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9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9]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七次联考卷(全国卷)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七次联考卷(全国卷)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弹劾(hé) 债券(quàn) 禅让(shàn) 应(yìng)接不暇
B.挑剔(tī) 佣金(yòng) 渲染(xuàn) 不亦乐乎(yuè)
C.摒弃(bǐng) 处方(chǔ) 胴体(dòng) 宵衣旰食(gàn)
D.标识(shí) 肖像(xiào) 徇私(xùn) 三聚氰胺(qī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纷纷送孩子去学钢琴,学围棋,上舞蹈班,真是煞费苦心。
B.你正在穿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那个世界热烈地拥抱变化,让西方国家只能望其项背。
C.美国及西方各国舆论认为美国商家向古巴出口食品和药品的法案是美放松对古封锁的第一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然而古巴政府和人民却将其视为“嗟来之食”,掀起了愤怒的反对浪潮。
D.要促进我国的慈善捐赠事业,必须在充分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基础上,注意细大不捐,雅俗无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
B.被誉为“世界上最不怕冷的人”的福建南安市民王金图,近日将自己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提高了10分钟——他全身堆满冰,在一个容器里足足呆了100分钟。
C.1月16日,昆明市林业公安局在市区检查宾馆饭店时,查获已被宰杀的穿山甲两只、巨蜥两只、熊掌四只。
D.“春晚红人”刘谦的人气仍在直线上升,凡是有他参与的电视节目,收视率一定全国第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乘船在两岸夹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让人感觉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船舷外, 。
。 。 。面对这一幅幅彩墨画,你不能不叹服诗人诗句的贴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梦一般美……
①江水穿峰过岩,曲曲折折,仿佛银河化为了大地上的飘带
②山色虽无幽深,但青葱明丽;山石层层累累,刀劈斧削,触目是造化形成的溶洞
③江面弥望中一抹抹深深的碧色,让人心醉;近处的江水却又清澈见底,荡人心胸
④山峰临江陡起,谈不上海拔,但气势依然雄险;峰峦相连,蜿蜒形成一道道优美的曲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二、(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王 莹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浏览完整试题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
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
5.下列说法不属于“牡丹在盛唐之后呈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牡丹意象的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B.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C.李唐王朝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其对牡丹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D.牡丹没能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源于《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走向极致。
B.唐宋人崇尚牡丹和梅花,故花风即唐宋风。
C.牡丹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大气磅礴,彰显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唐代精神。
D.梅花经过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成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的象征。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转移,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B.牡丹与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牡丹意象内涵固定而单一,梅花的文化内涵则异常丰富。
C.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更替是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梅花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三、(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弭盗策
秦宝玑
今之言弭盗者,不外乎二道,而弊亦因之。一则严缉捕而不为之所,犹饥群虎于山林,虽日事翦除,害终不止;一则务清静而不为之创,犹牧群羊,不去其败群,恶者不悛,良善相观而靡:二者皆非也。
善为治者,两用其道,两绝其弊,此大要也。而弭之之法,则又视乎其地,视乎其时,而各不同。今以锡、金两邑言之,其俗非素犷悍也,近非有天灾饥馑之虞也;又无急政大役以驱之也。然而数年以来,盗贼屡生者何哉?盖始于无所归,而成于无所畏。
今欲弭之,其法有三:一曰厉捕役以责其效。盖患鼠者畜猫,防窃者养犬,戢盗者择捕。捕非其人,能得盗者鲜矣。然而捕之不才,多由于上之不加廉察,而赏罚之不行。而尤患者,官长闻一盗案,豫虑盗之难获,而隐存趋避之思。捕者窥见此旨,则捕必不力。以不才之捕,而加以不力;牧民以盗为患,而捕以失盗为常。诚能示之以恩,驭之以术,于平居无事之日,微察其才之干练者而少优之;退其不胜事者。及其有事也,厚赏悬于前,督责随其后,捕有不尽力者哉!昔张敞用偷长而诸偷尽得;朱博用尚方禁,而部中肃然;尤神于用捕者也。
展开余下试题
一曰广耳目以清其薮注。乡有大盗,乡之保必知之;里有大盗,里之正必知之。何也?徒手游食,其人可知也;昼伏夜动,其事可知也;倏往倏来,其迹可知也。况分赃必有其党,窝盗必有其家。苟随地而察之,盗安往而不得?然而人不敢告者,则以在上者多讳言盗,告之不必信,信之不即发。当其濡忍之际,而外已风闻;迨其缉捕之来,而盗又窜逸;则告者转得轻妄之罪,而盗者或生报复之谋,所以相顾而不敢言也。以一二庸劣之役,求纵横四出之盗,盗所以不可得也。今试召四乡之保正而令之,优其赏以待之,俾察之于平时,有奸即告,有告即捕。如此而盗不少息者,未之有也。赵广汉之尹京兆也,有少年会空舍谋劫,坐语未讫,吏来捕之。富人苏回为人所劫,有顷而广汉将吏到门。非广耳目而能如是乎?
