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技术。 
8、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
  B、“测谎”是它的民间俗称,这种俗称不符合其科学原理。 
  C、它的英文名称是“poly-graph”,准确的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  物记录仪。
  D、这项技术不能用于测试嫌疑人的口供。
9、下面表述,不能作为“这项技术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技术”依据的一项: 
 A、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 “供”出来。 
 B、皮肤电阻是任何人调解不了的。 
 C、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用一个标准来测试。 
 D、这种技术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被测试人在测试过程中不说话,但只要在测试中呈现犯罪心理痕迹,就完全可以定罪,让该名罪犯受到法律的制裁。 
  B、在设计试题时,测试人员必须认真谨慎,不能出一些有歧义的问题。因为如果被测人理解错了,被测人就会成为罪犯。 
  C、气功就是一种专门调节脉搏的健身术。
  D、我们生活中经历过一些重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细节好象已经忘记,其实记忆中还存在这些信息,甚至可能终生保留。
 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展开余下试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于诸侯                  质:(到别国)作抵押
    B.因厚馈遗子楚              遗:遗留,使……留下
    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行:做,这里是“使用”
      D.亦招致士                  致:招引,使……到来
 1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王)前者争为太子矣
    B.非有(金)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C.遂以得归(守者吏)
    D.布(于)咸阳市门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
     ①车乘进用不饶                   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         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不韦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B.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与种种溢美之词,使子楚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
      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客观上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
      D.吕不韦效法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主持门客著书立说以壮秦国的声威。
                   第Ⅱ卷(共 115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四.(共21分)
15.文言文翻译(8分)
(1)课文翻译: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2分)
(2)翻译划线句子
① 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3分)
②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3分)
16.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8分)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4分)
    杜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春夜喜雨》的艺术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下列空缺处(5分)
(1)群臣吏民,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展开余下试题(2)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三月的春帷不揭,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共22分)
                            高山流水       
                                            余秋雨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
    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要。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了。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的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却了你的大半生命。
    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缥缈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那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以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个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好像死者与撰写挽联的人是当代知音,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撰写挽联者的感觉绝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惟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但我们对此又不能生气,如果死者另有知音名单,为什么不在临死前郑重留下呢?可见对大多数人来说,直到生命结束都说不清楚明确的友情序列,任何人都可以来临时扮演一下。几十年的生命都在寻找友情,难道一个也找不到?找到了,而且很多,但一个个到头来都对不上口径,全都是错位了的友情。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本文以作者的内心感受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看法以及对高山流水                        般友情的向往,笔触自然而动情,令读者为之动容。
 &nbs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08-09年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