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0]
2009年上海崇明中学语文模拟题
  09年最新的上海语文模拟题
上海崇明中学
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
老谋子的老陕情
雷抒雁
①我敢说,再换一百个人,也没有人会为奥运会的开幕式选择击缶开场。天啊,2008尊缶,2008位英俊威武的后生,敲着些鼓不是鼓,钟不是钟,鼎不是鼎的大家伙,嘭嘭有声,每击一下,如同触了电门,便有白色激光闪烁,瞬间又消失在暗夜。在那击打声伴奏下,沉沉的一片苍然之声,吟诵的是两千多年前圣人的古训,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九万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包括各国政要,达官贵人,早被那缤纷的焰火燃得心潮澎湃,如痴如醉;更有这广场上阵势宏大,神秘古奥的中华古老文化的演绎,宛如进了龙王爷的水晶宫,双耳双目都忙不过来了,谁还顾得去追问那两千多人敲打的是何物,为何要敲打这奇特物件。 
  ③缶为何物?莫说外国人不懂,中国人大约懂的也不多,自然也就很少有人知道这“缶”与陕西有何渊源。 
  ④不信,你看我手机上这条短信,陕西一位作家朋友发来的,质问:“老谋子怎么不弄段秦腔?”我心想,击缶刚过,又要听秦腔,奥运会终归不是陕西办的吧!
  ⑤不过,就这“缶”咱得挖根儿说道说道。 
  ⑥何为缶,最早,也就是瓦盆瓦罐! 
  ⑦据说陕西人吃饱饭爱敲碗,打着点儿唱些乱弹。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说到缶,认为“秦人击之以节歌”。所谓“节歌”就是按拍击节,伴以唱歌。 
  ⑧《汉书》里记过一个倒霉鬼叫杨恽,此人是司马迁的外孙,当官不顺,被罢官失爵。但他赋闲在家,心仍不甘,给朋友写信,说起自己的生活:“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古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呜呜。”饭后击缶唱歌,当然不是罪,但有人密告汉宣帝,说这杨恽心怀不满,近日的日食出现,是他干的。结果糊涂的皇帝便把这位爱击缶的狂徒给腰斩了。 
  ⑨《史记》中的名篇写赵惠文王和秦昭王的渑池之会,秦王逼赵王为其鼓瑟,并让秦御史记了下来。蔺相如以为这有辱赵国国体,就对秦王说:“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缶以相乐。”秦王不干,蔺相如便说:“五步之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秦王无奈,“为一击缶”。赵御史立即写入史书:“秦王为赵击缶也。”
  ⑩看看,这击缶果真是秦人喜好的玩意儿。不说百姓,即便帝王贵胄,也时时一击为乐。 
  ○11缶是什么样子?说法不一,样式也不一。从甲骨文字形看是上有盖子、下为可以盛酒浆之类的器皿。多为陶器,后来也有铜器。 
  ○12其实,远古之时击缶之风也不只是秦人。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也是击缶。齐景公每每酒宴之后,除冠解衣,击缶而歌。可见,齐人也爱这个调调。 
   ○13不过,人们总还是把击缶与秦人连在一起。这大概是和秦人粗犷率直、慷慨激昂的地域性格有关。瑟,是弦乐,雅致,需专门训练才可以鼓;缶,是瓦器,酒酣耳热,随手拿起筷子就可以敲打伴歌。 
  ○14陕西人好用打击器乐。不久前,一群民间艺人自拉自唱秦腔,名曰《老腔》,既有领唱,又有合声。唱到最狂时,那位口叼旱烟袋的老农,竖起木凳,手执一方形木块,使劲按节击打,那种狠劲,直打得木屑四飞,木块碎裂,赢得惊雷一般经久的掌声。听得台下的观众,散了场心还怦怦直跳。 