一曰募开垦以复其业。民之不顾身家而为盗者,非独其性嗜剽窃也,贫迫之也。先王之世,民间户口,必籍于官,计口授田,人人而谋其衣食,是以无盗贼之患。夫民不能自活,聚而弄兵,以救旦夕之生;卒也骈首就戮,当亦仁人君子所心恻者也。孔子见卫之庶而曰富之。龚遂开仓假贫民,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而齐盗悉平。故劝农者,弭盗之良法也。今计两邑之田,乱后未辟者,不下十之三四,皆昔之膏腴也。而贫者无以业,为游民,藏于茶场博局者,一乡之中,往往而有。而客户寄食者,又蘖芽其间。此盗之所由来也。今令各乡各图,上其莱田之数,而令民之愿田者,无论主客,悉得自占,而纳券于田主;县官出所收积谷,而为之稻种与农具,待成熟而偿之,三年而赋之。其中有无业而不愿田者,皆莠民也,保正籍其民而察之。如此,则向之藏于茶场博局者,十九归于南亩,而不肖之势孤;势孤则其奸尤易察,而彼亦将动色而不敢为非。夫以弃地业游民,田既渐辟,而盗贼亦弭于无形,计无便于此者。数年以后,吾见莱田皆沃壤,游民皆良农。所谓“昔无襦,今五袴”者,诚贤令尹事也。
(选自《清文观止》)
[注]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去其败群,恶者不悛 悛:铲除
B.多由于上之不加廉察 廉:考察
C.其中有无业而不愿田者,皆莠民也 莠:品质坏的,不好的
D.夫以弃地业游民 业:给……耕种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倡导的“弭盗”的具体措施的一组是
①严缉捕而不为之所 ②务清静而不为之创 ③厉捕役以责其效
④广耳目以清其薮 ⑤募开垦以复其业 ⑥两用其道,两绝其弊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策论文章,主要谈对于止息盗贼的具体措施,事例典型而丰富,观点鲜明而突出。
B.作者认为,“弭盗”的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C.在作者看来,为盗者并非天生就是盗贼,所以“弭盗”的最好办法是打击与安抚并用,惩处与改造齐抓。
D.作者说,对待捕快,要恩威并施,在平日无事时细心考察他们,对于其中有才干的人要少给他些优待,对那些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要坚决辞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 分)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而尤患者,官长闻一盗案,豫虑盗之难获,而隐存趋避之思。(5分)
译文:
⑵苟随地而察之,盗安往而不得?(2分)
译文:
⑶如此而盗不少息者,未之有也。(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③浪淘:波浪淘洗。④簸:掀翻。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⑴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分)
答:
⑵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⑵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映阶碧草自春色, 。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冬日的阳光
伊 北
①北方的冬天是泾渭分明的。这泾渭分明里有点敢爱敢恨的意思,是清晰明括的痛,是大刀阔斧的冷,用凛冽一词形容绝不为过。北方的冬天总会给人措手不及的突袭感,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漫天的树叶飘落。早晨走到大街上,人们也毅然放弃秋天的时尚,套上臃肿的冬衣。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把手举到嘴边,去寻找一口白气散发出来的微热,年纪稍大的人,则把头脸包得严严实实,正式进入了与冬的搏斗状态。
②北方的冬天干、冷,空气仿佛也被凝结了,这反而让它显得透明,呈现出一种冻白的表象,这空气凝结成风,也是一大片一大片吹过来,肆虐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好似从天而降的玻璃片那么有杀伤力,吹到脸上,是刮拉拉地响。
③北方的冬天让城市失去了色彩,那摇落了满身华衣的道旁树,瑟缩地露出黑冷的形象,休克似的静静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即便是偶尔有些不落叶的植物,也多半被灰尘蒙住了原有的光彩,显示出一种苍老的绿,那是它抵御冬的外衣。明蓝色的天空下,这城市多半是灰黑一片,色彩的单一使得人们似乎冻住了,城市逐渐放缓了步调,那早前烦扰的车水马龙也少了许多吵嚷的喧嚣,原本的热闹变成了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热身运动,转瞬即逝,变成更巨大的冷意。于是,人们多半无心在户外徘徊,见了暖气房就往里面钻的。
④北方的冬天唯一让人感念的就是那明黄的阳光。也可能是因为这冷气的过滤,那阳光格外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触,是渴望身处其中的愉悦。冬日的阳光不似夏日的阳光那样张狂、那样横冲直撞。它只是悄悄的,猫一样的,一点一点爬上这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墙,阴暗在减少,光明一点点为这个城市披上盛装。这冬日的阳光有点温文尔雅的气质,是抚慰我们心灵的手掌。许多人隔着玻璃坐在阳光下,仿佛饥渴太久的植物,尽情吮吸着冬天难得的养分,静静地享受它带给人间的浅白、鹅黄。冬日的阳光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停留,它从不转瞬即逝慌慌忙忙,在冬的压迫下,它学会机巧地躲藏,这躲藏使它有点细水长流的气质,香薰一般缓缓释放。它悄悄的负载在每一个可供它休息的地方,温暖的空气里,晒过的被子上,冬日的阳光带着烘糊的芬芳,给身处严寒中的人们带来祈盼和希望。
