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2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9]
河南省卫辉市一中高二Ⅰ部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
卫辉市一中高二Ⅰ部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笑靥(yàn) 瓦砾(lì) 刽(guì)子手 霎(shà)时间
B.嗟(jiē)怨 连累(lěi) 恁(nèn)时节 干(gān)家缘
C.绣衾(jīn) 奇葩(pā) 物阜(fù)民丰 哥哥行(háng)
D.信笺(jiān) 挣(zhèng)揣 享(xiǎng)富贵 白泠(líng)泠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服帖 罪愆 放诞无礼 劳燕分飞
B、板滞 怂勇 插科打浑 面面相觑
C、纨袴 饿殍 殉私枉法 前合后偃
D、狼藉 诡秘 好高鹜远 自惭行秽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B、上海人认为对随地吐痰的恶习不能等闲视之,因此早在1984年就将乱吐痰列为非法行为;现在在上海随地吐痰要罚款200元。
C、他这人平时不干正事,不求上进,蛮横无理,领导和同事对他没有良好评价,觉得他是一个百无聊赖的人。
D、旭日东升,朝霞普照,同学们在回光返照中,迈着愉快的步伐去郊游,一路上欢声笑语,大家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快。
4.、给下边一段文字的末尾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子(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快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难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做“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成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物性格或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记叙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作意好奇”,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底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识地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浏览完整试题5.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作者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因为这些志怪、志人故事只能称作小说的雏形或嚆矢。
B.因为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
C.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还缺乏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也缺乏鲜明的性格。
D.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6.标有横线的“孕育着小说的因素”在文中是指哪几类?( )
A.神话、寓言、志怪小说 B.神话、寓言、历史散文
C.神话、寓言、志人故事 D.神话、寓言、历史散文、志怪小说、志人故事
7.按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的一项是( )
A.《柳毅传书》《三国演义》《夸父追日》《子夜》
B.《柳毅传书》《红楼梦》《阿Q正传》《老残游记》
C.《西游记》《周处》《李自成》《百合花》
D.《儒林外史》《守株待兔》《荆轲刺秦王》《家》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的形式” 。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关于这个“变迁”,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变迁”应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来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寄寓于文字之中。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①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②入蜀 ,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但免官而已。……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琬出类蔽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三国志》
[注] ①泉陵,地名。 ②先主,指刘备。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 除:免官
B、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安:保卫安全
C、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数:计算数量
D、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 非:错误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乃不加罪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C、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诸葛亮对蒋琬评价的一组是( )
①蒋琬,社稷之器 ②其为政以安民为本 ③愿主公重加察之
④公琰托志忠雅 ⑤后事宜以付琬 ⑥琬出类蔽萃,处群僚之右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琬是蜀国名臣,诸葛亮非常了解他,也十分器重他;蒋琬曾几度领兵出征,诸葛亮总是为他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二人配合十分默契。
B、刘备到广都,看到蒋琬不理政事,喝得大醉,因此大发雷霆,要惩办蒋琬,幸而诸葛亮竭力劝谏,才使蒋琬免于被杀。
C、诸葛亮逝世后,蒋琬表现出出众的才华,他镇定稳重,处乱不惊,渐渐树立起了威信。
D、蒋琬与杨戏谈话一事,显示了蒋琬待人宽厚,气度宽宏,明辨事理,不听谗言,为人正直的品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1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但免官而已。(3分)
译文:
(2)琬出类蔽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本诗在形式上属于七言 。诗歌首句通过桑树无叶、土地生烟形象地表现了 。(2分)
(2)这首诗运用地主要写法是什么?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关汉卿《窦娥冤》)


展开余下试题(2)碧云天, , ,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4)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6、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6分)
17、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18、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
19、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6分)
六、(12分)
20、下面的一段话摘自某报,划线部分有的存在语病,自选四处加以改正。(4分)
某市曾连续在两年国家考核中①成绩名列最末,对市委、市政府触动很大②。市政府提出“为首府争光,为城市雪耻”③的口号。市委书记指出:“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④”要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一把手同时抓环保工作⑤,并把其纳入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⑥,实行一票否决的干部管理体制⑦”。
a、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 ______ ____
b、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 ___________
c、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
d、第______处改为_____ __ 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加括号部分的语序,使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4分)
在怡人岛,游客可尽情感受(热带雨林的神秘浪漫,憨态诙谐的海兽献艺,海洋生物的斑斓神奇,人鲨共舞的惊心动魄)。
调整为:
22、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两个与其表意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
如果不能浩荡成一方大海,那就流淌成一条小溪,潺潺而歌,为大地演奏纯净的音乐。


