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23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松江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监控
松江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监控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案与作文均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2.答题时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请用黑色水笔答题,不得使用圆珠笔答题。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朗润集》自序
季羡林
①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学习着写一些东西,到现在已将近有五十年了。中间曾有几次机会,能够编成一个集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编成。一直到今天才能够把找得到的东西汇总在一起,编成这个集子。对过去将近五十年的回顾,于我来说,简直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看了集子中的这些所谓文章,无论从质的方面来看,还是从量的方面来看,都显得非常单薄,中国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我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②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对散文这种体裁就特别感兴趣,特别喜爱。我觉得它兼有抒情与叙事之长。你可以用一般写散文的手法来写。你也可以用写散文诗的手法来写。或写行云,舒卷自如;或如流水,潺湲通畅;或加淡妆,朴素无华;或加浓妆,五色相宜。灵活方便,得心应手,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绘风景、记述所见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然而,当时有学问的教授却告诉我们这些学生说,散文这东西可了不得呀!世界上只有英国有散文,可以勉强同英国争一日之长的只有法国。我逖听之下,悚然肃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我从小就背诵的《古文观止》之类的书就都是散文,而且是最好的散文;只有一部分可以归入杂文。我们中国其实是散文最发达的国家。前后《出师表》、《桃花源记》、《陈情表》等等都是百读不厌的散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所谓唐宋八大家,其实都是上乘的散文作家。中国旧时经、 、子、集四部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散文。近代的鲁迅、朱自清也都是散文作家。无论是从量来看,还是从质来看,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散文也比不上中国。
③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创作曾有过很多流派。有的诗人主张以性灵为主,有的诗人主张以神韵为主。还有一些诗人主张别的学说,总之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是,在散文方面,好像没有这样许多流派和理论,尽管古代散文作家也是各人有各人的风格,明眼人一看就能够分辨,决不会混淆。唐代韩柳并称,而散文风格迥乎不同。宋代欧苏齐名,而文体情趣,俱臻妙境。他们好像也努力培养自己的风格,努力的痕迹与阶段昭然可观。在这方面,他们又有继承,又有创新,各具风格,各极其妙。到了明末,公安派和竟陵派各树一帜,在文坛上平分秋色。当然,除了这些流派外,正统的继承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家仍然很有影响。此风沿袭直至清代。到了咸同时期,龚自珍等异军突起,才给中国散文的创作增添了不少新的色彩。五四以后,六十年来,散文作家如林,既继承先人,有借鉴异域,光辉灿烂,远迈前古,如果再回顾中国两千年的散文创作史,我们就都会感觉到,我们散文的园地,也同诗歌的园地一样,是百花争艳,群芳竞美,姹紫嫣红,花团锦 (cù)的。这就使我更加喜爱散文这个文体。每当花前月下,风晨雨夕,在海天渺茫的巨轮上,在苍穹万里的飞机中,在紧张的会议之余,在繁忙的访问之后,一编在手,如对故人,如饮醇醪。书中的文章,有的雄放,有的流丽,有的记述人物,有的描绘山水,文体不同,各擅千秋,丽词佳句,纷至沓来。此时我真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的心潮随着文章的内容而跳动,我的感情随着作者的感情而亢奋,胸襟开扩,逸兴遄飞,身心疲劳,一扫而空。历史上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不一定同意,更谈不上什么共鸣;但是他们那别具一格的文体,奇峰突起的结构,对祖国自然风光的描绘,对一些正义行为的歌颂,仍然能使我感动,使我兴奋。艺术享受,无过此矣。此时我真感到能使用汉文这种文字是一种幸福,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