展开余下试题
⑤偶尔出外走走,掬一段冬日的阳光,那细细的粒子悄悄地温暖着我们的皮肤。它仿佛一朵敏锐的含羞草,树影或云朵一碰,它就迅速地退却。我们走在冬日的阳光里,自己也仿佛是一尾鱼,哪里有光我们便往那里游,在这个城市里晃荡。若是心情舒畅,我会独自坐在家中,有意无意地翻几页闲书,品几口香茶,累了,便合上书页,静静地遐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品味着诗的悠长,我微微睁开眼,却看见那冬日的阳光,正在缓缓地移出朝南的门窗。
(选自《散文》2009年第2期)
14.文章标题为“冬日的阳光”,开头却花了大量笔墨写北方冬天的干、冷天气。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表达效果。(6分)
⑴是抚慰我们心灵的手掌
答:
⑵自己也仿佛是一尾鱼
答:
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答:
16.在作者笔下,北方冬日的阳光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答:
17.第④段写冬日的阳光,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
六、(15分)
18.成语新解,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到人们新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一些处事行为新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再“新解”两个成语。(4分)
示例:⑴度日如年:日子越来越好,天天都像过年一样。
⑵语重心长:别人批评自己话语重了,记恨在心的时间很长。
答:⑴
⑵
19.根据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5分)
“紧急通知:今年拜年禁止说以下内容:裁员广进(财源广进)、裁员滚滚(财源滚滚)、薪饷四成(心想事成)、遭裁禁饱(招财进宝),请各位网友互相知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往年人人都喜欢用的拜年常用语,如今却成了网友们争相转发的新禁语。
下面是某网站2009年1月27日的投票累计情况:
你是否会禁说上面涉及的拜年用语?
不会 5215票 77.51%
会 793票 11.79%
看情况 720票 10.70%
投票总人数:6728
⑴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上面的统计结果。(3分)
答:
⑵假如你给人发拜年短信,你会写些怎样的拜年用语呢?(2分)
答:
20.根据下面提示,请以“2008,让我懂得了”开头,运用排比手法写几句话,发表你的感想。(60字以内)(6分)
2008年感动中国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答:2008,让我懂得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8年年末,日本人选出的一个汉字是“变”字。这个字既象征了日本2007—2008年度政坛权力的成功更替和美国总统大选中以“变革”为口号的奥巴马取得的最终胜利,也意指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恶化。这个“变”也代表:期待2009年能变成一个好年。
请以“变”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B“乐”读lè;C“摒”读bìng;D“标识”的“识”读zhì,“氰”读qíng)
2.B(A煞费苦心:费尽心思。B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句中可改为“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C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D细大不捐:大小都兼收并蓄)
3.B(A成分残缺。“提出”的宾语残缺。可在句子末尾加上“一系列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措施”。C搭配不当。“熊掌”怎么被“宰杀”?D不合逻辑。他参与的节目应该不止一个,不可能都是第一)
4.D(根据“桂林山水”的提示,应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由山写到水,由上写到下,由远写到近,由宏观写到微观)
5.D(重复题干的说法,没有分析牡丹意象内涵单一化的原因)
6.C(A《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B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D增添信息,梅花没有“富贵不淫”的道德操守的象征义)
7.D(偷换概念。“梅花”应为“梅花意象”)
8.A(悛:悔改。例如成语“怙恶不悛”,就是坚持作恶而不知悔改的意思)
9.C(①②是通常谈论止息盗贼的方法,作者以为这两种办法都不妥当;⑥是针对①②的弊端而提出的办法,但不够具体;③④⑤则是本文作者提出的三种具体可行的“弭道”方法)
10.D(原文所说的“微察其才之干练者而少优之”,意思是“细察那有干练才能的人,稍稍优待他”。这里的“少”,不是“多少”的“少”,而是副词“稍微”)
11.⑴而最让人担心的是,主管领导听说发生一起盗窃案,预先就担忧盗贼难于捉到,因而暗暗地存有逃避心理。(得分点:“患”“豫”“隐”“避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如果随地去考察,盗贼躲到哪里去不能抓到呢?(得分点:“苟”“安”各1分)
⑶这样做了盗贼却没有得到稍微止
上一篇:
济南育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下一篇: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