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5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5]
广东省广大附中2009届高三模拟试卷
广东省广大附中2009届高三模拟试卷
语文
本试卷24小题,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24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徇私/ 驯熟 咆哮/ 肖像 惬意/ 提挈 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 栋梁 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 着急/ 着火 标识/ 识别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 殷红 蜡烛/ 污浊 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他的作品的主人公都
是一些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比如非法移民、小偷、逃犯、傻乎乎的边缘人等。
B.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
跟他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
C.美国博物馆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
费、交费多少都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
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4.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3分)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 。惟其这样, , , 。
①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②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③世界才显精致 ④人生才见灵动 ⑤历史才有风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⑤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浏览完整试题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封邦建国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 兵革:兵器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治乱:治理乱世 D.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使力弱而易制
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7.以下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训,改变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加强了中央极权,却因放弃了兵器而失去天下。
B.汉代吸取秦的教训,镇压了王国叛乱后,又把郡县制恢复为封建制,从而稳定了政局,安定了天下。
C.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结果导致宋代军队战斗力很弱,被周边政权所困扰。
D.魏代和晋代,因为能够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积极改进他们的统治策略,因而都有效避免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危害。
8.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
第Ⅱ卷(共126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3分)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4分]
②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白居易《琵琶行》)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孔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忆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展开余下试题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
(节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 (5分)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提出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却更具有平等思想,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的。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成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和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
13.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3分)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14..第2段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2分)


15.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6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5分)
上山与下山
胡 炎
学生说:“走好,老师。”
老师说:“无碍,倒是你,好走。”
学生是高才生,当年老师的得意门生。老师是学术权威,学生一生的骄傲。
山,高峻峭拔,有老藤新蔓苍绿着,野林杂花点缀着,流泉飞瀑润泽着。所以,山是秀气的山。羊肠小道,崎岖回环。路,难走。
学生已腆着了啤酒肚,福发得厉害,步子重,还一口一口地喘。老师瘦削,一如当年,睿智,矍烁。
老师说:“累不?累就歇会儿。”
学生说:“不累。”脚却不动了。
倚石小憩。清风吹来,爽。举目四望,林梢峰巅烟雾袅袅。
学生感慨:“时光如梭哪,一晃十年了。”
老师颔首:“白驹过隙,逝者如斯,皆先哲之言。惟今昔有别,物是人非而已。”
学生说:“不错,学生自忖未给老师丢脸。”
老师浅笑,没答。
学生是出类拔萃的,先从文,后从政,扶摇直上,而今已是副厅级高干。
学生说:“很早就想见见老师,只是政务繁杂,分身无术啊。”不知是解释,还是炫耀。
老师说:“我晓得。”
学生便讪讪地,又说:“居官不自由啊,况身负要职……”
老师说:“奋斗到此,不易。为师者,欣慰于心。”
学生便满足,习惯了严肃的脸,开颜一笑。
又爬山。山势更陡,举步惟艰。
老师说:“仕途如爬山。”
学生赞同:“知我者,尊师也。”
老师说:“登高望远,风光无限。感觉不错吧?”
学生又笑,笑出了一脸春风。
说话间,忽至一光秃之处。地上有树桩残留,再有,就是几棵极低矮的老树。
学生说:“怎么成这样了呢?当年,这里巨树参天。”
老师微眯双眼:“好木皆伐,但余残树。”
学生说:“原来如此。”
老师看一眼学生,又看树,悠悠道:“故曰:树不成材,可保其身;若为栋梁,常招其祸。”
学生没答。
老师又说:“你是栋梁,手下亦多栋梁吧?”
学生有些尴尬。这些年,但凡可威胁其地位者,抑或锋芒毕现者,皆遭“贬戍”,分流而闲置起来。
老师笑:“走,快到顶了。”
沉默。风大起来了,吹乱了老师的满头银丝。面前一巨石突出,状若高歌之鸭,这便是峰顶了。山亦因此石得名,唤曰:鸭头山。
学生重又兴奋起来,取了相机,说:“老师,留影。”老师由他拍照。
拍完了,老师又给他拍。
学生说:“不忙,让我骑到鸭头上,多拍几张。”
老师点头。学生笨拙地上去,叉腰,昂首,极威风。
拍过了,老师淡淡地开了腔:“看到这只石鸭,倒让我想起了一个杀鸭的故事。”
学生说:“老师,您讲。”
老师说:“从前有人养了一群鸭,不为了下蛋,只为享受鸭鸣。众鸭欢歌,惟有一只默默,除了勤恳生蛋,绝无声响。养鸭人怒,挥刀杀之。”
学生说:“不可理喻。”
老师说:“故曰:金鸭不鸣,而罹其灾;草鸭狂叫,亦讨人笑。”
学生懵懂,无言看着老师。
老师忽而正色:“拍马溜须夸夸其谈之流,可用?”
学生垂首,只觉喉干,唇焦,额上有汗涔涔地渗出。
下山时,学生凝望远处,久久默立。
老师说:“想什么呢?”
学生说:“这下山的路,该怎么走?”
16.结合全文分析题目“上山与下山”的含意。(4分)