浏览完整试题
④至于我自己写的散文,那只能算是一些习作,是一种坚持了五十年的习作。因为我喜爱别人写的散文,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因而对自己写的习作也未免有情,好像有一些父母偏爱自己的不一定成器的子女一样。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编选我自己写的一些散文的。
⑤不管怎样,在写作散文方面,我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我的这点想法,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但是我总觉得在这方面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到这个园地里来一试身手,抒发我们的意志和情感,抒发我们向往人类的最高理想,抒发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情操,让祖国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封一邑,都能焕发光彩,增添情趣。谈身边“琐”事而有所寄托,论人情世局而颇具文采,因小见大,余味无穷,兼师东西,独辟蹊径。让我们的散文园地里真正百花齐放,万卉争春,歌颂新风,鼓吹升平。我自己虽然目前还做不到,然而当追随诸君子之后,努力为之。
⑥我虽然已经有了一把子年纪,但在老人中还算是年轻的,我既不伤春,也不悲秋,既无老之可叹,也无贫之可嗟。生当盛世,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活许多年,多做许多事。鲁迅先生晚年,也曾急不可待地想多做点事情。我今天似乎能够更加具体理解鲁迅的心情。今天中国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越活越年轻,我们都很有信心看到四个现代化的完成,也将尽上自己的绵薄,促其完成,鞠躬尽瘁,老而后已。
⑦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已经住了将近二十年,这是明清名园之一,水木明瑟,曲径通幽,绿树蓊郁,红荷映日,好像同《红楼梦》还有过一些什么关系。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也很喜欢“朗润”这个名字。出一本集子照规矩总要起一个名字,而起名字又是颇伤脑筋的事。我想偷懒一下,同时又因为我的许多东西都是在朗润园写成的,又似乎还没有别人用过这个名字,为了讨巧起见,就以朗润名吾集。
1.在文中方格内填入恰当的字:经、 、子、集;花团锦 (cù)(2分)
2.根据第①段内容推断,“种种原因”中应包括的原因有:(2分)
(1)
(2)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的段落大意 (2分)
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不属于一般书序写作要点的一项是…………………( )(2分)
A.评论文体优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散文比得上中国的散文发达。
B.描述选编心情——像有一些父母偏爱自己的不一定成器的子女一样
C.表达创作追求——让我们的散文园地里真正百花齐放,希望为社会多做一些事。
D.阐释命名原因——在朗润园已经住了将近二十年,许多东西都是在朗润园写成的。
5.纵观全文,结合季羡林的《漫谈散文》,谈谈你对散文这一文体的认识。(至少三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3分)
风 竹
贾平凹
①我曾经问过老者:风是什么?来无消息,去无踪影,倏乎似弦丝弄音,倏乎又似惊雷般滚过,不知道究竟是怎样个形象呢?答曰:此天籁,地籁,宇宙自然之大籁也;其本无形,形却随物而赋,你如果在山上,可以看见它托起一根羽毛袅袅,那便是温柔形象;你如果在海边,可以看见它使水浪卷扬,浩淼色变,那便是暴烈的形象。
②我怅然了。居在城里,足未到过高山,身也未涉临大海,却是一块天地,仍是一块天地属我,则四堵墙内的不足五米方圆的一庭小院罢了。我怎么能看到风的形象呢?
