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06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0]
2009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120分钟;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题每小题2分,共31分)
1.按要求默写(5分)
①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辞官吿退,但仍然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杜甫身处漏雨的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情思,发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喊。
③ 过尽千帆皆不是, 。
2.下列各组词语加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澎湃(pài) 应运而生(yīng) 夙愿(sǜ) 永葆(bǎo)
B. 岿然不动(guī) 拘囚(qíu) 吆喝(yāo) 逶迤(yí)
C. 恩宠(cǒng) 磅礴(bó) 成年累月(lěi) 雄浑(hún)
D. 嗟来之食(jiē) 施舍(shě) 以强凌弱(lín) 与日俱增(yǔ)
3.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涣然一新 同舟共济 辨伪去妄 前赴后继
B.劳而无功 涛涛不决 峥嵘岁月 以强陵弱
C.袖手旁观 不屈不挠 仁人志士 根深蒂固
D.伸张正意 砥柱中流 拍案而起 大声疾呼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________,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2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_______的方法。
○3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_________,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A.昌盛 效率 施舍 B.兴旺 效果 赏赐
C.昌盛 成效 恩赐 D.兴盛 效果 施舍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B.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其所好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办法的。
C.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想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
D.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6.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一件事,有人建议他去道歉。从语言的得体的角度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 这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
B. 这事难道你没有错吗?赶快去认个错。
C. 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的,最好还是向人家说清楚。
D.这件事你确实做错了,就应该向人家赔不是。
7、①对对联 上联: ,秋到果满枝。(2分)
②《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刘备 、_________、 _________。(2分)
8.作文修改(10分)
(A) 。
清代名臣曾国藩在给诸弟子侄的家书中也一再指出:“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却不敢沾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清寒朴素。他还不断地告械家中子侄要乖承先人遗志,谨守耕读为本家风,不要有一点官家习气。
(B) 。
浏览完整试题
商朝的纣王本来是一个聪敏而有勇力的人,他很有军事才能,曾亲率大军平定东夷。但当外来的威胁减弱之后,他就沉溺于酒色享乐之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最终落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勤俭挥之而去的是贫困,而奢耻随之来的是堕落。我们应把“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许,有人会问:“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难道现在不该享受一下吗?”我会果断地回答:不!事实刚好相反。我国还很穷,还应当继续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
①在横线(A)处补出一句话作全文的中心论点。
②在横线(B)处补出一句话作为前后内容的过渡句。
③给文章补写一个事例论据。
。
④本文有多个错别字,请找出其中二个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
⑤论点、论据、论证及结构等方面简评该文优劣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自余为僇人 僇:_____________
(2)居是州 是:____________
(3)漫漫而游 漫漫:______________
(4)而未始知 未始: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列句子。(4分)
(1)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最后一句话“以为……西山之怪特。”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此句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壮志豪情?诗中加点的“风吹雨”一语双关,除了指自然界的风雨,还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43分)
(一)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①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②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③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二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14分)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在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这段文字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举例说明。(4分)
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举游泳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2分)
4.选段最后一句话中“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中的“道理”能不能算真正的道理?为什么?(3分)
5.结合本段的中心论点,请给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二)
环境是客观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古人说:“天之所能者,生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古往今来,就有许多与天灾抗衡的故事和事实:远古时代,洪水肆虐。大禹总结了经验教训,跋山涉水,顶风冒雨。足迹遍及神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含辛茹苦十三年,终于镇伏洪魔,水归大海。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域使这座名城变成废墟,无数生灵被万恶的灾害吞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唐山人民顽强抗灾自救。如今,新的唐山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更加美丽。火灾也是毁灭性灾害,一但发生,玉石俱焚。今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了森林大火,其势汹汹,铺天盖地。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指示灭火救灾,并要求既要及时抢救,又要加强预防,“小洞不补,大洞受苦。”救火大军雷厉风行,与烈火殊死搏斗,于是烈焰熄灭了,人力战胜了火魔……(15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什么论据?除此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3.简要概况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8个字)。(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下文看,三个事例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火灾也是毁灭性灾害”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举起你的右手
我们学校附近是一个经济开发区,因此时不时有一些随父母至此的城里孩子来这儿插班,黄涛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第一次见面,黄涛由当工程师的父亲带着,穿一件极宽大的上衣,双手紧紧地插在大口袋里。
“他妈妈前年病故了。”工程师苦笑着介绍说。
“唔,一个不幸的孩子。”我满怀同情地看着这个孩子,伸出手想把他拉到身边,他被电击似的倒退一步,偎着爸爸。城里男孩一般都很大方,而他却如此羞怯,我觉得他有点特别。
我安排他坐在班长李薇的右边。李薇大方泼辣,也许她会改变他的沉默与羞涩。可是,第二节课一进教室,李薇就愤愤地向我报告:“王老师,黄涛占了我的位子!”黄涛的眼盯着课桌,一句话不说,也丝毫没有换座的表示。
“你先坐右边吧。”我对李薇说。李薇不满地看着我,也许是不明白一向是非分明的老师怎么会这么没有原则。其实,当时为什么这么做,我也不知道。
做练习的时候,我和同学们才huǎng然大悟:黄涛是用左手写字。在大家的注视下,黄涛的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一个课间,李薇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王老师,黄涛和同学打起来了!”