七、(60分)
作文见答题卷。
卫辉市一中高二Ⅰ部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18分)
13、 (1) 译文: (3分)
(2) 译文: (3分)

14、(1)本诗在形式上属于七言 。诗歌首句通过桑树无叶、土地生烟形象地表现了 。(2分)
(2)答:
(4分)
15、(6分)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关汉卿《窦娥冤》)
(2)碧云天, , ,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4)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22分)
16、
(6分)
17、
(4分)18、

(6分)
19、



展开余下试题
(6分)
六、(12分)
20、(4分)
a、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调整为:
(4分)
22、

(4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一次别人,让生活充满阳光。人际之间,同样需要欣赏。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则是一种不幸和悲哀。欣赏一位知己固然发自内心,欣赏一位对手也无须太多理由。因为,是对手赋予了竞争以灵感……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让你在欣赏中找到知音,在知音中邂逅温馨,在温馨中拥抱真情。
请以“欣赏别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要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C D B B A D C B A
5.D(注意信息的准确性)
6.B(注意前文中有“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和“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两句,清楚地表明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7.B(A项的《夸父追日》是神话;C项的《周处》是志人故事;D项的《守株待兔》是寓言)
8.A(应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作品内容”三个方面)
9、D[a.授官 b.安抚 c.多次]
10、C [ a.凭借,介词;用,介词 b.于是,连词;才
c.和、同,介词; d.用在主谓短语间的结构助词;逃到,动词]
11、B[ ③是诸葛亮对刘备的请求 ⑤表现诸葛亮信任蒋琬 ⑥是诸葛亮死后的事]
12、A
13、 ①先主向来敬重诸葛亮,于是不加罪于蒋琬,只是免除他的官职。(雅、但两字各1分,句意正确1分,共3分。)
②蒋琬才能出类拔萃,超过众官员,既没有悲伤的神色,也没有喜悦的神情。
(译句应补充“才能”“才干”字样,第二句可译为“处于众官员之上”,“既……又”的句式应保留。3分)
参考译文: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二十岁时与他的表弟泉陵县人刘敏都很有名气。蒋琬凭着州书佐的身份随刘备人蜀,被升任为广都县长。刘备有一次外出视察时,突然来到广都县,看见蒋琬不理政事,当时又喝得烂醉。刘备大怒,要治罪惩办他。军师将军诸葛亮求情说:“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人才,他的才能不在于治理一个百里范围的小县。他治政以安定百姓为根本,不把外表的装饰放在首位,希望主公再三考察他。”刘备一向敬重诸葛亮,才没有治他的罪,匆忙之中只免了他的官。不久,蒋琬被提升为什邡县令。刘备作了汉中王之后,蒋琬入宫作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成立丞相府署.征召蒋琬为东曹掾。后来升为参军。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蒋琬与长史张裔共同主持留守相府的事务。建兴八年,蒋琬代替张裔任长史,加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带兵外出征战,蒋琬总是以足够的粮食和充足的兵力供给前方。诸葛亮常说:“公琰以他的忠心和正直来寄托报国的志向,他是辅佐我完成统一事业的人啊!”给刘禅上密表说:“我如果有什么不幸,后事应托付给蒋琬。”
诸葛亮死后,刘禅任蒋琬为尚书令。当时诸葛亮刚去世,远近的人都忧心忡忡。蒋琬才智出类拔萃,处群臣之首.既无悲伤流露,又没有喜悦的神色,神态举止,和平常一样。由此众人心中渐渐佩服他。
东曹椽杨戏平时待人简慢,蒋琬与他谈话,杨戏有时不理不应。有的人想要在蒋琬面前陷害他,说:“您与杨戏说话,他不理不睬,杨戏不尊敬上级,不也太过分了么?”蒋琬说:“人的心性不同,和人的容貌一样千差万别;表面赞同,而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引以为戒的。杨戏想要赞成我呢,却不是他的本心;想要不赞成,又暴露了我的错误,所以他默然不语,这表现出他的诚实。”他的爱憎好恶合于道理,都像这样。
14、⑴ 绝句 旱情严重(2分) ⑵ 运用了对比的写法。(2分)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对豪门的愤慨。(2分)(意思正确即可)
15、⑴ 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 ⑵黄花地,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
⑶思无邪 (4)旧时王谢堂前燕(6分)
五、16、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6分)
17、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4分)
18、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
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
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6分)
19、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6分)
六、20.第1处改为“曾连续两年在国家考核”;第2处改为“这件事对市委、市政府触动很大”;第4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卫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