③于是,我在院里植下了一丛竹。
④果然风附在竹上而显形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以生命的渴望观察着竹丛,终于明白了风是通过竹表现着它的存在的。清晨里,屋檐下的蛛网被露水浸得亮亮的,像是水银织就,竹丛后的卧石上,藓苔上茸了一层嫩绿。新篁初放了,叶子安静得像在梦里,正面是正面,复面是复面,一层一层叠起来,各自按着自己的身份各就各位。竹丛的地上,有一些去年脱落的叶子,白得像纸片儿,脉络还看得清楚,用手去捡,却全然腐烂了。太闷了,蚯蚓拼命地在土里松动,三个四个竹鞭顶起卧石,冒出尖尖的角来。一切都是静止的,风的形象该是严肃;太规律了,太统一了,死气沉沉的,我不知道我应该想些什么,应该说些什么。台阶下的草窝里有个不相识的虫子正慵懒地唧唧。
⑤白日过去了,黄昏笼罩了城市;风起了,晚空上的碎云也似乎有一种凄凄流动的音响。微风又是什么模样呢?我回到了小院,竹枝稳稳地,每一片叶子却在颤颤地激动,竹丛像一团软软的东西,这边凹下去,那边就凸出来,间或就分散了,但立即又聚集在一块,像是互相粘连着。风的形象原来也有平温、生气的时候,叶子各自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都分分明明地显露出来了。嫩叶抖擞着,浅绿得可人,一些深绿的衰老的叶子无可奈何地掉下去了,整个竹丛弥漫着一种爱,一种欲,摇曳出一首抒情的诗歌。
⑥但是,暴风常常就在夜里降到这个古老的城市里。一个可怕的罪恶的形象。竹子纷乱得没有一点秩序了,像一只秃头折翅的即将坠落的雏鸟,像一个披头散发的失夫的女人。房子里的烛光熄灭了,墙外巷口的路灯半昏半暗地照过来,竹丛忽地拉长着一个柱形,又忽地压下来,像一个扁饼儿;最上的叶子或许就弯下来,最下的叶子又闪到了上边,枝与枝相摩,发出嘎嘎响声;叶与叶冲撞着,使正面的反着了复面,复面的又拧成了正面,该落的落了,不该落的也落了;老枝有的折了,新枝有的也折了。
⑦风的形象见得多了,我又十分纳闷起来:风这么没有规律,它是依什么意志而变化的呢?便又请教老者,回答说:“它是在完满天地和宇宙自然的意志啊。”
“啊!不测的神秘!”
“好了,你知道了的不测,也就不必一定要去测了。”
展开余下试题
“这是为什么?”
“激情所致改变了认识,这也是深入了解事物真实的一种方式啊。”
⑧我听着老者的话,再不为风的无形的形而恨了,再不为竹的可怜飘摇而悲了。风是通过竹的眼睛看万事万物对自己到来的反应变化而完满天地和宇宙自然的意志的,而竹又在这种完满中变为天地和宇宙自然的一分子。实在是一种奇迹,我观察着竹丛观察得久了,这风竹上的意志的完满又通过我的眼睛,传递于我的心灵,使我竟也得到了生命的觉悟和完满呢?
⑨大海里的水蒸腾成天上的云,云又将雨降落下大地归流大海,而田野,村庄,庄稼,花草,树木却滋润了,满足了。钟将它的声音充满四周,但钟却仍是钟。将麝香携带千里,麝香物质不灭,千里的空气里却全是一种芬芳了。
⑩这是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意思,风竹却使我深深地理解了。
6.第①段中“其本无形,形却随物而赋”的意思是 (2分)
7.“不测的神秘”具体是指 (2分)
8.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风的哪些形象特点?(3分)
9.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这“实在是一种奇迹”?(2分)
10.根据你平时的观察,任选一个自然物象,如云、雨、山、水、树木等,作形象的描述。(80字左右)(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5分)
11.(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2)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3)落花水香茅舍晚,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诸子喻山水》)
(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王实甫《长亭送别》)
(7)青冥浩荡不见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 ,山登极顶我为峰。(林则徐)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13题。(5分)
【仙吕•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元)赵孟頫①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注:①赵孟頫出身宋朝宗室,宋亡后,无奈出仕元朝。
12.“仙吕”是这首小令的曲调,“后庭花”是_________。(1分)
13.任选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鉴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4分)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4.《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 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思想,后世并称 (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2)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 )
(3)人卒九州 ( ) (4)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
16.与“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18.本文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3分)
(六)阅读下面两封书信,完成第19-22题。(11分)
上荆公书
苏轼
某顿首再拜。近者经由屡获请见,存抚教诲,恩意甚厚。某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屦,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今来仪真,又二十余日,日以求田为事,然成否未可知也。若幸而成,扁舟往来,见公不难也。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固已无逃于左右。独其行义饬修,才敏过人,有志于忠义者,其请以身任之。此外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集医药,明练法律,若此类未易一一数也。才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等辈,实不易得。顾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望也。秋气日佳,微疾想已失去,伏冀顺时候为国自重。