17.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展开余下试题(1)文中两次写到“学生”的“笑”,用意何在?老师的“浅笑”又是什么意思?(3分)

(2)学生说:“走好,老师。”老师说:“无碍,倒是你,好走。”学生说“走好”,老师说“好走”,各有什么含义?(3分)


18.小说在“学生”疑问中结束,请替“学生”回答:下山的路,该怎么走?(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超时加班”
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近期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企业超时加班,并拟对违规企业处以重罚,对此措施我们倍感欣慰。
《劳动法》早就有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44小时,加班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被迫加入超时加班行列,个别企业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出现恶意超时加班的行为,不少企业加班工资标准也大大低于法定标准或者干脆不支付加班费,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和权益,是典型的既违法又短视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企业本性是趋利的,为逐利而迫使员工加班本属情理之中,而员工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明知频繁加班和超时工作会影响身体,却没有多少人坚决拒绝,相反还常表现为“自愿”承担,确实令人玩味。当员工为了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费而不得不超时加班时,甚至把“超时加班”与“敬业精神”等同,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时,当劳资双方的利益趋向达成“共识”时,问题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
既然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那么执法者应该站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义的立场上制止超时加班现象对员工的损害,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主体即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也有必要应用其公权力对违规进行处理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遏制超时加班现象,在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当法律严重滞后甚至空白或不适合现实情况时,很容易给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寻租和不作为创造条件。
既然超时加班是短视行为,企业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一些企业屡屡超时加班和克扣职工的加班费,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重点是要重视加大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应保障劳动者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使其不敢随意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还在于,不少企业在重罚之下仍顶风作案,原因一是超时加班难以界定,甚至根本就无从罚起。二是处罚力度难以掌握,对于大企业区区几十万元的“重罚”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三是担心处罚过重吓跑企业。笔者认为,对于因处罚其超时加班扬言要将工厂搬出的企业,其实它们并无长远打算,除了赚取血汗钱外,对地方长远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并无帮助,即使搬出也无碍大局。
在相关法律仍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下,工会等组织要充分扮演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目前工会至少可以在确立三条基本底线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是每周必须保证工人休息一天,每人每天最多加班3小时;二是加班必须是工人自愿;三是必须按标准支付加班费。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加强维权意识,要从根本上破除“加班潜规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19.从全文来看,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
20.从全文来看,抵制超时加班的措施有哪些?(4分)
答:
21.结合文章,请你分析这篇文章的社会背景?(6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随着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谈恋爱在高中校园已不再是私下谈论的话题,而是一种校园现象,也是必须面对的学生情感问题。那么作为毕业班的学生,面对高考,面对个人情感,他们怎样处理? (6分)
表1:中学生对高三谈恋爱的看法
应该可以 不可以 无所谓
10% 20% 60%
会影响高考 影响不大 高考和感情可同时进行
70% 17% 13%
表2:高三谈恋爱会影响高考吗?
根据表1、表2调查数据写一个结论,并针出表中反映问题提两条建议。
结论: 。
建议: 。
23.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五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后四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6分)
示例:曾祖父一代(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用意:对传统道德价值的信奉和坚守。
⑴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
⑵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
⑶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
⑷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
⑸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六、作文 (60分)
2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特点鲜明,立意明确,层次清晰,卷面(包括字迹)3分,错别字扣至3分止。
2009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答卷
成绩:
注意事项:1、本答卷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区。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广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