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6]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YCYi
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择题答案须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须答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未按要求的不予评分。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答题纸和作文分别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桑梓(zǐ) 抑郁症(yù) 张皇失措(cuò) 花径不曾缘客扫(jìng)
B.秩序(zhǐ) 口头禅(chán) 单枪匹马(pī) 多行不义必自毖(bì)
C.给养(jǐ) 返回舱(cāng) 委屈求全(qū) 冒天下之大不讳(wěi)
D.胴体(tóng) 软着陆(zháo) 分道扬镳(biāo) 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很多人非常不相信广告,可他们在消费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却仍是广告,这一悖论充
       分           出消费者的信任困境。
  (2)在读博士生跳楼自杀,家长公开遗书,意在        世人要珍爱生命和学会感恩。
  (3)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电子邮件已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
A.反射    警示    媒体 B.折射    警示    媒介
C.反射    提醒    媒介 D.折射    提醒    媒体
3.下列句子后面括号里的成语与句中引号内的词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    )
A.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位公安厅厅长就是因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才被拉下水的。(耳濡目染)
B.他这个人“口里蜜蜜甜,心里一把锯锯镰”,你初次和他交往,可一定防着点。(口蜜腹剑)
C.那掌班的说,咱班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都是“呱呱叫”的角色。(出类拔萃)
D.常言道:“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使我们厂子扭亏为盈。(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欧盟委员会2006年3月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欧盟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差距十分悬殊。
B.焦裕禄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C.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繁荣文化市场,谁能说未必没有一定的好处呢?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切叶蚁
    美国的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
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浏览完整试题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英才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被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出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CY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5.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6.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的抗生素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
闻其说。”
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见注一)、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元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见注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见注二),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西海:指蜀国。
③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①臣请谒其故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①而天下不以为暴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①以因于齐、赵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9.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周的原因的一项是 (    )
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②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③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⑤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⑥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展开余下试题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6分)
译文:                                                                  
                                                                            
 (2)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4分)
译文:                                                                  
                                                                            
12.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3.古诗文名句默写。(两小题任选一题)(5分)
   (1)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2)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
    历代文人大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曹操在《短歌行》中“                 ,人生几何”;李白在《将进国》中抒发“人生得意须尽欢,                    ”的感慨;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                     ”;苏轼在《赤壁赋》中“举酒属客,                   ,                 ”。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
一棵野豆秧
李  瑛
这是多年前经历的一件小事,但我却总是难以忘怀。
那是秋天,我们乘两辆越野车到西藏去,车子整天颠簸在青藏高原漫无涯际的荒滩上,窗外旋转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的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除了铺向大地尽头的单调的电线杆和低空偶尔掠过一两只大乌鸦外,没有任何明显的标志物可以告诉我们已到什么地方。一次停车小憩,我跳下车来,争促的心跳使我意识到这里的海拔起码已在4000米以上;脚下全是被强烈的风蚀作用造成的斑驳的荒滩,碎石沙碛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坚硬的地表,舒缓起伏的荒原上留下一片片风的形状,在稀稀疏疏的不知名字的野草下,白色的大沙粒闪着芒刺的光芒。忽然,在脚下沙碛缝隙间,我发现一棵野豆秧,不错,真是一棵野豆秧,孤零零地生长在那儿,这使我大为惊异,这样的地方竟有这样的生命。我弯下腰来仔细观察,它矮小的褐色的茎秆上挣乱地生长着几根枝杈,灰色的羽状的复叶几乎是匍匐在地面上,枝头高挑着3只黄褐色的干瘪的小豆荚,在寒风里瑟瑟颤动。我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生命能在这样的地方存在的理由,但它却长大了。真是一个奇迹!我想,这偶然的机缘,可是我和美的一次真正的邂逅!在这么浩瀚的荒滩上,有谁知道它呢?这个奇怪的勇敢的生命,这个顽强的生命之美,立即激起我心灵强烈的震撼。
这真是一棵野豆秧吗?它不像故乡田野里常见的大豆、绿豆的那种豆秧。它是否已经发生变异?它还是被子植物吧?是草本的吗?我对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全然无知,它是属于哪一种、哪一属、哪一科的呢?
它恐怕不是这里的原生植物,那它又是怎样、从什么地方来到这荒僻高原的?
在这样贫瘠的地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它竟然挣扎着长大了,它是怎么生长起来的?
在它生长的全过程中,抽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之间,它有适应,有抗争,有新变,曾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艰辛!
这里,春天醒来得很晚,它几月才吐出一丝碧绿染绿荒滩;几月才展瓣开花,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或别的什么颜色的,把自己仅有的一抹颜色和妩媚献给脚下的大地;这3只瘦弱的小荚果成熟了吗?成熟爆裂之后,会把孕育的种子弹射出去以求再生吗?
它只身离开自己的种群来到这个苦地方,不害怕吗,不感到孤独无助的寂寞吗?呵,它的意志是何等坚强啊!


展开余下试题它一定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它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呢?梦和期冀又是什么呢?在苍茫大地上、寥廓长天下,这个微小却美丽的生命,给宇宙带来了什么,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了什么?讯息、回答或启示?
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种子,每一生命力都在新变中寻找自己并发现自己,这是它的最高选择。哦,这个世界多么神奇而美丽!认识大自然的秘密真是一种享受!
我几次想把它掐下来夹进本子里,几次伸出手又几次收回来,我怜爱它,又恐这怜爱会伤害它的尊严和精神。它自从生下来始终未移半步,心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扎下根去,生长。
它可能已意识到了自己非同寻常的生命价值和自己的品格所独具的魅力,它要用生命照耀高原。也许,它已意识到自己有传承物种的责任,它不是一个要征服世界的勇士,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生活中的强者,它要把自然的秩序和进化的法则告诉给未来的子孙……
之后,我们离开那里继续赶路,但那棵野豆秧,它金属丝般坚韧的茎,细小的叶片和那3只扁扁的黄褐色的小豆荚,连同它们淡淡的影子,却永远摇曳在我的心头。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它还要继续承受烈日苦晒、风沙抽打,直到冬天来临,严寒飞雪会把它紧锁压折了吧?真的,明年它还会生长吗?
大自然的严酷是强大的,但生命的爱与美更强大。
在那片辽阔无边的莽莽荒滩上,很荣幸,我可能是见到它的第一个人;我离开后,恐怕再没有人能见到它……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那个酷爱大自然的法国古典作家朱尔•勒纳尔说过的一句十分有趣却又发人深省的话:神创造出奇妙的自然,显示了万能的本领,造人却是一个失败。
14.文章说:“这偶然的机缘,可是我和美的一次真正的邂逅!”请回答“真正的邂逅”的含义。(4分)
    答:                                                                   
                                                                           
                                                                           
15.“一棵野豆秧”竟然使得作者倾情关注,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棵野豆秧”的形象。(4分)
    答:                                                                   
                                                                           
                                                                           
16.作者从“一棵野豆秧”上得到了什么感悟,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6分)
    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