回苏子瞻简
王安石
某启:承诲喻累幅,知尚盘桓江北,俯仰逾月,岂胜感怅。得秦君诗,手不能舍,叶致远适见,亦以为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不知公意如何?余卷因冒眩①,尚妨细读,尝鼎一脔,旨可知也。公奇秦君,数口之不置②,吾又获诗,手之不舍。然闻秦君尝学至言妙道,无乃笑我与公嗜好过乎?未相见,跋涉自爱,书不宣悉。
注:①冒眩:头晕。②数口之不置:多次不停地称赞他。
19.本学期我们学过苏轼的《 》和王安石的《 》两篇文章。(2分)
20.苏轼写信给王安石的主要目的是 (3分)
21.“不知公意如何”这句话具体指的是 (3分)
22.“尝鼎一脔,旨可知也”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二、作文(40分)
23.以“路,我们这样走过”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松江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质量监控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09.1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1.(2分)史;簇。
2.(2分)(1)回顾过去五十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2)从质和量上看,这些文章显得非常单薄。
3.(2分)散文园地同诗歌园地一样,也是百花争艳,(1分)使我更加喜爱散文这一文体,并获得艺术享受,从而感到使用汉文是一种幸福和骄傲。(1分)
4.(2分)A
5.(4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它兼有抒情与叙事之长,灵活方便,得心应手;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绘风景、记述所见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风格多样,结构谨严,但最忌平板等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3分)
展开余下试题
6.(2分)风本来没有形状,但它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本身不同的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展示。
7.(2分)风是在完满天地和宇宙自然的意志的过程中变化的。
8.(3分)清晨时是严肃;黄昏时是平温、生气;夜里是可怕的和罪恶的。
9.(2分)风竹上的意志的完满通过我的眼睛,传递于我的心灵,使我竟也得到了生命的觉悟和完满呢。
10.(4分)(略)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5分)
11.(5分)(1)一一风荷举
(2)三杯两盏淡酒
(3)断桥头卖鱼人散
(4)杜鹃声里斜阳暮
(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6)北雁南飞
(7)日月照耀金银台
(8)海到无边天作岸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13题。(5分)
12.(1分)曲牌
13.(4分)(略)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4分)
14.(2分)道;老庄
15.(4分)(1)危险(2)止,停(3)通“萃”,聚集(4)先前,刚才
16.(2分)C
17.(3分)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不相信。
18.(3分)价值判断具有无穷的相对性。
(六)阅读下面两封书信,完成第19-22题。(11分)
19.(2分)前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20.(3分)问候朋友;称赞秦观并象其推荐以期重用。
21.(3分)询问苏轼是否也认为秦观的诗是“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
22.(3分)看了秦观的部分诗文,就能够知道他的水平。
二、作文(40分)
23.作文评分表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分数 40-37分 36-31分 30-24分 23-16分 16分以下
审题
立意
(10分) 紧扣题意
中心突出
(10-9分) 符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9-7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7-6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6-3) 文不对题
(3-0)
内容
(12分) 充实
(12-11分) 较充实
(11-9分) 尚充实
(9-7分) 单薄
(7-5分) 空洞无物
(5-0分)
结构
(8分) 严谨
条理清晰
(8分) 完整
条理清楚
(7分) 基本完整
条理尚清晰
(6-5分) 不够完整
条理不够清楚
(4分) 杂乱无章
条理混乱
(3-0分)
语言
(10分) 简洁流畅,
有文采
(10-9分) 规范流畅
(9-8分)
基本通顺,偶有病句
(7-6分) 欠通顺,语病较多
(5-4分) 文理不通或全文不足300字
(4-0分)
说明:
(1) 凡有一类属五等者,最高分不超过18分。
(2) 错别字2个扣1分。
(3)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222.66.130.7)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下一篇:
2009年广西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测试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松江区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