“为什么?”
“我从外面回来,听见有人喊‘黄涛没有右手’,后来就打起来了!”
我飞奔到教室,黄涛正满面泪痕地和几个男生厮打,见我进来才停手。
“我不想上学了!”他边哭边说。
“为什么?”
“我不想让人拽着我的袖子研究我有没有右手!”他吼着,跑出了教室。
下午他没来上课,我拎着他的书包找到他家。他爸爸告诉我,黄涛是在一次事故中失掉右手四指的。我鼻子一酸,“他在哪?”黄涛打开门,慢慢挪了出来,滞滞地看着我。
我拿出书包,“我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一连两天,我让那几个打架的男生去黄涛家道歉。第三天,黄涛来了。后来,他慢慢和同学亲近起来。有一天,居然敢用左手和男生掰手腕了。胜利之后,他笑得很开心——毕竟还是个孩子啊。在课堂上,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有时候我不叫他,他的手举得高高的,一脸焦急。可是我知道,让他举起左手,只是给他一种精神上的保护和抚慰,如果能使他举起那只右手,才意味着一次灵魂的飞跃。
那天讲单元测验试卷,黄涛一直在举手,但我一直没有叫他。最后一题是最难的,只有黄涛举起了手,我看着他,不做声。
“王老师,我会!”他急得喊了出来。 .
“黄涛!和别的同学一样举起你的右手!”
黄涛怔住了,全班一片 。
“黄涛,举起你的右手。”我在鼓lì同时也在期待着。
黄涛的泪水慢慢蓄满了眼眶。
“王老师,他没有右手。”李薇怯生生地提醒说。
“举起你的右手。”我固执地坚持。
终于,黄涛慢慢地举起那只袖管套着的手臂。
“大家听着,黄涛什么也不缺,他也有右手。黄涛你记着:不要隐藏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右手,你才可能站起来!”
后来,黄涛在入团宣誓时,和别人一样举起了右手。再后来,他不穿那种长袖子的衣服了。夏日里,他和别人一样穿着T恤衫。(14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huǎng 然大悟 鼓lì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括号内。(2分)
黄涛怔住了,全班一片( )。宁静 B.寂静 C.平静
3.从2-4自然段中,找出为交待黄涛右手残疾作铺垫的句子。(2分)
①
②
4.从全文来看,黄涛对自己右手残疾这个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开始是 ;被同学发现后又企图逃避;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则是 (每空不超过四个字)。(2分)
5.那次单元测试,黄涛一直在举手,为什么“我”一直没叫他?(3分)
6.对黄涛来说,为什么只有举起右手才有可能站起来?(3分)
7.文章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3分)
四.作文 (60分)
有人说:“好书仿佛人生四季,或恬淡如春、或激情似夏、或充实如秋、或静思如冬、伴着怡人墨香,拨响智慧的心曲。”请你以“好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在600以上;3、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 1(略) 2.A 3.C 4.A 5.B 6.C
7.春来花遍野 关羽、张飞
二.(一)1.同“戮”,遭到贬谪 这个 任意的意思 未曾
2.幽深的泉水,奇异的石头,无论多远都能到达。
到了就分开野草坐下,将壶中的酒喝完,喝醉了。
3.过渡句,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围绕“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求学之路,永无止境”“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来谈即可
(二)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迈力衰,但仍然想着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象征着南宋王朝犹如风雨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会颠覆.
二. (一)、l、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2.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3.目的是强调既要观察,还要有行动,在反复做的过程中想,空想是
学不会游泳的。
4.不算真正的道理,因为想出来的首道理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
行得通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二)1.决定因素的是人而不是物。
2.道理论证 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 事实论据
3. ○1大禹治水。
○2唐山抗震救灾。
○3大兴安岭灭火救灾。
4.不能。文中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排列的。
5.“毁灭性”突出了火灾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强调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力量。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_
。 (121.9.250.3)
上一篇:
2008学年度上学期富源四中高一期末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篇:
新青二中初三古诗词默写测试(一)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9中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