浏览完整试题○15老谋子把缶造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器物,用以广场表演,我看有几个好处。一是古朴。几千年前的器物,配以《论语》古话,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二是单纯。击缶是为了击节伴歌。缶音单纯,不比鼓声,嗡嗡回响,震人耳膜,夺人歌音。试想,此夜,有2008面大鼓擂响,岂不声震屋瓦,一如惊涛裂岸;值此热汗挥之不绝之际,谁还坐得住!三是吉庆。这是缶的文化内涵。《易》曰:“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可见只是呜哇乱叫,无缶伴奏,会让人生出恶感。击缶被赋予了吉祥的文化含义,大约是开幕式用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16张艺谋,陕西人氏,根在陕西,文脉也在那里。一部《秋菊打官司》,故事原为安徽传奇,被他移植到陕西,赋以陕西文化色彩,为电影增了不少光彩。这一回,用的是“缶”。我想这大概只是取了一个概念,不必为之较真。不管怎么说,从此人们知道击缶是什么。陕西文化,又一次帮了老谋子。
                                    (选自2008年8月24日《今晚报》,有删改)
1.文中“缶”的读音为   ;第⑨段中提到《史记》中的名篇为    。(2分)
2.第⑧段和第⑨段举《汉书》和《史记》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2分)
3.第②段“宛如进了龙王爷的水晶宫”一句中“水晶宫”的含义是           。(2分)
4.对“缶”的介绍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最早的缶其实就是瓦盆瓦罐,多为陶器,后来也有铜器。
B.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击缶开场,表达了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热烈欢迎。
C.人们总是把击缶与秦人连在一起主要是和秦地的独特地域性有关。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缶被赋予了古朴、单纯和吉祥的文化含义。
5.纵观全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选择击缶开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3分)
马 缨 花
季羡林
①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②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③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④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
⑤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⑥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⑦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⑧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⑨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⑩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深夜里,我看到的马缨花也仿佛总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下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11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12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展开余下试题1962年10月
6.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         。(3分)
7.第③段作者说有孤寂之感,原因是              。(3分)
8.第⑩段写道“即使是在深夜里,我看到的马缨花也仿佛总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下一样”,请简析这句话的含义。(3分)
9.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④-⑦段的主要内容:             。(3分)
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全文以“马缨花”为载体,寄托了自己对于新旧两个不同时代的情感。
B.过去的“马缨花”象征黑暗阴森凄苦,现在的“马缨花”则象征光明生机活力。
C.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里的生活,是为了表达当时内心的孤寂以及对旧时代的厌恶。
D.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等方式于一炉,结构看似松散,主题却十分显明。
E.文章在写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时隐隐约约透出作者的伤感情绪,读来让人挥之不去。
F.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语言平实,描写细腻,感情真挚自然。
11.作者在第⑩段写道:“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这个比喻新颖精奇,请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赏析。(5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2.(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6)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7)不应有恨,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礼记•学记》)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此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离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尚未遭到战乱骚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 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建成,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
13.杜甫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1分)
1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统领全篇。中间四句,紧紧扣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B.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却隐含着些许悲苦之情。
C.在艺术处理上,此诗有独特之处,首联两句的“江”字、“村” 字都出现过两次,这里用一对复字反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
D.这首诗写得恬静幽雅,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5.杜甫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请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8分)
(霍)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①,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②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长公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③,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④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⑤大以是怨光。
【注】①七尺三寸,约合1.68米。②“谊”通“义”。③婕妤,宫中女官名。④尚主:娶公主为妻。⑤长主,即长公主。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止进有常处(        )     (2)郎仆射窃识视之(        )


展开余下试题   (3)众庶莫不多光(        )   (4)而德长公主(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    B.天下想闻其风采
C.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D.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18.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主者   B.长主大以是怨光
C.云无心以出岫         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②桀因帝姊长公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
20.文中能够表现霍光“资性端正”的事情分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其一:                                      
其二:                                          
(六)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古之人有德善功烈可名于世,殁则后人为之铸器以铭,而俾传于无穷。至汉,杜子夏始勒文埋墓侧,遂有墓志,后人因之。盖于葬时述其人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卒葬年月,与其子孙之大略,勒石加盖,埋于圹前三尺之地,以为异时陵谷变迁之防,而谓之志铭;其用意深远,而于古意无害也。迨夫末流,乃有假手文士,以谓可以信今传后,而润饰太过者,亦往往有之,则其文虽同,而意斯异矣。然使正人秉笔,必不肯徇人以情也。

为人作墓志铭,不填事迹,则求者不甘;多填事迹,则见者不信。其至无可称述,不得已转抄汇语及众家刻本以应之,譬如传神写照,向死人面上脱稿,已不克肖,况写路人形貌乎?吾愿世人生前行些好事,做个好人,勿令作者铭者执笔踌躇,代为遮盖也。
21.写出下列两个“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甲文“殁则后人为之铸器以铭”中的“之”,指代的是         。 
   (2)乙文“不得已转抄汇语及众家刻本以应之”中的“之”,指代的是_____。
22.从甲文看,墓志铭“用意深远”在于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从乙文看,让“作者铭者执笔踌躇”的根本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4.甲、乙两文的写作意图不尽相同,甲文主要是用来                  ;乙文主要是用来                      。(4分)
二、70分 
25.作文
以“半道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4分)
1.(2分)fǒu  《廉颇蔺相如列传》
2.(2分)击缶是秦人喜好的玩意儿。
3.(2分)拥有无数世界各地观众、焰火缤纷、演绎着神秘古奥中华古老文化的奥运会开幕式广场。
4.(3分)C
5.(5分)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的热烈欢迎之情;缶用以广场表演,显得古朴、单纯而吉祥喜庆;张艺谋是陕西人,根和文脉在陕西,自然而然会选择秦人传统上喜好的击“缶”开场。(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5分)
(二)(23分)
6.(3分)以动衬静  住所环境的幽深寂静
7.(3分)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1分);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2分)。
8.(3分)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1分);同时也表达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2分)。
9.(3分)写马缨花对自己心灵的抚慰以及自己对马缨花的怀念。
10.(6分)A F(B项:过去的“马缨花”虽长在阴森凄苦的环境里,但却给作者以心灵的慰藉,不是黑暗阴森凄苦的象征;C项:这样写是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D项:本文结构清晰,前后对比,章法严谨;E项:即使写过去生活,也表明作者的乐观和坚强,而不是伤感)
11.(5分)这样表达更为生动形象(1分);作者写“光与影的对比”实质是写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1分),“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9年上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